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数学教学轻负高质的几点做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学教学轻负高质的几点做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人戏言:“多少减负令,都付笑谈中”. 课堂教学效率低不能不说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轻负高质.

所谓数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增强教学有效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原因、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弄清他们不爱学习的原因,才能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基础太差,导致听课听不懂,作业长期不做或者不会做;(2)与任课教师发生了矛盾,或者不太喜欢某任课老师,导致不学该老师所讲的内容;(3)家庭环境或者班级环境,同学环境或者朋友环境的影响等把兴趣转移到其他不良方面.了解原因后,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其关键是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依靠有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快乐.

二、精思妙想、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并已形成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创设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火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概念的产生过程,借助于类比的问题情境,以及数学问题的变式等来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问题一定要有梯度,要有连贯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深入思考.

三、巧设问题,化解障碍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尽量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区域,这样的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激发探究欲望,拓展探究空间.

例如,在复习“认识三角形”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ABC的三边长a、b、c都是整数,且a>b>c,a=8,问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问题一出,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伏案思考、演算,不少学生都想把心中的答案告诉老师.有的说3个,有的说6个.这时我告诉大家,确定了b的取值有3个,那么对应条件下的c值有多少个呢?学生再次投入到思考、演算中,不长时间,已有不少学生报出答案是9个.学生激情参与,用心投入,无疑提高了教学实效.

四、引导发现,有效引导

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大力倡导发现学习,他认为发现学习,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授学科结构的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并做到有效引导.

例如,在讲“抛物线变换问题的导入”时,我设计如下问题:求抛物线y=x2-2x-2顶点不动、开口反向后的解析式.有的学生因受y=ax2与y=-ax2这一简单形式的影响,认为答案是y=-x2-2x-2,即只要将二次项系数变成它的相反数即可.我让学生分别求出y=x2-2x-2和y=-x2-2x-2的顶点坐标及开口方向,此时有学生发现了问题――顶点发生了变化,与题意相悖.我欣慰地笑了,为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而高兴.我又问:应该怎样解答呢?既然顶点不动,即保持顶点坐标不变,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工作?通过一个个设问,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应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改写成顶点式y=(x-1)2-3,再把开口反向变为y=-(x-1)2-3,最后化简为y=-x2+2x-4.这样的有效引导,确保了学生探究活动的质量,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为有效.

五、精讲精练,提高效果

所谓精讲,就是在全面把握知识的前提下,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讲主要是对概念、定理、例题、重要习题而言.教师要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在独立的思维活动中探求知识;积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定理的题设结论以及它们的变形和应用;积极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的巩固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