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孟故里出新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孟故里出新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发行给我们提供的30亿新农村建设贷款,把黄屯镇打造成了鲁西南的闪耀新星,更把黄屯镇新农村建设打造成了全省的示范工程。”济宁国家高新区黄屯镇书记徐继青由衷的说道。

时值深秋,天高气爽。在孔孟故里的济宁,国家高新区黄屯镇,一栋栋惠及民生的安居新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技术先进的配套设施遥相呼应,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的廖沟河公园湿地,映射着新农村建设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变,夜晚新城的万家灯火,则点亮了黄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支农春雨润民心

尽责亮剑筑新城

知时好雨润民心。2010年中央1号文件恰似一场支农惠农的“春雨”,饱含着党和国家的希望和重托,助推“三农”发展,滋润百姓心田。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在支持“三农”发展的紧要关头,党和国家再一次为农发行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更为农发行充分发挥支柱和骨干作用指明了方向。

风正济时,自当破浪扬帆。济宁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龙志强同志在全市农发行行长会议上强调:“在当前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发展支持的关键时期,全行应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立长远、惠民生’的角度,紧跟形势,立足实际,依托政府,积极开展农业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县域城镇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业务。”

济宁国家高新区黄屯镇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实施“合村并点、集中居住”的设想和规划,全镇老百姓对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减少环境污染和发展农村事业十分期盼。但这么大规模的建设,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规划只能一搁再搁。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怎么办?

“我们农发行愿助一臂之力!”跑济南、赴北京,项目汇报日夜兼程;整材料、做可研,调查论证不辞劳苦;座谈会、调度会、项目对接会接踵而至。“春雨”滋润后应运而生的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示范工程——黄屯镇新农村建设贷款项目“破土而出”,并被省行党委列为2010年全省农发行新农村建设的一号工程。

在上级行的大力支持下,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密切配合下,通过领导、人员、精力、时间“四个集中”,采取与政府职能部门合署办公、侧重分工、双向协作“三个途径”,经过至上而下“四级行”联动,从工程立项、可研论证到项目评审、贷款批复,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在全省农发行系统率先投放了第一笔新农村建设贷款,开创了单笔贷款金额最大、评估完成时间和总行贷审委顺利通过的效率之最。

贷款支持30亿元,整合村庄32个,解决8100户、2.6万村民的合村并点、集中居住问题,复垦土地7424亩,腾空土地5346亩,项目收益89.12亿元。这就是济宁农发行倾力打造惠及一方百姓的“亮剑”工程。

倾情为民谋福祉

新城竞秀话年丰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黄屯镇新社区的建设中,农发行大力支持了社区环境治理,全力提高生活居住幸福指数,使老百姓虽身处城外,但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要舒适的幸福生活。

镜头一:老百姓过上城市新生活

跟随黄屯镇徐继青书记,我们来到新建的金色嘉苑社区。“这个社区是我们打造的样板社区,建设规模80万平方米,使用我们农发行资金11.15亿元,附近25个村、6672户老百姓都搬到这个小区居住,小区内水、电、暖齐全,超市、医疗、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完善。多亏了农发行及时提供的信贷资金,给大家的生活居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我这个住在市区里的人来说,都羡慕不已啊!”徐书记边走边说道。

在社区服务中心广场,我们与一起聊天的老百姓坐在了一起,当我们问其搬迁前后的变化时,快言快语的社区义务管理员王强津津乐道:“那是比原来好多喽,以前住的是平房,村里的路坑坑洼洼,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浑身是土,满脚是泥。现在家里铺的地板砖,出门都是柏油路,干净!”

走进社区的丰华超市,日常用品琳琅满目,瓜果蔬菜样样俱全,超市老板王世义一边应付生意一边告诉我们:“原来在村里买东西要么去小卖部,要么赶大集。现在住进社区了,开个平价超市,大家伙买得方便,用得称心。”

在23号楼1单元的楼道门前,原来村大队里的老干部张志国正戴着花镜,坐着马扎,悠闲地看报纸。“现在大家住上了楼房,生活条件比原来要好的很多。就拿取暖来说吧,原来都是土暖气,一到冬天,拎煤、倒灰,别提多不方便了。如今,小区内集体供暖,既安全还卫生,真暖和!”当得知我们是农发行的,他的眉目间更显喜悦之情,意犹未尽地说道:“我家老三的同学是你们单位的,过年来给我拜年的时候,告诉我这个小区是你们农发行贷款给建的,你们真是为我们镇上的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啊!”

记者边走边看,倾听着老百姓的心声,感受着他们居住环境的变化,以往村落的脏、乱、差,变成了而今的净、齐、美,从前的贫穷之所,转变为现在的生活乐园,老百姓祖祖辈辈不敢想的事,在农发行的“贷动”下,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镜头二:“幸福水”滋润百姓好日子

饮水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在黄屯镇新农村建设贷款中,农发行信贷投放1.2亿元,用于社区内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一举解决了原来“水质差、水压小、供水时间短”等困扰老百姓吃水用水的顽疾。

轻轻一拧水龙头,清澈甘甜的水喷涌而出。“活了大半辈子了,喝了60多年的咸井水,真没想到现在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眼前这一幕虽然平凡,但却让刘志远大爷激动万分。他笑咧的嘴里,露出了一口焦黄而不全的牙齿,那是几十年来喝苦咸水留下的印记。

身旁的女儿刘玉玲直白地对我们说:“重要的是用水太方便了,以前村里每天仅集中供水2小时,多数家里还用压水井,现在是手到勤来啊!”

“以前,夏天还能在家洗洗澡,天冷就只能跑澡堂了。通了自来水后,社区给统一装了太阳能,每天都可以洗上舒舒服服的热水澡了。” 邻居王勇笑者说道。

农发行足额的资金供应使社区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不仅解决了百姓饮水困难,还提升了生活质量。有的家里还购买了整体浴房,添置了洗衣机、饮水机。村民们都说,有了这“幸福水”,我们和城里人又靠近了一大步。

镜头三:“死水滩”变成“桃花源”

生态环境治理是新社区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尤为关注的重要环节,在社区相邻的廖沟河,我们参观了为社区老百姓精心打造的湿地公园。

工作人员赵杰介绍,治理前的廖沟河是典型的被污染河流,水面漂浮着垃圾,水里鱼虾绝迹,一派死气沉沉,村民皆绕道而行,河水污染也影响了附近的灌溉,成为当地发展的一颗“毒瘤”。此次农发行贷款中2.5亿元用于廖沟河的河道清淤和两岸绿化,从水上到岸边全部换了模样,形成了“一河泽两岸”的美丽风景。

虽是初秋,但漫步于水边的林间小道,却分明感受着无边的春意。“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在秋天居然可以找到春天的生机,这是何等的神奇!塑胶的道路和木制的小桥串联了公园内的交通,道路的两边布满了琳琅满目的植被,还有数不清的珍奇异石,交相成趣,令人目不暇接。廖沟河水面波光粼粼,水草茂密,不时有水鸟惊起,仿佛一副美妙的画卷被画笔轻点。

“农发行提供的30亿元新农村建设贷款给黄屯镇的老百姓带来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较之以往都发生了质的变革,这在原来是我们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谢谢政府的好政策,谢谢农发行的大力支持。”黄屯镇政府徐继青书记感激不尽。

戮力同心保安乐

惠及千门万户中

安居,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但安居更需乐业,更需有保障。“住好、吃饱、就业、养家”这四个看似很平常的词汇,却在老百姓的心里根深蒂固,犹如一杆秤,衡量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迁。

“让老百姓能够安家立业、安居乐业,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初衷,也是我们贷款支持的宗旨。”市分行营业部孙祥宝经理意味深长的说。

贷款3.7亿元用于土地补偿,1.3亿元用于就业促进中心建设,2.7亿元用于学校及培训机构建设,4.4亿元用于体育及活动中心建设,0.5亿元用于医疗设施建设等,这些资金的投放,真正把黄屯镇新农村建设打造成了暖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在社区长椅上,62岁的张进财大爷悠然而坐,当问及上楼后的生活保障时,老人颇为感慨的说:“搬迁之前心里没底,空落落的。这刚一搬进来,就给了200块钱,说是以后60岁以上的都会按月给养老补贴。每月定时给10斤鸡蛋,还有牛奶,真是没想到的福气啊!”

在农发行的大力支持下,黄屯镇的农业用地、村庄搬迁后复垦土地集中集约利用,统一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企业带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由龙头企业租赁统一经营,农民即可以得到租赁收入,又在就业培训中心的引导下变成了产业工人。

在走访中,我们遇到刚从辰新药业下班回家的孙浩,谈及家庭收入和就业问题,他的高兴溢于言表:“原来村里的年轻人多数是干力气活。在家种地,一年两季每亩才落1200块钱,辛苦钱都不够。现在家里的地租出去了,每年每亩700块钱,年轻的在社区就业服务中心进行技术培训,安排在镇上的合资企业上班,工资每月2000元左右,通算起来一年比原来多收入万把块钱呢。如今又住进了新的楼房,都能找上城里的媳妇了。”

在农发行支持黄屯镇新农村建设的辐射下,居民的养老、就业等生活保障问题得到的妥善解决。同时,农发行政策性信贷的投放,支持了社区内学校、医院、广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解决了社区内孩子上学、百姓就医、文化娱乐等居民身边的“家常事”。

在金色嘉苑的社区服务中心,谈及孩子上学的问题时,身为母亲的王秀霞连连称赞:“原来在村里,三四岁的孩子满街跑,没人管、没人问,上地里干个活都不放心。现在可好了,小区建有幼儿园,孩子能学不少知识,路上还安全。听说以后小学、初中建起来后,上学都免费,这可去了个大心事。”

“现在医疗条件比原来也好多了,以前村里的小孩、老人有个发烧感冒的,家庭好的能打针吃药,条件差能硬扛的就扛着,实在不行就吃个土方,医药费付不起啊。现在社区建了门诊,统一入了医保,看病方便了,药费还可以报销,大不一样了。”打扫卫生的李建国师傅开心的说。

“搬到社区来,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多了,原来是白天种地、晚上听戏,哪有人想着健身啊,也没那条件啊。现在社区建了活动中心,成立了腰鼓队,搭起了戏班子,一到晚上,广场上可热闹呢!”意犹未尽的李师傅满怀欣喜的说。

在社区门口,黄屯镇中心小学老教师孙国华把我们留住:“你们是农发行的吧?一看你们衬衣上戴的牌牌就知道是。你们行里的小陈怎么今天没来啊?平时他可是三天两头的往这里跑,工程进度他最清楚了。我家从老辈上就在黄屯住,这个小区是我一砖一瓦看着建起来的,真没想到建的这么快,质量这么好。你们的贷款没有白费,每一分钱都花在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上,感激不尽!”

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闲有所乐,这就是我们在黄屯亲眼目睹的变化。在农发行济宁市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安居难、保障难、从业难、就医难、入学难渐渐在黄屯百姓的心里成为了过往历史,而一个宜居、高端、生态的黄屯新城正在这方的热土上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