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农村 新能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农村 新能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懂得建筑设计又擅长人物工笔画;他是为乡党忙活的“返乡农民工”,也是负责城里大型浴场建设的总工程师;乡亲们都说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热心人,他却说自己每天都在瞎忙。他叫李文利,一位不断用知识夯实自己的新型农民。

家住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寨村的李文利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名声在外了,他的事迹被网上诸多媒体转载着,那些报道中的他“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岗位,回乡为村里搞基建、做工程,成了建设新农村能人”。

村里人说起他,年长者的语气中总有掩饰不住的骄傲:“文利现在在西安给人家干大工程哩!”与他同龄的人说起他时,都会很敬佩地说:“文利不是一般人,他绝顶聪明!”

当记者向李文利提到这些评价时,他先说自己并不知道那些报道,他上网除了学习之外,就是经营自己的精神家园――西庄菊士博客,而至于老乡们的评价,他则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我不是绝顶聪明,每个人的聪明程度都没有太大的差别,可能我比别人多一些天赋,但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努力。”

在此后将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一个立体、睿智、豁达的李文利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倔强的选择

李文利今年39岁,他说:“我的经历很曲折。”

从上小学起,他就开始了坎坷的跋涉。那时,李文利非常喜欢绘画,不管是在上什么课,只要一开始画画,就会忘记一切。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没有“艺术特长生”一说,类似绘画的事情就是不务正业,更别说是在课堂上不理会老师、埋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了。为了这,老师多次批评教育他,都无济于事。不过,在父母的责备与老师的教诲下,他以优异的成绩暂时掩住了因痴迷绘画带来的惩罚。以为找到了绘画“门道”的他,一心想将功底练好,希望自己能去更高的美术学府深造,没有料到,对绘画的狂热中断了他的求学之路。

中考时,老师觉得他成绩不错,想让他报考重点高中,而他一心想上美院附中。老师赌气说:“咱们这儿的考生不能报考美院附中!”老师的初衷是想让他上高中升大学,而少年的倔强却让他犯了一生不可饶恕的错误――中考时,他只答完了一份考卷,其余的考卷全部空白。最终,他的中考成绩只有80多分。命运之手将他推向了绝境,他和第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失之交臂。

迷茫的守候

此后,他陷入了迷茫的境地。不用上学的他,虽然有了许多作画的时间,却再也没有那样的心思。一个大小伙子,在家里无所事事,他急,父母也急。1986年上半年,他开始鼓捣着做生意,在长安区韦曲街道上卖小吃。他脑子活,生意一直很好。但只做了几个月的生意就放弃了,因为他想干更加男人、更加出息的活。

于是,父亲托熟人给他找了一份很男人的工作――去火车站卸货。第一天去干的就是卸油桶,300多斤的油桶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在李文利肩上。第一个油桶刚放在他肩膀上,他还没有来得及喘气,直接就趴在了地上。不服输的他最终还是跪在地上,扛上油桶,一步一步往前挪着搬。第二天拉细沙,工友们告诉他,一车沙子有一吨重,架子车的皮带狠狠地勒在李文利的肉里,他拉着拉着就想哭。仅仅两天的工作,李文利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收工回家后他整夜未眠,身体的劳苦时时刻刻提醒着他现实的残酷,他开始思索怎样才能用更巧妙的方法挣到钱。思索的结果是继续上学,他清楚地知道,凭着自己初中的文化程度,除了去做小买卖、干些苦力活,再没有其他的谋生途径,唯有去学习、去深造。

长安区那时候还是长安县,去西安就是进城,李文利去城里投奔了他的舅舅,希望舅舅能帮助自己继续上学。1987年,李文利开始了新的求学之旅,他上了中国函授大学的工艺美术班。之所以选择上函授大学,只是因为函授不用全天上课,他可以边打工边学习。当时他在一个学校的食堂打杂,事务虽然繁杂,但是时间规律,刚好能与自己上课的时间错开。3年的学习,让李文利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1990年毕业后,他顺利应聘到西安市民族工艺美术厂,开始了全新的人生。

做自己喜欢的事

李文利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在工艺美术厂的那段快乐时光。那时的李文利由于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满是活力与干劲。22岁的毛头小伙,从师一个半月,就将师傅的全部本事学会了,而同样的技术,师傅当年学了一年半。半年后,李文利成了技术骨干,在大学里学习的理论知识,让他能把新学会的技术升华为操作经验,师弟们都很乐意向他请教。

1994年,家乡长安县也办起了一个工艺美术厂,特意聘请李文利回乡工作,家乡企业的盛情邀请,李文利责无旁贷地答应了。回到长安县后,工艺美术厂暂时没有筹办起来,李文利在基建工地闲转时,看到建筑工人们正在研究设计图纸,李文利是一个热心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爱多管闲事”,工人们困惑的问题,他一眼就看出了门道,为工人指点迷津后,问题迎刃而解。这一眼,让李文利从此“误入歧途”。工艺美术厂的基建工程自此让他负责,歪打正着的成了他之后的主业和“金饭碗”。

自打从事建筑工程后,李文利就成了“全才”,工地上的事情,没有他不会的,他说,其实建筑图纸和绘画是相通的,扎实的绘画功底帮了他大忙。

1998年,李文利的老家西寨村准备建一个仿古门楼,赋闲在家的李文利承接了这个工程。门楼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全由李文利一手操办,就连门楼上的仿古工艺品,也是由他设计出来后再教给施工人员制作方法,一点一点完成的,这个古香古色的门楼一建好就轰动了长安县韦曲镇,惹得许多人慕名前去参观,也有许多村子开始模仿。

李文利曾经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做过电影置景。当时西影厂正与意大利合拍《秦始皇》,电影中秦朝时期的古代器皿、兵器、人造景观等,大多是李文利的杰作,连道具指导老师都赞不绝口,说他一个人顶三个人。别人只会自己干,李文利不仅会干,还能指导别人干,他能把每个人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让团队发挥最大的力量。因为他的出色,1995年时,他在西影厂就取得了每天75块钱的高工资,此时,香港一家公司看中了他的技术,想高薪聘请他去香港工作,李文利婉言拒绝了,一方面因为孩子太小,另一方面用他自己的话说:“咱就是这儿的人,爹妈媳妇都在这儿,舍不得离开。”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机会确实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个门楼的成功设计,让李文利获得了去长安区水利局建筑工程公司工作的机会,开始了专门从事建筑工程的生涯。

进入管建公司后,5年时间,他就由最初的临时工干到副经理,并且年年获得由水利系统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称号。他说:“说实话,我在乎的不是取得这样的荣誉,而是觉得水利局能把这样的奖颁给我这个临时工,这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期间,他获得了建筑业的从业资格证书,但他没有要这资格证,在他心中,还是想继续自己的艺术事业,这些建筑类的证书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命运之神已经悄悄地将他推进了这个领域,只是他自己还没有察觉。

2003年前后,长安县兴起了建校风,那时专业的建筑人才很少,许多村子修的学校都是按照民房的标准盖的,而学校作为学习的公共场所,这样的建造标准根本无法保障孩子们的安全,有些房子甚至出现房梁断裂等问题。李文利看到这样的情况,主动要求为他们村设计建造小学。李文利的这次主动请缨,被长安县第二建筑公司看中了,盛情邀请李文利去二建工作。在二建,李文利负责的工程,从工程监理到工程技术,他全部包办。

2004年,西寨村开始筹建村民社区,工程的总负责人自然是李文利。“能为父老乡亲办这件实事,用自己的本事为村民服务,让他们住上放心房,是我的责任,也是我对生我养我的故乡的回报。”李文利开心地说。他不只是这么说说,而是在实心实意地履行着自己的承诺。2004年到2007年,李文利每天都在村民社区的工地上奔忙,每个月的工资他只要1200块钱。他说:“说实话,这些钱我在外面随便兼职几天就挣回来了。”而对于网上报道中所说的他拒绝了的高薪工作,李文利说:“那是我正在为我们村的社区搞基建时,一个朋友介绍我去一家建筑公司,说这家建筑公司年薪十万聘人才,如果特别优秀年薪还能上调。朋友相信我的能力,说我去了至少年薪会有十五万,但我正在搞社区基建,那时候走不是没良心吗?因为钱毁了自己的名声,划不来!再说,人生在世也不光图钱,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啊。”

这番话说得很诚恳,让人不禁对眼前这位普通的农民工心生敬意。

西寨村有了李文利,大家都有了福气。村里富裕起来后,家家户户都开始盖新房,许多家的房子都是李文利设计的。

2007年,社区建好了,本该松口气的李文利还是没有闲下来,搬进去居住的村民,无论哪家漏水、哪家停电,都要找李文利修理,不管什么事情,他都亲历亲为,毫无怨言,他已经成了村里的“热心肠”。

采访结束时,记者问李文利,如果有机会,还会继续自己绘画的艺术梦想吗?年近不惑的李文利沉思了一下,说:“那是我的追求,但不能成为谋生的手段。”当记者问他觉得自己是否成功时,他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赛跑,比的是耐力。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比的是能坚持多久,我现在离成功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