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古典美学的发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回归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诗词教学,无疑会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体认。
同时,语文教学首先是审美的教育,从古代诗词中努力挖掘其内在蕴含的古典美学特质,可以使学生更为深入而全面地了解古典诗词。
苏轼词在词学史上的豪放风格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而这种豪放风格内在蕴含的美学韵味更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来看选入新课标教材中的这篇苏轼最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中抒发的感情率真直露,不加遮拦。人生之功业,人生之潇洒得意,苏轼的向往之情也溢于言表,“故国神游”正是不觉之间神追周郎之得意与功业了。然而,大江东去,一时忽被淘尽,执著于此岂非可笑?回想自己多年来汲汲而为,不过赢得早生华发而已。人间种种经验事实,岂有异于梦境,于是“一尊还酹江月”。酹此江月何为?顿时间,“英雄豪杰皆不见,满眼尽是清风明月。”这种心情苏轼没有加以丝毫的掩饰。在苏轼本人看来,天工与清新才是美的极致。这一点正是老庄的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可知老庄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强调无为、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刻意修饰,真正智慧和伟大的圣人不需要刻意去创造什么,只要能够把整个造化的神工鬼斧说给别人就够了。
同时,庄子所言“大美”之“大”包含伟大之意,与崇高接近。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侧重于道德品质的完善。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孟子·尽心下》)“大”是“美”的发展,而又不同于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开篇便以“大江”领起,可见词人对于古典美学中“大美”的追求和崇尚。“大江东去”大气磅礴,将“大江”的滚滚气势浓墨泼出,立即便将这气势空前的自然意象叠化入千古的历史意象。同时词中所选取的意象“浪”、“乱石”、“惊涛”、“千堆雪”、“江山”无不恢弘大气,充满壮美之感,共同构成了有着无穷神力的赤壁之境。同样,在其它词中,苏轼词也常常以阔大的意象,博大的自然境界,呈现一种“大美”。“我梦扁舟浮震泽,雪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归朝欢》)“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水龙吟》)震泽、雪浪、长空、明月、云海的意象,大气磅礴又超凡脱俗。
从诗人所选取的诸多意象中,我们读出了苏轼那纵浪大化的襟怀,读出了词人崇高精神之所在。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追求外物与主观审美理想相契合的精神特质。这一特质由来已久,应该是古人“天人合一”审美意识的演变和升华。早在诗经中,就处处体现着人与外物的和谐相融。这不仅体现为观念层面,也体现为艺术层面的审美自觉。具体表现为《诗经》中“兴”、“比”艺术手法的普遍运用,尤其是“兴”的自觉运用,“兴”中大量的与诗歌内容有着内在渊源的自然景物的诗意涌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所兴之处几乎都以自然物为题,他们在快乐的大自然中歌咏着劳动也歌唱着他们的爱情。
其后,道家思想对于自然的崇尚以及禅宗中丰富的关于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古代艺术中情与境的关系表达上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从这一点来,正是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影响,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象来寄寓情感的传统,在直抒胸臆之外,不离含蓄内敛的中国传统诗歌的抒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