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宝玉还是段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宝玉还是段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存在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自八十年代“金庸热潮”的兴起以来,段誉这一形象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本文主要就读者接受来探讨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天龙八部》;贾宝玉;段誉;读者接受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22—02



《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总是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红楼梦》中的宝玉,两人都是极富极贵的继承人,却又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逃离,做勇敢反叛的出逃者;两人都是极多情又极痴情的多情公子,爱美好的事物,怜爱美丽的女子。然而,虽然二者相同点颇多,却面临不同的读者接受结果,段誉的形象在大众中有更高的呼应度。那么,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仔细探讨。

一、传播媒介的影响

在现今这样一个信息与消费时代,传播媒介对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传播学研究者麦克卢汉的说法,“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由此可见,对现代化的传媒形式的充分利用是文学作品乃至所有信息传播的基础。

《红楼梦》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小说文本、传统的戏曲、现代影视等,《天龙八部》的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小说文本、现代影视、游戏等。小说文本的阅读是两本小说共同的读者接受方式,此处不作具体比较。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戏曲的接受范围十分有限,因此《红楼梦》作为戏曲艺术的传播自然也是受众很少的。至于现代影视这一共同媒介,两部小说的利用率是不同的。因为小说本身的特性不同,《红楼梦》与《天龙八部》的拍摄难度和读者接受难度也是不同的。《红楼梦》的影视拍摄难度很大,虽然有相应的影视作品,但接受者的反响并不是特别大。《天龙八部》是通俗小说,是消费性文学,小说的情节本身就很适合影视剧的拍摄,再加上作者创作与现代人思维方式的一致性,影视剧的拍摄和接受就简单得多。另外,网游《天龙八部》也增加就其受众范围。

对传播媒介的利用率不同,作品的接受程度便不同,作为两部作品中两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贾宝玉与段誉也因作品的接受效果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大众更多接受《天龙八部》,段誉也就有更多影响力。

二、作品特征与读者接受

从接受论角度来看,读者决定作品的价值,因而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在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看来,“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上的和社会学方面可确定的读者,每一位作家依赖于他的读者的社会背景、见解和思想,文学的成就以一本表达读者群所期待的东西的书、一本呈献给具有自己想象的读者群的书为前提。”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品特征影响着读者群的形成。

《红楼梦》是古典主义小说,其语言与现代白话有很多的不同点,今人接受上有一些困难;《红楼梦》中有很多的文化因素,诗歌戏曲等各穿插其中,普通读者并不能完全理解;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红楼梦是以写贾府来表现整个封建社会的溃烂,充满着象征手法,要理解这些,需要有很高的古代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这一点便决定了《红楼梦》缺少更多普泛的读者。《天龙八部》是通俗小说中最具有古典意味的小说。作者将大量传统文化因子融入其中,在满足了读者对武侠的期望的同时,使武侠小说有了历史文化的意蕴,因而既能满足精英分子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能获得普通民众的认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天龙八部》是现代人所写,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表达习惯皆为现代人思维方式,因而几乎所有人都能读懂,自然会有更多的读者,读者接受的不同,决定了贾宝玉和段誉的影响区域之广狭和影响力度之大小。

三、作者寄托与读者接受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和人物在作品中的地位来看,两个人物形象的意义便有很大不同,读者接受也就有不同的结果。

作为文中唯一的男主角,贾宝玉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他既是这部悲剧小说中宝黛爱情悲剧中的直接承受者,也是宝玉与宝钗婚姻悲剧的直接承担着;他既是小说中女子代表的青春、美、爱被毁灭的女儿的悲剧的直接见证者,也是唯一一个对这种悲剧有清醒意识并为之悲痛不已的人;他是贾府家族悲剧的促进者和受害者,也是社会悲剧的承担者和象征者。贾宝玉是曹雪芹为了表现自己现实看法而创造的典型形象,承担着太多的象征意义。在当今这个解构崇高、规避责任、淡化意义的时代,需要读者思索更多的文学并不为读者喜爱。

《天龙八部》中人物众多,整部书中有三个男主角,乔峰是阳刚之气十足的大英雄大豪杰,承担了大多数读者对英雄的期待;虚竹是由自律的“僧”到有欲念的“人”,承担了作者对人性追求;段誉是儒生也是侠士,他既承担着作者理想人格的追求,也满足了读者对“真人”的追求(即下文的“世俗性”)。因此,段誉既没有承担作者太多目的而是读者觉得苦和累,也以其形象的“真”来吸引读者。

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中国,消费文化主导的文化产业影响着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意义阐释。“消费文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追求和提倡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自由和全面解放;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工业、商业利润等的操纵、控制、诱导,由于大众的文化水准的参差不齐等复杂的原因,又导致了对于奢侈性、时尚性、炫耀性,无节制的物质、精神享受、消遣等过度追求。”消遣性的消费习惯决定了读者更愿意接受简单的容易理解的段誉,而不是让人呕心沥血的宝玉。

四、形象本身的特点

当然,读者更能接受段誉最重要的原因是两个人物形象本身的特征。

(一)世俗性贾宝玉是神瑛使者的凡体,始终是一种神仙姿态。他凡事超凡脱俗,安然做他的富贵闲人,他的生活过程中都是太平富贵,缺少俗人的烟火气。他没有普通人的经历,一直以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身份存在。

段誉不同,他只是一个逃离的王子,一个凡夫俗子。他经历了各种惊险故事,在冒险过程中的反应也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在小说中段誉一出场的一段话:“你师傅叫我跟你比剑,我一来不会,而来怕输了,三来怕痛,四来怕死,因此是不比的,说了不比,就是不比”将他的个性展露无疑。他最擅长逃跑,“凌波微步”是作者给他的礼物。他怕死,遇险受困时会着急甚至会流泪;他痴情,不惜为人痴线千里追梦中人。他不是乔峰一样的铁骨汉子,却是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真男儿。

一个是神仙般的宝玉,一个是邻家男孩般的段誉,一个可望而不可即,一个真实可触,结果可想而知。

(二)生存态度

贾宝玉是悲剧人物,从一开始出场便有着无法改变的悲剧色彩。他对生命总是存在着悲观的想法,孤独感与悲悯心一直伴随着贾宝玉的一生,看到生命的虚无、美的毁灭的宝玉总也逃不过伤感。

段誉不同,他比宝玉更有幽默感,总能在危急关头镇定自若,乐观的对待所遇困难,即使被讽刺,为人耻笑,他也没有丧失信心和乐观本性,即使性命不保也能保持乐观心态,以开心的姿态过完剩下的生活。一个是整日忧心忡忡,一个是整日开开心心,读者当然更喜爱笑着的段誉。

与二人性格相匹配的是二人的结局,宝玉自始至终是悲剧的承担者,身边美丽女子的毁灭,与黛玉爱情的悲剧,与宝钗婚姻的悲剧,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悲剧……总之是读者无法承受的悲剧结果。段誉的人生是喜剧的人生,机缘巧合中好运总是垂青于他,无数次死里逃生,与乔峰、虚竹结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爱情……中国人是喜欢看喜剧不喜看悲剧的,段誉的喜剧结尾,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综上所叙,《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时代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经过200多年的时间淘洗,这部作品依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象、高超的艺术魅力散发着独特光辉。然而,随着传播媒介等因素的影响下,读者对宝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熟悉程度远不如通俗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传统小说已经在现代小说的冲击下地位有所下降,这个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参考文献:

[1]曹顺庆.现代西方批评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81.

[2]闫嘉.文学理论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17.

[3]金庸.金庸作品集21:天龙八部[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9.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2001.

[5]张乐林.徘徊于末世与走向乌托邦——贾宝玉与段誉形象对比分析[J].红楼梦学刊,2009,(2).

[6]仲浩群.诗性生存追求者——段誉、贾宝玉比较论[J].名作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