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江苏邳州民间竹马舞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江苏邳州民间竹马舞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受黄河文化影响,集苏鲁豫皖四省特色为一体,邳州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最具地方特色的竹马舞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跑竹马 非物质文化遗产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受黄河文化影响,集苏鲁豫皖四省特色为一体,邳州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邳州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的曲艺、歌舞、文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跑竹马就是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邳州民间舞蹈。《邳州志》中载有清嘉庆十二年(1807)竹马的演出情况:“春日赛会,鸣锣击鼓,作巨象、狮子、竹马蹴鞠之戏,治容妖服,游演州闾”。

一.跑竹马的历史

跑竹马俗称“竹马舞”、“竹马会”。表演者腰上挂着用竹蔑和纸、布扎制而成的“马”或“麒麟”,手执其头,身穿古戏服,着彩妆,装扮成历史人物,表演出各种跑马阵势,是传统的民间舞蹈。

邳州跑竹马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就有民间艺人创作了模拟武士骑马征战的舞蹈——跑竹马。随着时代变更和经济的发展,“跑竹马”融入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不断地传承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

邳州跑竹马中最典型的是滩上跑竹马,它始于清代嘉庆元年(1796),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由来,一说是宋时邳人和宋兵为庆祝驱赶金兵的胜利,模仿宋兵追打金兵的场面取乐;另一说是金人为颂扬金兀术驰骋沙场的威风,模仿皇帝围猎形式而编排的娱乐舞蹈,后逐渐成为村民欢庆节日的舞蹈娱乐形式。

二.跑竹马的舞蹈特点

跑竹马的道具,以竹蔑扎壳,用五彩纸、布扎糊成马的形状,故称为“竹马”。驾马者将竹马系于腰间,后跟随马童一人(配对),领骑者跨麒麟,着铠甲,穿豹衣彩裤、戴髯口,马童身着兵卒服饰,背插刀剑,擎彩色龙凤旗随马而舞。首演时为五马五童,按照设计的跑马路线,配上锣鼓音乐,策马跑阵。

竹马舞的特点重在“跑”,以“跑”贯穿始终,跑中见阵、阵中见情,有喝马起跑、催马小跑、放马轻跑、纵马快跑、鞭马疾跑、勒马倒跑、吁马停跑等。阵势有一字长蛇、二龙取水、四门兜底、五虎寻羊、八卦阵、十字梅花、乌龙摆尾、剪马股、双套环、单套环、双穿花、狗尾圈等。

“跑出姿态、跑出阵势、跑出气势”是其三大要领。功夫主要体现在腿上,跑步要踏得稳,马头要晃得活,充分展现出战马奔腾、龙腾虎跃、疾步如风、慢如静水。突出速度与动作造型的变化,只用几匹马几个人的跑阵就能体现出三五步走遍天下,一杆旗百万雄兵的磅礴气势。表演者要始终精神抖擞,忌松懈。

跑竹马的表演主要体现在跑阵,各种阵式都要通过“跑”来体现,在跑中见阵,阵法千变,一人不乱,各阵在衔接上环环相扣,阵容棱角分明。以马为中心,马与人配合密切。

三.邳州跑竹马的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邳州流行数十个“竹马会”,时期竹马会被禁止演出,80年代重新演出,至今延续不断。这种舞蹈主要分布于运河两岸的滩上、官湖、徐塘、八路、燕子埠、戴圩、宿羊山、邳城等乡镇。跑竹马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和创造,先后融入了打击乐、唢呐及歌唱等伴奏形式,逐渐形成了一个载歌载舞、气氛热烈活泼的民间舞蹈。

1955年滩上跑竹马荣获徐州市一等奖。1984年滩上跑竹马参加江苏省民舞调演。1988年,邳州跑竹马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为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邳州跑竹马,2007年以滩上竹马会班为主体成立了“邳州竹马协会”,会员100余人。2008年邳州跑竹马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曲绍金、张吉桂分别被省、市级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传承人。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作发现力。邳州跑竹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它,对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乐沛 编著:《邳州文史考》,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8.

[2]戴启汉 编著:《邳州文史钩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

[3]《邳州志》,中华书局出版社.

[4]《中国文化遗产年鉴2006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李琳,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讲师,主要从事师范音乐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