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问题作文的诊断与优化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问题作文的诊断与优化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基于当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文现象,归纳出五种常见的情况,并就如何优化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

关键词: 问题作文 诊断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60-02

作者简介:黄维全(1978―),广西全州人,本科学历,讲师,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一、问题作文的诊断

根据学生日常作文与考场作文出现失误的情况,笔者总结出了问题作文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结构有明显缺陷

譬如行文已经篇幅很长了,却还在回忆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或描写环境景物,始终不涉及文章的中心话题,使得前文的铺叙占用大量篇幅,而原本的重点在文章后面反而成了点缀,于是阅读者觉得前文不知所云,文章的大量笔墨被白白耗费。为了不跑题,作者只好在最后几句话里点题。还有就是学生在写作时经常喜欢引用故事:“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借助这个故事告诉读者道理,使全文即使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但是因为没有任何过渡性内容,只有孤立的一个事件,类似重新“播放”一次现实生活,使得文章的结构看起来非常单薄,没有厚度。这样的作文是一类典型的问题作文。

(二)叙述视角混乱

一般来说,一篇好文章在文气上应该是贯通的、畅通的,越是一气呵成越能吸引读者阅读。但是,不少人在行文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改变叙述视角。譬如在某一次具体的写作中,如果已经确定的叙事视角为“我”,按理说无论行文到何处,都应该凸显“我”这个视角,但是很多学生这时会轻易地将“我”变成“你”或者“我们”,于是给人带来非常混乱、模糊的阅读感。这样的文章也属于问题作文。

(三)构思过于简单

譬如:题目范畴过大,事件意义过于微小,或者写作内容仅仅是对文题的一次放大;还有的文章着手时情感起点很有高度,整篇文章尽站在高处说话,没有一种拾级而上的层次感,只有已经确定的东西,看不出情感有怎样的内在变化,文章有着明显的说服意图或证明结论的意图;此外,很多学生常喜欢从抽象事物入手,跳过具体到抽象之间的过渡,看不到循序渐进的思维变化。上述这些在构思上过于简单的文章多半为问题作文。

(四)思想主旨与人生阅历有明显偏差

这种情况的主要表现为:一小部分学生写文章时根本不管主旨的取向,在写作中表达的体验往往与年龄不相称。譬如对未来的憧憬,喜欢写些莫名其妙的、几乎不能实现的誓言或是胡思乱想的东西,喜欢写看不到希望的消极事物、玄虚的世界。笔者认为,即使是想象,也应遵循现实的逻辑,并非在作文中任意表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就可体现写作的自由。另外现在不少学生喜欢对消极的现象给出错误的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反主流、有偏见的思想。

(五)素材陈旧

生活中的故事虽然大同小异,但绝不是雷同的,何况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与感受并不一样,每个人所扮演的生活角色也完全不同。素材可以普通,但是构成事件的要素是不一样的,这才是写作要抓住的独特之处。但是,每每平时练笔和考场写作,总有部分学生使用老套的写作素材,范围不出“公交车让座,在校生病妈妈来看望,奶奶去世”这“老三样”。

二、问题作文的优化建议

对这些问题作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造成问题作文的原因主要有几条:第一,学生不太明白作文与生活之间的真正关系;第二,学生只管自己写,缺乏读者视野,很少对写作构思进行琢磨。

(一)应将写作看成一种处理生活经验的方式

“写作是一种生成,通过不断地写作和重写,自己的思维变得逐渐清晰、开阔和深入。”[1] (P.52 )许多学生不明白这点,把写作文看成一件很麻烦的事,往往不喜欢写或随便写写,或按照生活照本宣科写。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理解写作是怎么一回事。写作的使命就是在文字中让自己做一个心灵和精神都明亮的人,如何将生活中的美转化成艺术、转化为灵动的文字是写作的目标。

每次写作下笔的意义就是将自己熟悉、感受到的美呈现出来,将亲情、友情、爱情呈现出来,将大善、大爱呈现出来,将忠良正直呈现出来,将阳光呈现出来,将温暖呈现出来,将青春活力呈现出来,将圆满呈现出来,将快乐呈现出来。处理生活中的自我经验还表现为:写出自己的东西来,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写出有价值的东西来。在行文的整个过程中,要一气呵成,思路清晰。文章思路清晰明了,就像一串珍珠项链,不但有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还有一条将它们串起来的线。这是我们消灭问题作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写作时应该具有读者视野

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都是好文章,所以,写作时不妨先从语言和用字上入手,譬如用字注意简洁朴实、简练洁净、言简意赅,用极少的文字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知道得多却写得简,认识得深却写得清;炼字必炼意,思想不繁杂、混乱,语言也不烦冗、芜杂,语言愈朴素,愈能被人接受,社会影响也就愈大。当然该渲染时也要舍得用大笔墨去渲染,总之要让人感觉浓淡相宜,收放自如。就语言本身而言,要注意单纯的抒情性语言不如叙述性语言深刻,叙述性语言不如描写性语言深刻。因此,文章的开头要少用抒情性语言,一来比较突兀,二来不利于下文的自然转变,而由叙述性语言切入,会增加控制文章篇幅的困难,所以最好还是以描写性语言入手,好处在于直接步入情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交代或者渲染。“人间处处有情,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它,抓住了能否一下子把它动人地表达出来。”[2] (P.98 )

此外,具有读者视野的人,写作时会尽可能地呈现生活中的美,尽可能地给读者带来光明,让读者通过所写的文章获得心灵的感触,感受到这一切美好动人的画面、场景、片段、镜头、幻想等,所以,这类作者的文章思想始终积极向上,绝不会写那些颓废的、萎靡不振的、无聊的、极其哀伤、没有意义的情绪与事件。

(三)先精心构思再下笔

“构思是一种发现,一种独具匠心的创造。”[3] (P.181 )文章的核心是主题,找准“主题”,才可能写好文章,这一切都以精巧的构思为前提。实际上,构思是关乎文章成败的关键。直观地看,行文的最佳思路应该是入题快速,正题渐进丰富,高潮处有山回路转的变换,文末引人想象。如果叙述没有前后关联,再多都是多余,所以,开头的长短稀疏取决于下文的需要,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是构思。最重要的是,必须讲究逻辑:现在看来最好的文章,其内涵往往都有一个自然而然的提升过程,由具体可见的形象、事物或现象,再合理进入逐渐抽象、带有个体特色的感悟阶段,最后自然而然地进入具有普遍内涵的理性阶段。要写出这样的文章,一定离不开精巧的构思。

总而言之:作文的感染力才是打动读者的最重要因素,这种感染力建立在自我认识与反思的基础上,绝不是只单纯宣讲道理就可以实现的;写作主题的旨意不能不光明;首尾要联贯一致,不要八面玲珑;可以先给出一个被否定的东西,再给出一种更好的东西来打动读者。这样的文章必然会是一篇佳作。

参考文献:

[1]刘徽.教学机智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璞.作文十二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袁卫星.听袁卫星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