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七味肝胆清颗粒治疗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味肝胆清颗粒治疗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七味肝胆颗粒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慢性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七味肝胆清颗粒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茴三硫片治疗,观察局部及全身症状、副作用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7%,与茴三硫片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比校,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七味肝胆清颗粒;藏药;胆囊炎

[中图分类号] R575.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75-02

胆囊炎是由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而引起,大多数与胆囊结石及胆汁浓缩刺激或感染反复发作有关,炎症时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胆囊腔缩小,胆囊收缩及排空功能减弱或消失。笔者收集2009年6月~2009年10月间门诊及住院的胆囊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选用藏成药七味肝胆清颗粒,作治疗组治疗药物,与茴三硫片治疗40例相比疗效为优,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00例患者均来自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及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4~67岁,平均38.7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3.8年。对照组40例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2~72岁,平均36.9岁;病程1个月~16年,平均3.6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性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症病诊断疗效标准》,剑突下或右上腹均有不同程度的刺痛及压痛感,个别患者有阵发性剧烈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口干、尿赤黄。腹痛以右上腹为主放射到周边及背部,个别患者在急性期出现黄疸。经B超检查有不同程度胆囊肿大、囊壁毛糙增厚、回声增强。个别患者偶见胆泥沉积,确诊为胆囊炎,其中部分黄疸指数偏高。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体温在38.6℃以上。

1.3 疗效评定标准

近期治愈:临床自觉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查(血液、B超)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理化检查接近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有明显改善,但理化检查仍有异常现象;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理化检查均无改变。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七味肝胆清颗粒,每日2次,每次1袋。对照组予茴三硫片。每日3次,每次1片。15 d为1个疗程(急性胆囊炎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七味肝胆清颗粒对急、慢性胆囊炎的近期治愈率(50%)及总有效率(91.7%)均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 χ2=6.53,*P

2.2 病程与疗程的关系

治疗组从近期治愈的30例来看:病程在3年以内(含3年)16例。4~6年9例≥7年5例。病程短者优于病程长者。

2.3 转归

治疗组60例近期治愈30例(50%),显效18例(30%),好转7例(11.7%),无效5例(8.37%),总有效率91.7%。随访30例近期治愈者,半年内无复发。对照组40例近期治愈9例(22.5%),显效13例(32.5%),好转10例(25%),无效8例(20%),总有效率80%。随访9例近期治愈者,半年内无复发。

2.4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共计100例患者,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均未发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岁。主诉常有右上腹胀痛,伴厌食恶心,胃脘胀满,消化不良,头痛,全身无力,多汗,口渴口苦,脉细、数、紧。常因食用油腻、高脂肪食物后诱发上腹胆区剧烈绞痛呕吐等症状。经B超检查胆囊明显肿大,囊壁增厚及毛糙,胰腺明显增大回声增强,包膜毛糙,确诊为急性胆囊炎。经七味肝胆清颗粒治疗4 d后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15 d后症状全部消失,B超检查除胆壁稍毛糙外其他恢复正常。继续服药2个疗程,巩固疗效以达治本之目的。后随访身体健康无复发。4 4讨论

藏族世代生活在高寒低氧地带,饮食结构以高脂肪、高蛋白为主食,肝胆疾病为多发病。藏医理论认为,胆囊炎的病因是由于长期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维持人体内正常生命活动的“三因”发生紊乱。“赤巴”过盛或过衰,使位于人体胃中“消化赤巴”等功能发生紊乱,没能将“当玛”分清泌浊,致使“尼合玛”经九条脉道到达肝部。由于消化、分解、吸收功能产生紊乱,所以“尼合玛”等顺胆管进入胆囊,使“赤致”长时潴留而变成结石阻塞脉道,致使胆囊发炎[1]。中医学认为,慢性胆囊炎是因为肝胆失于疏泄,湿热内生而成,故治疗以疏肝利胆为主,并配伍清热利湿之品,以达清利肝胆湿热之目的[2]。七味肝胆清颗粒适用于各种肝胆疾病,是藏药中的经典名方,由兔耳草、獐牙菜、金钱草、大黄、红花、黄芪、甘草七味藏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的功能。方中獐牙菜是有名的抗肝炎、胆囊炎的药物[3];兔耳草治疗胆囊炎也有较好的疗效[4];金钱草用于湿热黄疸,对胆结石效果为佳[5];大黄更是广泛用于肝胆疾病[6]。因此该组方许多药物是中医、藏医通用的药物,除遵循藏医理论外,又吻合中药治疗胆囊炎的“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的法则,对于肝炎,急、慢性胆囊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卓玛. 藏药治疗胆囊炎68例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1):19.

[2]汪海英. 八味獐牙菜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8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7):537.

[3]张秀桥,黄凤娇,陈家春,等. 獐牙菜中黄酮类提取物抗HBV体外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 7(7):97-98.

[4]羊晓东,赵静峰,杨丽娟,等. 云南兔耳草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研究Ⅲ[J].中国药学杂志,2008,26(9):97-98.

[5]周世文,姚丹帆.叶下珠和金钱草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抑制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1995,18(12):15-16.

[6]王煜坤,李妍怡.大黄常见药对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2(6):35.

(收稿日期:20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