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讲评 7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讲评 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卧佛 雷敬敷

女娲施展法力,让熔炼中沸腾鼓泡的兰灰白色玛瑙浆,徐徐攀附于佛陀的赤身之上。须臾问,身披袈裟的卧佛造像灿然而成。女娲审视之中,觉得色彩过于素净,又于五色石的熔炉中掬出一捧红珊瑚热液,顺势往袈裟上轻轻一撒,下摆便缀上了斑驳的朱红饰片,刹时法相庄严。

女娲一面欣赏自己的杰作,一面思忖:自我捏土造人以来,这人世间就摆脱不了生老病死的困扰,想不到王子出身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居然顿悟成佛,以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点化人类从困苦中解脱,达到乐而忘忧的涅槃境界,也是一件幸事。

历史在时空隧道中穿越,数千年后,一位爱石者在中国西北戈壁中偶然得到了这方玛瑙卧佛,凝目遐思,神不能已。这审美的愉悦不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涅巢的境界吗!诚言是哉,诗曰:

赏石审美乐无忧,

顿悟成佛信可求。

俏色玛瑙遂天意,

物我心通逍遥游。

融会贯通 罗焱

天地乾坤,万事万物无不息息相通。若我们仅单纯将每件事物、每个问题、每个答案独立放置在思维的储藏室里,而不去悉心发现他们之间的因果关联,忽略其关联背后所传递出的微妙信息,我们将孤独地生活在单一的学问里。

精通一门,是学问。学问不是文化,单一的学问只会让我们简单知道:这是一块戈壁石,一块有着老皮并玉化了的戈壁石。而只有运用了文化的触觉,我们才能有幸看见:一块小小的石头,居然能启用这么强大的张力,将生命里所经历的大彻大痛、大喜大悲,汇集成蕴含巨大的能量块,并通过一条条用上千万年时问来建立的通道,输送进思想的核心。

略懂琴棋书画、略知洒扫进退:略晓诗书茶礼、略通人情世故。这些都是玩石之人的一能量块一,将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将天地之道融入玩石之道——融会者,则贯通。

信仰 玉霞

信仰,是日升三竿下的前行:

信仰,是穿过一座座山,踏遍一条条河,

信仰,是一次次拜倒,一次次亲吻大地:

信仰,是一次次站立,一次次踏遍四季;

信仰,是因为心中有蓝天,才会痴情地追赶;

信仰,是捧出虔诚的心,呼唤圣洁的布达拉。

巧色因色更出色 立荷

“巧色”,巧在色彩的跳脱,出其不意就让石头有了生命。相较于仅凭一圈勒痕分出头、身的“巧形”戈壁,巧色玛瑙无疑是堪当票房重任的主角,其“头”、“身”被白红分色巧妙安顿在合理的位置,理直气壮接受较真者的检阅。

白玛瑙模拟人物须眉,套生的红碧玉给人物披上袈裟。袈裟的披法分为“偏袒右肩”和“通肩”两种,于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而此僧游于俗世,通肩披法正确无谬;宋时朝廷常赐高僧绯衣,据此确立“佛印”的身份顺理成章。浮想佛印与苏轼的旷世奇缘,将对座视为苏大才子,其面上沟壑扭曲仿佛正恼羞于那次与佛印的逗趣嘴仗——苏轼见一狗叼骨于岸边,即道:狗啃河上(和尚)骨。言罢苏轼自顾笑得东倒西歪,手中诗扇不慎掉落河中,佛印遂联句:水漂东坡诗(尸)。

苏轼自恃才思过人,屡屡借诗调侃佛印,却每每被其智慧化解,反衬佛印之修为高深。如同这枚巧色玛瑙,因着一枚稍欠火候的巧形戈壁衬托,愈发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