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研学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研学式”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番禺区教育系统今年启动的“研学后教”改革,是基于当前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如“先学后教”、“讲学稿”模式等),针对番禺区各学校实际而提出的。“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学情、学法和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学生学习目标、内容、方法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钻研知识和方法,生生互动,提升能力。“后教”主要针对学生钻研后存留的困惑与问题,展示交流,生生互教,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研学后教”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研学式”课堂教学构建的理论支撑

1.“自主研学”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是我们实践“研学后教” 教学理念、“自主研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如设计学生的“预习案”时必须备问题,怎样来设计提问?问题应设在什么地方?这种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自主研学过程中的思考,应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所谓“摘果子,要让学生跳一跳,不会跳的,让他尝试跳一跳”。

2.“合作研学”理论。合作研学是改变和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合作研学”是以生生互动、互助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为其共同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研学”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互动和互助中实现的。小组充当一个小集体的合作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面对面的交流展开研学,但这种研学必须建立在“自主”研学的基础上。对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的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而实在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研学式”课堂教学构建的意义

1. 以研促学。建立以“学”为主线,通过“自主研学”和“合作研学”等方式,突破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学始终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有效的预习案和研学案(也可以根据需要合二为一)为教学载体,这种学习载体不是辅导资料,不是教学参考,更不是作业本;不是提前作业,而是前置性学习任务。它呈现的是对某一学习内容方法上的支持,是把学习点拆成思考的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梳理,更是认知的铺垫,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台阶。

2. 尊重学生学习认识的心理特征。当代流行的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积极情绪体验在个人潜力挖掘和长远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作研学”等方式,可降低老师作为发问者、仲裁者、引导者的角色作用,而随之取代部分角色作用的小组其他成员自然给了自己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和互动氛围,既满足了能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又能让别人关注自己想法的期望。通过合作让他有充分的空间去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学习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自觉性,并使之具有延续性。

3. 以研促教。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必然要求教师的主导地位退置二线。教师在学生研学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研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有对性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对学生的研学过程和研学成果进行一定的梳理和知识构建,同时也是对学生研学的更高一层次的内化、深化和提升,这对于建立“高效课堂”极为关键。

三、“研学式”课堂教学构建的环节

“研学式”课堂教学强调的不仅仅是“以研促学”、“以研促教”,它还应强调“以学定教”。利用研学式”教学改善生的学习方式,它应遵循这样的教学环节:自主研学合作研学点拨引领有效应用(这四个环节无明显的界限可分,环节之间相承相扣并相互交糅)。

1. 自主研学。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而设计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归还现实(重复习、轻预习)被挤占的预习环节力度,以学习的方式呈现题目,以练习的方式呈现题目,学生通过独立的研学来形成自己个性的认识,积累在初步认识中产生的新疑问。课前自主研学被置于课前,既满足于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研学的成果必定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素材和重要资源。

2. 合作研学。这一环节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组内交流个人课前自主研学的成果。在组长的组织下,先交换自己的研学成果,互批互阅;然后交流自己在自主研学过程中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产生的疑问;最后小组内部通过互动、互助,相互启发、相互点拨,并形成小组内部的共识和方法。第二步是在教师设计“研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导航下组织再研学,积累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和新疑问。第三步就是小组展示,各小组用小黑板展示小组的集体研学成果,并展示解题的结果、方法(或经验)、思维过程及未解决的问题和产生的新问题。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展示、相互暴露、相互诊断与相互交流来达到学生思维的完善与经验的提高,着重思维和问题的呈现,有助于学习主体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入与集中。

3. 点拨引领。教师要借助学生研学的资源,引领学生展开对比,并在对比中最大化地暴露学生产生的错误和问题,并对问题加以点拨。点拨过程中老师不应包办性地帮学生指正和修改,应抓住思维的关键点,采用质疑和追问的形式,让学生再次合作和探究,使学生的思考更深入、深刻、科学和系统。并内化在认识上和经验上得到自我建构和提升,直接的结果就是达成学习目标,建立“高效课堂”。

4. 有效应用。对研学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方法、思维加以实践应用,是检验学习目标效果达成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再巩固和提高,并实现知识和结论的有效迁移,增强学生研学的信心和热情。同时根据知识应用训练的完成情况以判断目标的达成度,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和学法上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后置性学习(补偿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