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展评 第3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展评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话说:年关难过,金融危机下的年关更难过。2009年伊始,艺术圈刮起一股哭穷的风潮。且不管兜里的钱有没有真的掏空,反正裁员的裁员、缩水的缩水、倒闭的倒闭,展览规模也大幅度下调,由开幕晚宴的压缩成下午茶点,由开幕酒会的压缩成了人手一瓶矿泉水⋯⋯既然东家纷纷如此表态,艺术家们也不能在展览上大肆铺张了,盘点一下近期展览,只有UCCA、常青等几个大机构画廊还能够维持以往的展览规模(传闻UCCA也将出售库存)。

花不花钱是个事儿,艺术做得好不好更是个事儿。金融即使没有危机到艺术的钱包,它也搅乱了艺术的脑子。纵观本月展评,GUEST们最响亮的质疑,是反思。回望浮夸奢华的2008年,艺术到底创新了什么?满足了什么?不搞大制作、大手笔了,艺术思维是不是就枯萎了?艺术家该不该向“很像当代艺术”的艺术说再见?

[UCCA]

邱志杰个展:

破冰-南京长江大桥

计划三

从上海的的“庄子镇定剂”开始转战到新加坡的“大桥,南京,天下”后,老邱的南京长江大桥计划今天在北京UCCA揭开了他的第三个序幕――破冰之旅……这次的破冰之旅应该说是一个送给“邱家瓦”的一个巨大礼物。墙上几十张方案水墨画都是送给“家瓦”的。展厅四处的作品也是根据那些方案制作而来。

整个展厅被装修成一艘破败的铁甲沉船。用发黑的木头隔成无数个隔断,每个隔断里基本的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作品。整个地面2/3用铁皮铺满,并相互焊接,偶有地方铁皮被拉起翻卷过来露出垫在地下的奖状或者报纸,如同朵朵浪花镶嵌在展厅各处。剩下的1/3是用竹席铺地,从上面长出很多竹篾的器物……老邱的这次展览通过以上种种材料借南京长江大桥之点呈现了他经过对整个社会的宏观形态的认识和思考,是假大空?还是发人深省?

[9楼] guest 2009-2-15 17:13:31

不就是大桥么,弄得这么罗嗦,有这个必要吗?要把个大场子撑满也不至于这样啊

[11楼] guest 2009-2-15 18:04:54

老邱其实不适合当艺术家,适合开一个针对自己的私人博物馆

[13楼] guest 2009-2-15 19:36:32

优点: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象征性的新从题材到无限之间的想像能看到艺术家的积累和胆量通过了实践的考验有期待

缺点:太泛缺少奇迹或者高级离起点还是不够远

[17楼] guest 2009-2-15 22:20:58

大家都会做很像当代艺术的“当代艺术”

[36楼] guest 2009-2-16 18:32:22

全是小点子,小细节,乱七八糟,像无数个嘴在吵架。

[UCCA]何岸个展:是什么让我理解

我的知道?

[楼主] 口舍2009-2-11 23:26:47

回到何岸“偷”字的两件作品,在《乡愁》展中《看看大哥能帮帮他吗?》所表露的是社会暗涌着的偷偷摸摸;而在《是什么让我理解我的知道》中看到的是何岸内心深处情感上的偷偷摸摸。也许他极不愿肉麻的在书的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献给父亲”也不愿龌龊的将美女的照片贴在床头上,那么我们也就暗许了他所“偷”来的一切。

[比翼艺术中心]两码事――李川

李勇联展

李勇的作品是拿常用于街头巷尾大声吆喝的喊话器来构成他作品的主体。生活现场当中那些大声吆喝的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亦或是千钧一发的非常时刻不断被大声呵斥、激励或者鼓动的场面,是万众一心的呼告,也是单薄个人癫狂躁动的呐喊。在全球金融风暴持续,经济低迷的寒冬下,李川招兵买马,妄图用纸构建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这种逆流而行,不识时务的做法,最终只会沦为纸上富贵还是落人笑柄?亦或是想咄咄逼人,抢滩登陆?

李勇用了100个小喇叭在离地差不多1.6米的位置上水平悬挂着,喇叭里的声音非常含混,但能听到的是一首老歌――《难忘今宵》;李川的作品题目是《民生公司的新订单》,一些背上贴了“民生公司”字样的中年妇女在现场手工制作航空母舰的纸模,现场制作的时间为20天(预计的展期)。另外,李川在墙面上张贴了一些纸模的效果图以及网络上下载的航空母舰的图片。

[9楼] guest 2009-[34楼] guest 2009-1-12 15:56:35

李勇李川在这个现实当口中关注的点是很有戏的,只是这个戏给弄得太稀松平常了。当然,艺术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作品,但艺术家太在自己的括号里做文章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呢?

[36楼] guest 2009-1-12 17:32:13

寒冷的经危,能有开幕,真是令人振奋啊。

记得广三时大家讨论过“全因素”为方式的作品。那么李川的航母是不是呢?不过当时说的全因素作品的缺点,在这里倒是有的。比如说全而且多余,美观但是陈旧。其实很多人想问的是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一个方式做一个这样的航母出来。纸,中年妇女,图纸,名称,现场制作,民生公司……这些似乎都是为了结果而存在的。为什么要造航母呢?映射艺术形态?对国情的一种点到为止?那些喇叭似乎沦落为四两拨千斤式的作品失败的典范,貌似观念其实很美术,营造气氛的手段结果却直接变成了对艺术家观念干巴的猜测,无趣。

艺术很自由,国王当然能不穿衣服玩观念,但是你总得有个心理准备,知道外面冷不穿衣服要感冒的吧。

[麦勒画廊]备忘录―聂幕的“数码绘画”展!黄大仙请指点我―翠茜.诗奈林展

[常青画廊]默演―Hans Op de

Beeck个展

本月精彩点评:

大家都会做很像当代艺术的“当代艺术”

艺术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做作品,但艺术家太在自己的括号里做文章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