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介绍了带转换高层建筑结构的型式分类及各自适用特点,并对转换层设计要点及设计中一些方案的选择、结构的布置、抗震等级的确定、转换构件的构造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特点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对高层建筑的功能要求趋向于多样化、综合化和全面化。较为常见的形式是,上部为小开间的民用住宅,下部为大开间的商场或公共娱乐场所。从建筑功能上看,高层建筑上部需要较多的墙体来分隔空间以满足住宅户型的需要;而下部则希望有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空间,大柱网、少墙体,以满足公共使用要求。然而,按照这样的建筑形式进行结构布置时,上部墙体多而密,下部柱网少而稀,即刚度上大下小。这与常规的结构竖向布置的原则正好是相反的。为了满足建筑要求就必须在上下不同结构体系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于是,带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孕育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这里以一栋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为例。该工程为地下1层,地上18层。其中1层~3层为商场,4层~18层为住宅。转换层设在第4层楼面。建筑物总高61.12m。

1 转换层型式的类型及特点

转换层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可作为正常使用的楼层,但此时应有较大的层高作保证;在层高受限制或设备专业需要时,也可专门作为设备层。在结构型式上,转换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梁式转换层

一般运用于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它是将上部剪力墙落在框支梁上,再由框支柱支撑框支梁的结构体系。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则采用双向梁布置。梁式转换层的设计和施工均较为简单,传力较为明确,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换型式。它的缺点在于,当上下轴线错位布置时,需增设较多的转换次梁,空间受力较为复杂,此时应对框支主梁进行应力分析。

1.2箱式转换层

当转换梁截面过大时,设一层楼板已不能满足平面内楼板刚度无限大的假定。为了使理论假定与实际相符,可在转换梁梁顶与梁底同时设一层楼板,形成一个箱形梁。箱形梁转换结构,一般宜遍布全层设置,且宜沿建筑周边环通构成箱子0,即箱式转换层。箱式转换层的优点在于,转换梁的约束强,刚度大,整体工作效果好,上下部传力较为均匀,并且建筑功能上还可将其作为设备层缺点是转换梁梁中开设备洞较多,施工复杂,且造价较高。

1.3厚板式转换层

当上下柱网错位较多,难以用梁直接承托时,则需做成厚板,即板式转换层。厚板的厚度可根据柱网尺寸、上部结构荷载综合而定。板式转换层的优势在于,下部柱网受上部结构布局影响较小,可灵活布置。厚板刚度很大,形成一个承台,整体性较好,而且施工也较为便捷。但由于厚板自重很大,地震作用也大,容易产生震害。并且材料耗用多,经济性也较差。

1.4桁架式转换层

当高层建筑下部为大空间商场,上部为小空间客房或写字楼,且需设置管道设备层时,也可采用桁架式转换层。上部柱墙可通过桁架传至下部柱墙,而管道则可利用桁架间的空间穿行。采用桁架转换结构时,一般宜跨满层布置,且上弦节点与上部密柱或墙肢形心宜对中。桁架式转换层的框支柱柱顶弯矩和剪力比其他几种转换型式相对较小。但此法施工复杂程度较高,且对于轴线错位布置时难度较大。结合工程实际建筑布局情况,并考虑经济指标及施工难易程度,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决定采用梁式转换层结构型式,也可称为框支剪力墙结构。

2 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要点

2.1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

工程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是多种结构形式共存的复杂高层建筑,因而不能象单纯的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那样笼统地确定抗震等级,而应该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结构体系各部位不同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工程属/ 框支剪力墙0,高度61.12m,7度抗震设防,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为二级。转换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般框架梁和框架柱及转换梁的抗震等级为二级。由于工程转换层设在建筑4层楼面即结构3层,已属于高位转换0,框支柱及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因此,框支柱应定为一级抗震,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定为一级抗震。

2.2结构竖向布置

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且应避免刚度突变然而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显然有悖于此,因此文献对转换层结构的侧向刚度作了专门规定。对该工程而言,属于高位转换0。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接近于1,不应大于1.25。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要强化下部,弱化上部。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与建筑专业协商,使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甚至可在底部增设部分剪力墙(不伸上去)。这是增大底部刚度最有效的方法。除核心筒部分剪力墙在底部必须设置外,还与建筑专业协商后,让两侧各有一片剪力墙落地,并且南部还有一大片w形剪力墙也落至基础。这些无疑都大大增强了底部刚度。(2)加大底部剪力墙厚度。转换层以下剪力墙中,核心筒部分的厚度取为400mm,其余部分的厚度取为350mm。(3)底部剪力墙尽量不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大。(4)提高底部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混凝土

2.3结构平面布局

工程底部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型简单、规则;上部为纯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平面布置上,东西向完全对称,南北向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偏差不超过2m,结构偏心率较小。除核心筒外,其余剪力墙布置分散、均匀;且尽量沿周边布置,以增强抗扭效果。查阅计算结果,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为0.83,各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位移比值不大于1.4,均满足平面布置及控制扭转的要求。可见工程平面布局规则合理,抗扭效果良好。

3转换层结构构件设计

3.1框支柱框支柱为非常重要的构件,为增大安全性,对柱端剪力及柱端弯矩均要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每层框支柱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的30%。因为程序计算时,一般假定楼板刚度无限大,水平剪力按竖向构件的刚度分配。底部剪力墙刚度远大于框支柱,使得框支柱剪力非常小。然而考虑到实际工程中楼板的变形以及剪力墙出现裂缝后刚度的下降,框支柱剪力会增加。

3.2框支梁框支梁截面尺寸一般由剪压比控制,宽度不小于其上墙厚的2倍,且不小于400mm;高度不小于计算跨度的1/6。工程框支梁梁宽统一定为800mm。框支梁受力巨大且受力情况复杂,它不但是上下层荷载的传输枢纽,也是保证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受力构件,因而在设计时应留有较多的安全储备,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支梁纵筋配筋率不得小于0.4%。框支梁在满足计算要求下,箍筋配筋率不小于0.8%。

3.3转换层楼板框支剪力墙结构以转换层为分界,上下两部分的内力分布规律是不同的。在上部楼层,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大体上按各片剪力墙的等效刚度比例分配;而在下部楼层,由于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间的刚度差异,水平剪力主要集中在落地剪力墙上,即在转换层处荷载分配产生突变。

4 结语

通过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工程实践,体会到此类建筑结构布置复杂,在平面布置上应尽可能规则、简单、对称,在立面、平面上应尽量保证上下刚度接近;还要注意框支柱、框支梁构件设计的特殊性。另外,由于转换层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工程量的巨大,设计人员首先应该注重概念设计,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其次还要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数据,反复比较调整,以得到最为合理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