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大众化教育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功利主义思想严重、职业道德缺失、创新意识不强、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素质拓展体系构建的根本目的。文章剖析了旅游专业学生的素质现状,探讨了旅游专业学生素质要素的具体内涵,提出从形成专业行为、技能竞赛、社团活动、实践、职业规划和就业教育五大平台构建学生的素质拓展体系,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应用型 旅游管理专业 素质拓展体系 构建路径

教育部在2012年4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早在2002年,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10余年来,素质拓展计划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特别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是为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准备,以培养应用科学和现代技术领域的高级管理岗位上的工程师和技术师为目标,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应用教育系”。[2]因此,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

应用型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旅游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要有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的能力,同时要有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及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从企业的视角来看,要求学生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职业技能,善于解决旅游生产和管理一线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即要求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弱,甚至出现了很多学生就业质量不高,不少学生“非本行业就业”的现象。一方面是旅游企业招聘不到理想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的“尴尬”。因此,如何结合实际,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坚持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自己的特色,构建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拓展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现状。

(一)善于走“捷径”,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当今大学生“对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认识不足,道德理想产生困惑和冲突,沉溺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中,缺乏对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感意识不强,社会理想模糊。”[3]受此影响,个别学生在学习中不付出或是少付出,却想获得较好的成绩和结果。这类学生不关注学习的过程,却想方设法套试题、找老师套近乎。在生活中,很少强调自己的责任和付出,却总是追求个人得失,急功近利,而忽略了一个又一个学习或是实践的过程正是自我素质和能力的积淀过程。

(二)自我意识过强,职业道德缺失。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家庭保护,缺乏生活的磨炼,整体上自我意识比较强,非常“个性”,旅游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个别学生行为随意,甚至蔑视一些规定和纪律,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也易发冲突和摩擦。在旅游企业实习的过程中,缺乏宽容之心,待人严,律己宽,过分强调自我需求,有时因为主管或是同事的一句话就起冲突,自己“炒掉”单位。尽管身上戴着大学生的光环,但是服务观念淡薄,服务行为不当,职业道德缺失。

(三)不善于自我思考,创新意识不足。

在网络时代,信息和知识的获取非常方便。这一方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也培养了自己的“惰性”。在学习中,贪图安逸,不愿思考。对待作业,总是习惯于从网上或是其他地方“copy”一下就交差,连模仿都不去做,更不要说自我思考。正是由于这样,在工作中,工作效率不高,创新意识不强。有部分旅游企业甚至愿意优先录用一些理工科的学生,原因在于这些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学生自身,另一方面与现行的旅游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四)知识广而能力弱,就业竞争力明显不足。

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管理学、心理学、地理、经济、民俗等课程,涉猎较广。整体上看,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为广博,但实际的能力弱。如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等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质量不高,甚至有很多学生不愿在旅游行业内就业,即便在行业内就业,不少学生在工作半年或是一年之后,也很快跳槽走人。当然,学生跳槽有诸多原因,这里暂不深究。但对于一个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大学期间,自身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培养,自身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以后的人生。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素质要素的内涵。

1.政治和道德素质要素。

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当代大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则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大学生只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旅游市场机制尚不规范的今天,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更是不可忽视。个别人员为了经济利益或是别的诱惑不惜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甚至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引以为戒,养成自己良好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坚守旅游行业的职业道德。其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大学生也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政治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涉外性,要求其工作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人文基本素质要素。

教育部在199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4]人文基本素质是合格大学生的必备素质,旅游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宽广的人文科学知识,有较高的民族文化修养,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在传授学生人文知识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可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品位,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行业的服务需求。

3.职业基本素质要素。

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大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质才能应对这种挑战。职业基本素质包括职业基本认识、职业心态、职业行为养成等方面。现在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心态浮躁、眼高手低、怕苦怕累,不愿从一线操作岗位做起等现象就说明了这一职业基本素质要素的缺失。加强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可以使旅游专业的学生更加意识到自己所从事专业的价值,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职业基本素质不是凭空而得的,它需要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

4.专业技能素质要素。

旅游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要求学生有娴熟、专业的职业技能。这里的专业技能包括服务技能和管理的技能。学生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地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在旅游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专业的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以服务技能为例,看似简单,却永无止境,必须用心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让服务对象满意,进而让企业和自己满意。

5.身心素质要素。

健康的体魄是每一个行业的共性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旅游行业当中的部分岗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如导游工作,首先要求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各地变化的气候和环境,导游在上团期间几乎是24小时上岗,在旅游旺季更是连轴转,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其次是心理素质,要诚实进取,心态平衡,能够抵制诱惑,遇事冷静,有大局意识等。

6.实践与创新素质要素。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制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纳入学分管理。”[1]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在实践中要求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并且不拘泥于传统,经过培养和锻炼,比较容易创新。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大学生通过实际的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就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自己的创新精神不断推进行业和社会的发展。

(二)旅游类专业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的路径。

1.构建专业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旅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对于提供服务人员的礼仪、形象等有一定的要求。一个人的礼仪和职业素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够造就的,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训练和习得。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在其大学四年,除了礼仪课程和相关的讲座之外,还要构建一个专业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通过反复的行为,不断地强化,最终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使之成为自然而言的行为。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站位和礼仪训练,形成良好的体态,强化学生的文明行为,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特有的气质和素养。

2.构建专业技能竞赛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竞赛是一个培养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平台。参加技能竞赛时,学生是一种实战状态,需要学生调动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智能,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所缺乏的知识和技能,明白自身努力的方向。旅游管理专业可以通过举办“导游风采”大赛、酒店服务明星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旅游辩论赛等竞赛平台,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竞赛的举办过程中,要邀请旅游企业参与或是赞助,请企业的相关人员担任评委,尽可能地用企业的眼光衡量和评判学生的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构建社团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团活动具有自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学校要充分认识社团在学生素质拓展中的作用,建立管理制度,指派专业教师,划拨相应经费,促进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一般的学生兴趣为主而形成的社团外,还有一些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社团,如旅游研究学社、旅游协会等。这类社团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更能保持学生的专业热情,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等。这类专业社团是学生加深学习和实践,不断拓展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融专业学习、专业实践、专业考证等于一体,在专业环境中和氛围中培养和锻炼学生。

4.构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实践平台的形式较多,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社会接触的实践,另一类是与行业接触的实践。旅游专业的毕业生,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因此,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这类实践平台主要的依托是各类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既涉及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服务西部,又包括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及其他社会事务工作。”[5]第二类是与行业接触的实践。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对于企业实践普遍比较重视,但在学生的企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为走出这一困境,应该在企业的选择、实践的形式、实践的内容和实践时间等方面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和调整,使学生真正通过实践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5.构建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成长环境优越,不少学生已经习惯了父母帮其安排一切。因此,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于所学专业缺乏认识,专业思想不稳定。还有一部分学生尽管有职业规划但不够科学。因此,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有些盲目和尴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学生职业规划的知识和能力缺失。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的过程。从步入大学开始,高校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能够评估自我,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再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为自己的职业准入做好各种准备。当然,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要学会反抗信息,调整目标,保证职业规划设计的实现。在毕业生走上社会之际,还应做好就业服务平台。学校应该成立就业服务的相关机构,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多渠道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并及时传递给学生,减少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指导毕业生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做到,这种就业服务应该是长期、常态的行为,即便是毕业生离校以后也可为其提供服务。当然,学生的就业服务就可以在市场机制下运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经济建设。

三、结语。

中国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根据《201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的数据,2011年,中国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7025.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人民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支撑和根本,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旅游行业需求最大的一种人才类型。社会和行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应该构建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素质拓展体系,继续提高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加强第二课程的建设,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平台的优势,加大社会实践对学生素质拓展的强度,将规范化的素质拓展要求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的优势,不断增强旅游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12)4号.

[2]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86-88.

[3]林琳.论旅游专业大学生责任感缺失问题与举措[J].旅游教育管理,2011,(10):53-54.

[4]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1998]2号.

[5]胡凯,杨欣.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