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应用能力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几种教学模式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出发,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对当前常见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针对问题进一步研究了几种教学模式并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素养的通识课程之一,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计算机相关问题,顺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该课程的理论和程序设计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抽象和枯燥的特点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抱怨和厌学情绪。在诸多教学环节中,教学模式的单一和僵化往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本文从常见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几种基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旨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探索。
一、常见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1.注重理论知识,忽视操作技能。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于理论知识是必要和便利的,但在计算机基础中比如OFFICE软件的操作来说,却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在机房上课,教师往往在演示操作中占用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动手的时间不多,对于操作类的技能掌握,学生似乎看会了,做起来却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精、讲少,重点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动手,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掌握,才是较好的课堂分配方式。
2.注重优势教育,忽视普及教育。由于我国地域差异的原因,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了解,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准备授课内容和教学设计。如果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相同的教学内容,集体化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感觉简单,学不到东西,对课堂失去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却跟不上,增加了学习负担,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从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都要有弹性,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3.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大多还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无论是笔试还是机试,评价方式都属于总结性评价,而计算机等级考试往往成为大多数学校的首选考核方式,为了学生的通过率,教师在复习阶段通过大量模式习题训练,来达到较好的合格率,但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做题,导致一种机械式的模仿,不能对知识和技能理解应用和举一反三,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失去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初衷,很多学生流于形式,一知半解,眼高手低。
二、基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几种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很有帮助。任务驱动法是通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把所学的知识隐含在任务内,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独立或协同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任务的可行性。联系学生关注的兴趣和关注点,作为任务的形式,比如PPT教学中,以“我的大学”、“我的家乡”、“我的舍友”等贴近生活实际的主题设计任务,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接受任务,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②知识的连贯性。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都融合到任务中,任务执行的过程要由简到难,由旧到新,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任务前要给予必要的提示说明,要有步骤的设定任务,任务最好是可分解的,是有小任务组成的,学生可阶段性地完成,在遇到瓶颈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鼓励学生探究,在完成过程中,其实就是知识建构、学会学习的过程。③任务评价的开放性。任务不能只有一个结果,对任务的评价应该是对过程的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探究的深度、发挥的创造性都是评价的主要指标,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要求也是较高的,教师的主要精力不仅要放在备课环节,还有课堂设计环节及学生评价环节。
模式应用:教师课前对教学内容分析,找出新旧知识点的连接,把新知识点融进任务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任务的线索,课堂授课先给予提示并精讲用到的新知识点,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介绍任务,并给出任务执行的大概步骤及方法,提出任务,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动机。学生在任务过程中,实时监控,并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任务完成后,教师批阅总结共性及个性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及个别化辅导。
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式的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对学习者的重要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习资源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知识不仅只有课本和教师有,网络资源的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为便捷,课堂不是唯一的学习空间,网络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大大解放了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所以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而是知识的导航者、指导者,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要做到自主性,主动搜集、获取及整理信息的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更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即学会学习。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与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应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学习目标的计划性。学生要对目标有强烈的认知感,对学习内容制定计划进程,并参与评价指标。②学生有学习内在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情感体验。③学生能自觉进行思考,主动探究,并适时调整学习策略,能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督。自主学习不是放开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贯穿其中,要在必要时给予帮助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对学生的方法、计划能给予及时指导。推进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鼓励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学生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获得帮助的关系,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模式应用:对于内容较为简单的章节,教师课前通过搜集学习资料,准备课件,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留给学生从学习资源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点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协作性,学生在完成一定的测试之后,给予总结评价,让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能从中获取自学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分层式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是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我国各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发达程度和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也不尽相同,如果以一种标准要求一种模式实施教学,显然不会达到理想效果,所以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摸底考核评价,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分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它的针对性使教学变得更准确,优化了教学结构,提升了教学效率。分层式教学模式应该注意:①分层的全面客观性。在对新生摸底考核时,有很多考核指标,比如基础知识、技能水平、应用能力、熟练程度、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因素,要进行综合的考量,才能确保制作的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区分度。②分层分班的合理性。虽然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最大化地满足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但分层式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分层”,学生会产生自卑或厌学的情绪,对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所以在班级的编排上,要注意进行合理的搭配,不能通过简单的分数划分层次,可通过优良比率来区分,即依据班级中优良比例高中低来编制班级。班级名称也可通过甲乙丙之类的平等方式命名。③教学的针对性。分层教学对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准确分析教学对象,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及制定不同的评价方式。最大化地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让教师更好教、学生更好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模式应用:学校可对全体新生进行摸底考试,根据成绩优良的学生总数按照比例为60%、30%、10%分到A、B、C三个层次班级中,以A1、A2……B1、B2……C1、C2……编制班号,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依据培养目标,制定最低标准,教师可根据层级不同,拓宽教学内容,制定不同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的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改进。以上是本人对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希望能给从事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启发,可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调整完善和发展的地方,作为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应尽快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从学生的应用能力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分析反思,掌握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劣,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综合地、创造性地结合不同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教学模式的评价,最终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反馈,应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方法,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创新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博.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2]张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
[3]赵志敏.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德州学院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4]李剑欣.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建构[D].保定:河北大学,2005.
[5]黄维金.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实践与思考[J].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