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教学互动的多层结构,真正实现“有效互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是“信息互动”,师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通信息,它是到达教学互动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前提和载体,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点。教学过程中“互动”具有多层结构,可以将其分为表层结构(“信息互动”)、中层结构(“思维互动”)、深层结构(“情感互动”)。准确把握教学互动的多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 有效互动 层次结构 信息互动 思维互动 情感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52-02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的统一,这种统一究其本质就是——“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互动双方相互影响,达到或促进教学或阻碍教学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代教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互动”产生了高度关注,并在课堂中大量运用“互动”,希望能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但由于对“互动”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互动”的把控不够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所谓的“互动”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虽然“互动”频繁,课堂气氛看似热闹,而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样的“互动”只能属于低效互动甚至是无效互动。
根据结构主义理论,一切社会活动都有层次结构,课堂中的“教学互动”则可分为表层结构(“信息互动”)、中层结构(“思维互动”)和深层结构(“情感互动”)。如何能准确把握教学互动的多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互动”,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能以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进行对话,折射出知识的魅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情感的升华,进而促使教学的效果和层次均得以全方位提升,这是教学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拟从“有效互动”的多层结构的分析入手进行探讨。
一、有效互动首先需要“信息互动”
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是“信息互动”,师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通信息,它是到达教学互动的中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前提和载体,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点。
“信息互动”最普遍的方式是问答,通常容易陷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思维定式,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精心设计和考量,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照搬课本准确作出回答,那么这种情况下的互动完全是机械的、毫无生命力的。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克服随意性,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考虑如何巧妙地启迪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等多方面因素,对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预谋”的设计。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在“信息互动”中,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提出的问题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同时也具有学生视角的普遍性,教师的回答不仅完成了对问题本身的解答,也和学生有了思路、思维层面的沟通,也就能进一步带动“思维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说,我们已经置身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和接受度也远远高于传统教材所能承载的内容。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就不能再仅限于课堂授课的内容,而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网络资料拓展更多、更新的相关信息,打破互动只能发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局面,合理借助博客、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实现课后的网络互动。而教师在博客中个人才华的展示、个性魅力的展现,亦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崇拜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对成功的向往。
二、有效互动能激发“思维互动”
教学互动的中层结构是“思维互动”。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但是,从教育视角来看,这句话应改为“授人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来说,“授业”是基本职责,授人以鱼是必要的,“鱼”是知识,是理论,是学生构建精神世界的基石。但着眼于学生的智力成长和长远发展,授之以渔则是更重要的,因为“渔”是经验,是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方法论。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辩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辩,交流彼此的想法,分享各自的经验,展示自我的思考方式和思维习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能进一步思考,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因此,“思维互动”是真正实现有效互动的重点所在。
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在教学过程的“思维互动”中要兼顾对学生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方面的引导。顺向思维是按事物的转化关系层层推理,循序渐进地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包括推测、判断、概括等思维方法。在教学互动中,教师通常会设计一些问题或情境,顺着教学的思路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分析,教师需要重视的不仅是要选择恰当的问题类型,还要以开发性和诱导性的回应来反馈学生的回答,还要力求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问一答的小对话升级为在课堂范围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来回互动的公共大对话,促使学生把知识与经验、教材与生活、个别与一般贯通起来,并对其进行梳理和加工,进而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逆向思维则是反其道而思之,从事物的相反方向获得一种全新的认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是将思维引向深入的又一条必经之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曲问和反问的形式,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问题的相反方向重新出发,认识新现象、探索新事物。在教学互动中,教师需要注意把控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之间的联系和切换,这样既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更加透彻,又能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更为灵活。
三、有效互动要重视“情感互动”
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深层结构是“情感互动”,它基于有效的“信息互动”,并立于“思维互动”之上,它促成师生之间的意义交流,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和精神相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完满人格,塑造学生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构成的完整的精神世界。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实现有效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层次的关键点。
实现“情感互动”的前提是要建立起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有自尊有思想的个体,要重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用师生之间人格平等的交流取代教师居高临下的训话,要充分给予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空间和机会,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学生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促进学生情感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有利于促使学生渴望取得更大的成功。在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影响下,学生能热情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讲授迅速作出反馈,更能畅所欲言,充分展现个性看法,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同步、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要重视并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互动”,这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高效地传授知识,更要透过知识本身挖掘其精神、情感层次的闪光点,剖析其折射出的人文思想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自然环境的广泛关注,使其具有正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关爱,通过真诚的心灵沟通,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行,促使他们成为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个体。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展现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在言行举止间渗透、影响,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通过“情感互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思考。
[ 参 考 文 献 ]
[1] 岳欣云.教学互动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
[2] 谭荣波.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互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3] 周兴国.教学互动:从策略理性到交往理性[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4] 杨康.试论教学互动中的激励机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5] 周蕾.浅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介入[J].大学教育,2013(1).
[6] 马志远.教学互动对教学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9).
[7] 李行.“博”教学系统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