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通过对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近几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案例分析,针对财经高职院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上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关键词:模式;跨界合作;校企合作;财经职业特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5-0117-03

Practice Study on Personnal Training Mode

by College and Enterprise Joint

——Taking Vocational Colleg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YU Kun-he,YI Si-fei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101)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an example of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It has a certain degree research for the Financi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roblems of impro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al training.

Key words:model;cross-section cooperation;college-industry cooperation;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院校应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这是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普适性描述。然而,近几年各高职院校的改革实践,则是从本校实际出发,各院校对自身特点的重视往往超过了对一般形态的关心,探讨特殊性的冲动空前高涨。正如对一般性的探讨不会破坏特殊性一样,对特殊性的探讨也不会破坏一般性,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现实回归。本文以为,校企合作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最为关键和基础性的环节,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是实施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的必由之路和坚实基础,这种合作一定是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跨界”合作,势必具有“跨界”属性[2]。

根据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方面,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主要包括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共同进行教材建设、共同进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和共同进行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等几个方面[3]。由于受财经工作对象的能动性、财经工作内容的综合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以及对从业人员需求分散性等职业特性的影响,与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工科高等职业院校相比,财经高职的校企合作在程度和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着一些特殊性。本文结合四川财经职业学院近几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主要就这些特殊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能对同类院校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所裨益。

一、关于模式的理论概述

在我国有关模式的描述和讨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在资源稀缺的约束条件下,解决稀缺性的方法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计划经济模式(体制);另一种为市场经济模式(体制),二者均属于资源的配置方式,即引导资源的流向和流量,采用何种模式和一国基本制度无关,本质是为了优化配置资源[4]。经济学家认为,模式即河道,它引导河水的流向和流量,要让河水改道,事先就要设计挖掘好新河道,如果不顾一切先堵住旧河道,那么河水势必四处泛滥,最终还得复归旧道[5]。构建模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其他部门和行业的改革呼声也日趋强烈。于是,模式一词被广泛运用,被引入了教育界、文艺界、体育界、卫生界等。基于此,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各院校为了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纷纷构建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将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抽象提炼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希望各高等职业院校在此基础上引导教育教学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关于职业教育的“跨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观点: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开放、灵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在劳工界与教育界之间必须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建立相互协调的机制;这些观点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为本文审视财经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视角,对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组织边界理论认为:边界是存在于不同组织之间的障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跨界”或“跨界”成本较高,就会影响组织间的合作效果。以这一理论考察职业教育,可以看到,职业院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晰的边界,如区域边界、活动边界、管理边界、产权边界、利益边界、成本边界等,由此决定了不同的组织有着不同的目标函数。

国内学者姜大源最早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6]。 马树超教授最近提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概念模型,必须包含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5个要素,这5个因素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充分发展的外生性变量[7]。

三、财经高职院校“跨界”合作的具体路径

1.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由于受前述财经工作职业特性的影响,除了针对性很强的订单式培养能够做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外,财经高职院校一般的专业培养方案很难做到校企共同制定。本文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校企共同会商审定人才培养方案。所谓校企共同会商审定,即以学校为主,由学校在进行了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草案,分别提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校外行业企业高级专家进行诊断审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人才培养方案草案进行修改,然后再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来商讨审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需要校外行业企业专家重点关注的是根据培养目标与规格,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设计与规划问题。为了使人才培养工作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尽可能地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学校还可考虑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企业专家之外尽量多邀请一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会审工作。

2.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

行业企业参与建设的课程一般是专业课,以课程内容的开发为主。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广泛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和方法。本文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和方法更加适合于工科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在财经高职院校中比较适合于会计、金融管理与实务(前台业务)等技术性较强的部分专业的课程开发。鉴于受财经工作内容综合性、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等职业特性的影响,财经高职院校更多专业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财经工作对象能动性及工作内容综合性等职业特性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将工作过程导向和人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构建适合财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结构及内容体系。

3.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共同建设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业务实践锻炼,校企共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二是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3]。在校企共建教师队伍上,财经高职院校较之于工科高职,主要特点表现在实训课程相对较少而综合性的实务类课程较多,对校外兼职教师的需求总量相对较少而层次相对较高,很多财经高职院校专业需聘请行业企业的综合性实务型中、高层管理专家作兼职教师,难度相对比较大。在这个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高职院校由于财经专业专任教师人手紧张而长期不安排教师进行业务锻炼,由于不方便管理或前期教学能力不足而不愿聘请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作兼职教师,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上都迈不开步子。这个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4.校企合作的教材建设

行业企业参与财经高职院校教材建设工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提供教材编写所需的原始素材;二是行业企业实践专家参与教材编写。由于受课程内容综合性、发散性以及专家的时间、精力和特长等因素的制约,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财经高职院校教材编写,一般以实训教材和订单培养的特色教材为宜,也可以根据情况参与一些实务性较强的理论与实务综合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在具体做法上,一门教材可考虑同时邀请在一线从事实务工作和在高层从事管理工作等两个层面的专家参加编写团队。一般而言,一线实务专家参与原始素材的筛选和实务项目内容的撰写,高层管理专家负责统筹和审稿。

5.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财经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目前,囿于财经工作的职业特性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一些财经高职院校或专业的实习实训项目设置和基地的建设都还不够充分,校内实训的职业性水平也不高,还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争取更多的行业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在财经高职院校中,行业企业参与实习基地建设难度最大的莫过于会计专业。会计专业在财经高职院校中大多是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财会部门是一个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信息汇集并将其加工处理成会计信息的要害部门,出于对信息及加工处理过程保密等原因,除了订单培养和就业性顶岗实习以外,企事业单位均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愿意接受,能够容纳的数量也很小,不能批量实习,需要很多单位组合起来才能解决一届学生的实习问题,要建成规模型的校外实习基地很困难,为了解决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财经类院校通行的做法是建立记账机构与会计服务中介机构合作建立实账工作室或实账训练中心等。但是,自己建立记账机构或与社会上的会计服务中介机构合作建立实账工作室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不足以满足大面积学生实习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保密问题的潜在危险,与社会上的会计服务中介机构合作建立实账训练中心能够解决学生参与面的问题,但实质终究还是实训,职业性不足,学生不一定能在会计服务中介机构就业,从而影响实习的直接效用。实践证明:和会计服务中介机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一种可行且效果较好的选择。同时,在学院内部辅助与实账工作室和自办记账机构等建设,作为学生实习的一种补充。

6.校企合作实施的教学活动

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职业院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作讲座和担任兼职教师、行业企业接受学生参观、项目调研和实习以及共同进行订单式培养等内容。较之于工科高职院校,财经高职院校在这个方面的特殊性,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校外兼职教师之外,主要表现在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方面。

由于受财经工作综合性、复杂性等职业特性的影响,财经高职院校学生的顶岗实习一般都集中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而且大多与就业相结合;由于受财经工作领域对从业人员需求的分散性所影响,财经高职院校毕业生很难做到批量实习和就业,因此,实习地点非常分散。财经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分散性对学校进行实习的组织和指导提出了挑战。在实习组织方面,学校应综合考虑学生实习与就业情况,将实习区分为专业对口、相近相关和专业不对口等类别,分别制订实纲和方案,在取得实习单位配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完成所在岗位工作的基础上,再实地观摩、调研和了解一定数量的其他相关岗位的工作情况,并写出实习报告;在实习指导方面,通过采取业务指导与思想指导相结合、驻点指导与巡回指导相结合,院内教师指导与实践专家指导相结合等办法,提高实习质量。

四、结论

特殊性决定了不同的校企合作路径,多元路径选择和提高人才培训质量并不矛盾,殊途也能同归。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正视、尊重、彰显财经特色,校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2012学年数据平台显示,1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由校企会商决定;校企合作开发了89门课程、16门教材;95%的课程进行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单位接收顶岗实习学生572名、接收毕业生就业286名;为学院提供了103名兼职教师,除承担校外中期实习、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外,兼职教师承担校内实训教学任务近9200课时,占校内实训课时的40%;学院为校企合作单位培训了2271名员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就业起薪均高于全省高职高专平均水平;考生调档线和报到率均居全省高职高专前茅,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8]。

总之,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方面,财经高职院校与工科高职具有质的一致性和一系列的相同相近之处,但因财经工作职业特性所影响而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需要财经高职院校去探索和把握,把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Z](2010~2020年).

[2]崔永华,张旭翔.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41-42.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

[4]梁小民.西方经济学教程[Z].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7-9.

[5]石上松.体制改革的方法和阶段[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5:33-37.

[6]崔永华,张旭翔.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43-46.

[7]马树超.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模型[EB/OL]/view/30b1c5.

[8]四川财经职业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质量报告[R].四川高等学校2012年教育教学质量报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3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