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湖南山核桃幼林经营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湖南山核桃幼林经营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湖南山核桃纯林、林下间作黄花菜、混交楠竹等不同造林类型进行施肥、抚育、病虫防治等经营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间作黄花菜不仅能实现以短养长,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促进核桃的生长,还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使核桃提早结实丰产。据黄花菜日产量变化图和趋势线,可以为制定采收和加工计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湖南山核桃;幼林经营技术;间作黄花菜;楠竹混交

中图分类号 S664.1;S3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06-02

湖南山核桃(Carya hunanensis Cheng et R.H.Chang)当地称野核桃和山核桃(以下简称核桃),是我国主要的野生木本油料和干果树种。主要分布在湘、黔、桂3个省交界,尤其是黔东南地区较为集中,栽培广泛[1]。黎平县核桃资源在实施退耕还林之前,均为上百年的天然林,全县均有零星分布,大面积连片少,主要分布在中山下部和山冲。核桃天然更新能力强,造林成活率较高,是一种较为优良的生态型经济林树种[2-3]。由于核桃果仁营养丰富,市场日新月异,价格持续上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000年,黎平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营造不同类型核桃林近666.67 hm2。为探索核桃管理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筛选三年生核桃纯林、核桃林间作黄花菜及混交楠竹林3种不同造林类型的林分开展经营技术研究,对推动山区多元化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黎平县高屯镇小里村大安脑。选择的林地立地类型属低山丘陵地貌,平均坡度10°,平均海拔450 m,成土母岩为碳酸岩,土壤为黄红壤,土壤厚度100 cm以上。年降雨量平均为1 300~1 600 mm,年气温平均为15.6 ℃,水热条件良好,气候温暖湿润,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霜期279 d,相对湿度为70%~80%。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山核桃实生苗营造的纯林、山核桃间作黄花菜、山核桃幼林混交楠竹。各处理试验中所用幼苗平均树高180 cm,地径6 cm,冠幅 1.2 cm。山核桃纯林、林下间作黄花菜、混交楠竹试验面积分别为6 666.67、3 333.33、37 000 m2。间作的黄花苗为分蘖苗。

1.3 试验方法

2006年在2003年春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筛选山核桃实生苗营造的纯林、混交幼林连续开展垦复、施肥、修剪病虫防治等经营措施试验。

1.3.1 核桃纯林经营技术。核桃生长期主要在春、夏、秋季节。3月下旬开始萌动,生长期为210 d,时间从4月上旬至11月上旬,春中、夏中、秋中为生长高峰期,是吸收和消耗营养的阶段。为此,核桃的经营管理采取松土培蔸、科学施肥、控制病虫草害等措施。一是松土培蔸。3月下旬在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松土培蔸,每年进行1次。二是科学施肥。夏季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5 kg/株,雨后施氮250 g/株;秋季施用45%西洋复合肥500 g/株。施肥方法为沟施,沟深20 cm,将肥料撒入沟内覆盖即可[4]。三是控制病虫害。枝枯病防治上,5月往树枝上喷洒1%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15 d喷1次,连喷3次。春夏季节将枯枝剪除,防止秋季病害向下蔓延和减少病菌来源。蚜虫防治上,用40%康福多原液,或用50%吡虫啉3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治。天牛防治上,在6―8月人工捕杀成虫,或杀虫灯诱杀,或用乐果棉球塞入蛀道;及时剪除有虫枝和被害枯死株。杂草的控制上,采取化学除草结合人工除草,每年进行2次。

核桃进入冬季休眠期树叶脱落后,冬季采取林地冬垦、施冬肥等措施。一是冬垦。全面翻土,深25 cm;施冬肥,在垦复前将磷肥2 250 kg/hm2均匀撒在地面再翻土。二是树体管理。加强幼树的整修,剪除带有病源枝,在疤痕处修复涂上油漆,控制蛀干虫害在幼树体内越冬,有蛀虫洞眼的用药棉浸透敌敌畏堵塞洞口,在主干1.5 m处以下树干刷白。寒冬结束时对幼树进行定干整形,高度控制在4~5 m,对部分树枝进行拉枝,形成开心树冠,以使侧枝形成层次感。

1.3.2 林下间作黄花菜。林地间作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草萌动前进行林下整地,开厢做床。种植床随横坡面开厢,长10 m,在床两头随纵坡开主排水沟。床宽120 cm,垄高25 cm。开床前将高效复合肥(15-15-15)和腐熟农家肥撒入床面并翻入床底,土粒直径为5 cm左右团状即可。施肥量:高效复合肥1.5 t/hm2、农家肥30 t/hm2。床面整地后用乙草胺喷雾床面,1周后进行黄花菜移栽。移栽密度为5.4万~5.7万蘖/hm2,行距为40 cm,株距为30 cm,根长可切根栽植,栽实为宜。

种植的黄花苗到4月上旬开始发芽,中下旬为展叶期,5―6月为黄花生长期,此时是水、肥杂草管理的关键时期,要加强对菜床的管理,及时采取除草、施肥、松土壅蔸、病虫防治等措施。施肥分春苗肥和抽薹肥2种,展叶期追施春苗肥1次,施硫酸钾复合肥90~120 kg/hm2+30%人粪尿4.5 t/hm2,5月下旬至6月中旬,黄花菜进入抽薹期,追施量及浓度应比展叶期略高。适施保花肥,选用防落素、喷施宝、磷酸二氢钾等进行根外追肥。5月底至6月初,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容易发生叶枯、叶斑、锈病等病害,可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防治,特别注意防治红蜘蛛和蚜虫。蚜虫主要在5月初花期发生,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剂1 200~1 500倍液,或乐果+马拉松对水适量,每7 d喷1次,直至采收前10 d。花期用4%鱼藤精800~1 000倍液喷洒。

1.3.3 山核桃混交楠竹林经营技术。核桃混交林管理与核桃纯林管理方法相同。仅对楠竹密度进行适度调整,每年在冬季伐除三年生竹,保留一至二年生竹为营养竹,保留3 000株/hm2,促进幼竹粗生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核桃不同造林类型对幼林林分的影响

山核桃3种不同造林林分类型林分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3种林分类型的生长量除树高差异不明显外,地径差约为3.3 cm,冠幅差80 cm以上;病虫害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病害率降低;核桃结实率在10%~15%。山核桃混交楠竹的林分,发笋距延伸长70 cm;发笋量增加6株/m2。

2.2 山核桃不同经营类型对生态效益的影响

不同山核桃经营类型的植被截流量和土壤持水量见表2。由表2可知,山核桃间作黄花菜林分为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造林类型[4],其植被截留量、土壤持水量及林分截留比例均最大,分别为2 150 t/hm2、2 646 t/hm2、44.83%。

2.3 黄花菜经济效益分析

由前面的试验可知,山核桃间作黄花菜的效益较好,因此对黄花菜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黄花菜在黎平县移栽后,当年初花时间约为6月10日,整个花期约为50 d。6月10日至7月27日,每天采摘新鲜的黄花进行称重,其产量变化情况见图1。由图1可知,在山核桃收获期,总体产量呈上升趋势,初期产量较低,仅约为0.1 kg/m2,花后20~30 d,产量出现第1次高峰,36 d左右出现第2次高峰,第3次高峰出现在42 d。

2007年,对面积为0.27 hm2的试验地进行产量调查结果表明:鲜黄花产量为6 720 kg/hm2,干花产量1 680 kg/hm2,按照干花市场价20元/kg,产值为33 600元/hm2,扣除整地、种苗、基肥、移栽、采收加工等成本13 650元/hm2,利润可达19 95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3个处理中,山核桃间作黄花菜的植被截留量、土壤持水量及林分截留比例均最大,取得的经济效益最好。该种植模式不仅可对土地进行充分利用,还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是值得推广应用的较理想的经营模式。

山核桃是黎平县的特色优势树种,生长快,适应性强,但结果较晚,见效慢,山核桃的最佳种植密度为300株/hm2。在山核桃幼林下间种黄花菜,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黄花菜入土较深,根群发达,作为护坡草带植物能较好地对地埂进行加固,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防止水土流失,抵御雨水冲刷,生态效益显著[5]。

山核桃与楠竹混交模式,楠竹发鞭距逐年长,楠竹发笋率高,竹林形成快,竹逐年长高,占据林分优势,核桃生长和挂果受到严重影响,此模式不适宜当地推广,适宜在低中山区推广,该林分中核桃密度应为120株/hm2,楠竹2 250~3 000株/hm2。

制约当地黄花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黄花菜的采收和加工等问题。因此,可根据黄花菜的日产量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采收和加工计划。建议在做好采收工作的前提下,加大对黄花菜观赏及药用等价值的开发利用,并开展促进山核桃早花结实技术的研究工作,进而促进该产业的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毕淑峰.黄花菜的价值及其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4(7):35.

[2] 侯红波,颜正良,潘晓杰,等.立地条件对湖南山核桃产量与胸径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4,22(2):49-50.

[3] 洪游游,唐小华,王慧.山核桃土壤肥力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7,17(6):1-8.

[4] 张晓珊,于曙明,龙秀琴,等.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1):30-32.

[5] 石桥德,伍文初,孟庆金.红壤丘陵新建等高梯地埂上种植黄花的效益评价[J].广西农学报,1999(2):30-32.

[6] 陈志雄,应学兵,谢飞军.山核桃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