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策略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的策略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解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笔者通过对近年来众多医疗机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了参考,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病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3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且该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1]。然而现阶段还未完全明确该病有效的治疗方式,这一现状也引起了社会及医学机构的重视。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病症有着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讨论。

1病因病机

所有疾病都是在内因及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余学庆等在对此病临床治疗中提出痰瘀相互阻滞或痰邪阻肺,往往还伴有气虚或气阴两虚症状,虚实彼此影响,应将痰瘀相互阻滞作为治疗的关键,长时间痰热会导致气阴损伤现象发生,而气虚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气化津液无力现象,津液不得化生就会形成痰浊,从而导致阴津生化不足现象发生[2]。而痰壅肺则会对患者的肺朝百脉产生损伤,导致血瘀现象发生;而受到淤血内阻的影响又会对津液的正常运行产生阻滞,导致痰饮内生现象发生,最终形成痰瘀互阻现象。李建生在对此病及治疗方式进行研究时提出痰(热)瘀互阻、气阴两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个主要病机,而随着病期的不断发展,病机出现不同面的侧重。王国臣等在研究中提出根据疾病发作时期的不同对病症进行分期治疗[3]。虽然未对此病病理机制进行明确论述,然而其疾病分期中亦体现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不同病机。

2治疗原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多为肺肾两虚型,此外,肺脾两虚也是常见的一种类型。而缓解期则多为肺脾两虚型,同时脾肾阳虚、气虚痰瘀、肺郁痰阻也是常见的几种类型。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关键为驱邪,应加强对治痰、治热、治瘀等的重视。而在缓解期治疗的关键则是扶正,应加强对肾、肺、脾等脏器的重视,同时还要认真对气血阴阳进行分辨。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温补肾阳、补肺固表、健脾益气,且补虚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祛瘀化痰的重视。总而言之,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原则应为对肾、肺、脾等脏器进行调摄,同时合理的对扶正祛邪及化瘀祛痰进行结合。

3分期论治

3.1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患者多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咳嗽喘促、身热面赤、舌质红、痰多黄稠等症状,中医辩证属于痰热蕴肺[4]。因此要给予患者清热化瘀治疗。詹少峰通过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由冬瓜仁、苇茎、杏仁、桃仁、薏苡仁等组成的苇茎汤治疗的方式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进行比较,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对患者外周血IL-8、TNF-α等的作用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患者[5]。吕英等给予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化痰清肺汤治疗,结果表明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对咳痰、咳嗽症状效果更佳。杭东辉以中医理论“久病必瘀、久病必虚”为依据,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虚及瘀,淤血是该病的重要一项重要病机[6]。因此,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活血化瘀方式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等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2缓解期张炜等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气流受限发生气短喘促、呼长吸短等肺功能障碍,辩证属于肺病及肾。因此,其将滋阴补肾纳气平喘法作为该病的治疗方式,同时给予患者补肾益肺胶囊治疗,从而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柳慧明则通过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扶正固本汤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王胜等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益肺健脾方药治疗,治疗后患者的痰液炎症细胞计数及分类、FEV1/FVC、IL-8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这就说明该方可有效的减轻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这就说明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医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4问题与展望

近些年来,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体现了中医药的有效性。然而现阶段利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还存在有一些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病因病机的统一认识,思路较为单一;第二,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剂型比较单一;第三,缺乏开阔的同病异治思路,实践上也多是以新制剂的临床试验及方药筛选为主;第四,存在有较多的重复观察、自拟处方现象;第五,大型的治法研究相对较少,且大样本、标准、规范的作用机理研究也相对较少;第六,疗效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等。因此,为取得了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在今后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在深入研究病因病机的同时,合理的对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统一。在治疗上则要明确最为合理有效的药物或方剂,从而研制出相应的剂型,供临床使用,从而使中医药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中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获取更大的突破。同时还应加强对预防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研究的重视,此外,还应加强对研究预防急性发作、恢复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组织症状加重等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顺利.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1,8(03):90-92.

[2]宋东升,周庆伟.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10,6(04):132-134.

[3]王国臣,张念志.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0,5(01):123-125.

[4]安伟华.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3,5(4):143-145.

[5]吴楠,周玉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策略[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149-151.

[6]张纾难,刘剑.放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显著述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2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