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着思考出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着思考出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92年9月走进中学语文教学之门,不知不觉快20年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有风雨也有晴。虽有幸忝列安徽省特级教师之列,但更难忘的是那一节节不太理想的常态课、那一次次不太成功的尝试和成长的关口那一番番思考和探索。带着思考出发,人生变得充实丰厚;带着思考行走,语文教学之路不再那么坎坷。

静夜功课

一个个静静的深夜,处理完一天的琐事,准备好第二天的教学,万籁俱寂,我冥然兀坐,白天的那节课放电影似的在眼前浮现。课堂上学生或兴奋或思索或迷茫的眼神,自己处理某个环节的遗憾和成功,那未曾预设的精彩,那苦心孤诣准备却意外的失败,一遍遍地在脑中重放,一次次在心中思考:你满意这节课吗,学生们都有所发展吗,他们有哪些收获,哪些收获又是在我的引导、点拨下而得到的呢。有时因一个问题的触发而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有时因一个自我满意的发现而夜不能寐。这样的静夜功课我几乎天天做着。

犹记得刚踏入中学校门不久的那节课。我激情满怀、踌躇满志地走上讲台,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所知道的一切一股脑地倒给学生。我陶醉于这种大容量、快节奏、倾倒似的激情课堂之中,沾沾自喜,引以为豪。课后,一个学生迷茫而恳切地说:“老师,您能不能放慢速度,少讲一点啊?我们还没有听明白,您就很快讲过去了,您的水平实在太高了,我们真的跟不上您的节奏。老师您不累吗?”或许学生的话并无讽刺,但对于我无疑是一次终生难忘的“棒喝”。那是我工作之后的第一个不眠之夜。是夜无眠。一夜的孤独之旅,让我思考、明白了许多。自我炫耀似的课堂不是学生需要的,一厢情愿的教学也终是无效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科学发展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回想起自己的语文学习之路,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不还是靠教师引导下个人的努力和主动求索吗?重新审视自我,大量阅读一些教育论著,我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立足于学,服务于学,引领学生自我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出发点。应该说,语文是最便于自学的学科,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靠自学也完全能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相关要求。学生需要语文教师,因为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进而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化,可以使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使他们少走弯路啊。

这样的静夜功课成为我的生活常态。

此后,我的语文课少了煽情赘余的导入、自我炫耀的扩展,多了对学情的相机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随机点拨和指导,开始重视学情的研究;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堂交流获得学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由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入手而引申……由追求精致完美的课堂,转变为立足于学、服务于学的本色课堂。“怎么教”变成了“怎么为了高效率的学服务”。我如饥似渴地拜读魏书生、钱梦龙、蔡澄清、于漪等老师的著作,订阅十多种专业期刊,大胆实践,积极探讨合理的引领方法。由让学生“考得好”,转变为“学得好”,语文综合素养高。考好是语文学习的低级阶段,也是必要阶段;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生活、生命的需要。

围炉夜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对中学语文教学我已经驾轻就熟,一届届高考的成功,“高考高手”的赞誉更使我飘飘然。不知不觉,语文教育与我渐行渐远,我像放羊娃似的过着一种自然境界的生活,语文课堂成了功利化的应试课。“考点”,成了我最常用的语汇;做题,成了我最常态的训练。“语文教育”成了“语文教学”,成了“考试训练”!而我却一天天地满足着,当然也是一天天地堕落着。

一个冬雪飘飘的寒假,几十个学生相约来看我。大家围坐一起,畅叙友情,笑谈趣事,回忆中学的点点滴滴。大家几乎都还记得我“条件反射般做题”的要求,但如何做题,做题的方法技巧,他们全部都忘了。课前的演讲、每学期的语文对抗赛、自编的习作集,他们津津乐道。当年每周一节的漫谈课,我的一些观点和现学现卖的新书、新作推介,人人都还能记起一些,甚至有些观点影响了他们的青春人生。没想到,曾经的无意之举影响如此深远。

于是,我恢复了曾经的系列化语文活动:高一两轮的时文选评,每天定时由一名学生从报纸杂志等选读一篇他认为特别值得大家学习的文章推荐给大家,既要声情并茂朗读,又要写出推荐理由,活动结束汇集成《与智者对话――时文选评集》;集子由班级评出的最佳朗读者、最佳推荐者、最佳点评者等设计封面,撰写序跋,由活动组织者(非语文课代表,我班实行活动和项目负责制,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来编排和统筹协调。高二的演讲和辩论,针对班级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放眼国际国内大事,每天安排一位同学演讲,全班同学打分,按学号顺序点评,活动结束汇集成《与自我对话――演讲集》《激扬文字》《思维碰碰碰――辩论集》。现在,家中珍藏的几十本集子成了我和同学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于是,每周的师生交流课成为常态:课堂上大家讲史谈经,说文论语,思想碰撞,励志抒情;有时我来洗脑,有时学生讲座;今日你为师,明天我来谈。没有老师,都是老师;没有学生,都是学生。读书,也成了高考重压下我们班级特有的风景。

于是,语文特长训练继续开展:每个同学根据自己情况自定一项语文特长目标,一式三份,一份张贴于教室,另两份由我和家长分别留存,以便监测。“书法特长”“演讲特长”“朗读特长”“背诵积淀特长”“文学创作特长”“名著研究特长”“XX考点研究特长”等同质特长同学组成小组。小组每周活动一次,平时个人自主训练自我发展,语文课上有意识地为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第二学期开学之初,班级评价特长发展情况,视进步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并在学习橱窗展示……

从此,每一届学生的信息反馈成了我思考和改进教学的标杆。寒暑假,只要学生来看我,我们一定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倾听他们的心音,远离了功利的天籁之音。或许正因如此,我的语文课才会一直受学生欢迎,才会让学生走出高中、走向更远时依然感受到中学语文对他们的终生之益。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最大幸福吧!

浮海听泉

连续十二届的高三毕业班教学,近二十年年复一年的语文教育工作,并没有使我产生消蚀斗志的职业倦怠感。每当迷茫困惑时,每当丝丝倦怠尚未弥漫时,心灵深处总会有个声音响起(我非常喜欢东山魁夷的《听泉》)……

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我艳羡古人“日高窗下枕书眠”“晚山秋树独徘徊”的闲情雅致。常常(每周至少一天),我或躲进小小的书屋,拂去俗世的纷扰,一杯茶,一本书,一下午;或独步于幽静之处,一个人,一段路,一片天。像一个农夫,耕耘之后,躺在地头,任阳光西移,虫儿鸣叫。有时回望微风吹拂下的地头,心中充溢着喜悦。这时,人是空灵的,心是放松的。我享受着忙碌后的休闲,享受着生命中的感动。

我想象着这样的场景:麦儿青青,菜花金黄,虫儿鸣叫,溪水潺潺,耕作于其中,无功利的亩产多少,无拔苗助长的要求;它们享受着成长的快乐,自然的恩泽,农夫的呵护和帮扶……这与语文课堂应该多么相似啊。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教师的心灵彻底解放,教师的灵魂高雅脱俗,另一个灵魂才不会干瘪,才能丰润、崇高。

仰望星空,脚踏大地。

如果说前一个十年的静夜功课是学生的触发和课堂的延展,那么后一个十年静夜功课的触点多是另一个“我”和那些语文前辈们。

现在我重读古代先贤和叶圣陶、张志公等当代名家的论著,涤荡自身的匠气,探寻语文教学传统的精髓。我也尝试着各种新的方式方法。先前再成功的做法,也不能羁绊我新的思考求索。我尝试着一课突破一点,每一单元学习完后由学生总结和前后贯通并进行汇报的做法。研究如何营造教学场,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场中磁化,渐染,生生互动。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我指导学生分板块研究高考,成立几个课题组分别进行“高考议论文/散文写作研究”“高考散文/小说阅读策略研究”“诗歌鉴赏研究”“语言运用备考研究”等。学生利用假期研究高考试题,搜集材料,分工行动。研究成功做成展板小组和班级之间相互观摩学习。06届一个研究小组的“高考变体作文研究”所汇集的理解优秀变体作文、变体作文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给许多语文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心灵深处的声音也呼唤我和学生共成长。让高中的语文教学永伴学生人生的成长,成了我不懈的追求,奋斗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教育之路上,我的人生也不断拔节、丰厚。与学生共成长,理性思考,科学求索,大胆实践,是我语文之路的主旋律。尽管这条路不是一帆风顺,尽管也曾坎坷,但心中始终坚信:语文教学之路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幸福……

带着思考出发,行走在永恒的语文教学之路上,我仿佛慢慢走进了中学语文教学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