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者型作家的杰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锺陵教授,作为新时期文学史研究革新与转型的带头人,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术研究与创作并举。其遍及近现当代各个领域: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小说、新诗、话剧、京剧、影视以及西方文论的长篇世纪性总结的论文,山花烂漫般地在各重要杂志上刊出。同时,四年间,又出版了六本书,三本创作集:《台北的忧郁》、诗文集《太阳的葬礼》以及前不久出版的散文集《雪域高原》;三本学术著作:2003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再版了他的曾获国家教委优秀学术著作奖的《文学史新方法论》,2005年人民出版社再版了其成名作《中国中古诗歌史》(90万字),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了他的又一部名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73万字)。这样,王锺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写的三部学术专著,就全部在新世纪再版了。
与《中国中古诗歌史》相同,《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是一部高品位的大著作。说它大,不仅因为它篇幅大,更因为它的笔力、才气、气魄大。从空间上说,此书涉及到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日耳曼人、印第安人、非洲土著人计二三十种民族文化;从时间上说,则远从地质史上的太古时代落笔,勾勒出文明萌生、发展、分流的浩大进程。
说它品位高,不仅因为它所解决的问题极为重大、极为困难,还因为它在学术上具有突出的独创性、新颖性及其长久的生命力。从原始意识无有路径的莽莽荒原中深挖上古人类的文化―心理是艰难的,此书却能深入到众多论者望而却步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从未提出过的一系列论题之中,作出创造性的阐述。
在此书初版15年后读这本再版本,我们仍然对此书所讨论的课题之重大感到惊异,仍然清晰地感到它在理论上的深刻性、新颖性与独创性,此书牢笼万有的笔力,综览众多文明的开阔视野以及俯瞰人类文明流程的恢廓气势,也仍然给我们以大气磅礴的感受。
与《中国中古诗歌史》一样,此书也可谓经典。所谓经典性的著作,必须具有突出的独创性或曰原创性与无可代替性,并对未来具有较大的涵盖意义,亦即它必须是高品位的大著作。它是一座山峰,又是继续前进所必须依据的起点。《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一书的独创性、开辟性与无可代替性,亦即经典性,举其荦荦大者,至少有以下八点:此书着力从思维及其发展的角度亦即从深层心理结构的形成及其变动上来把握与阐述问题,开辟了一条文化―心理的研究路径;将马克思未曾展开的“人的感性的发展”的思想具体化为一个个文化心理的论题,高扬了对长期停滞的人类精神生成发展史的阐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首次提出了“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遥领了这15年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大发展趋势;首次明确地勾画了从动物意识到具体思维,再到具体思维高级阶段的神话思维,最终达到文明人类的形象思维和符号―逻辑思维及其进一步提高这样一个人类思维的发展史;第一次构建了神话思维的完整理论,推倒了沿袭几十年的所谓马克思认为神话产生在人类童年时代的说法,澄清了马克思用语的含义,重新界定了神话思维产生的历史上限、勾画了神话思维的坐标及走向,阐明了神话思维的特征与运行规律;第一次将神话视之为民族文化的基型,由此勾画了中西审美及文艺发展的异趋,多角度地、立体地展示了中西文明分流的景观;对众多西方文化巨人理论的纠正与补充。
《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的不可代替性,还体现在它的文风上。此书非凡的气象、深邃的逻辑性、浓厚的思辨色彩、壮美的文笔以及厚重雄大、恣肆、恢弘壮丽的境界,惟其很少有人能企及,自然也是此书经典性的一种体现。
激情透入,文采外溢,感性丰沛,使这部书与《中国中古诗歌史》一样,既是学术著作,又在相当意义上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初版本刚出,张晶教授即已说,此书不仅是一部有着雄辩的逻辑力量的理论著作,更是一首雄浑泱漭的史诗。再版本甫出,刘中文教授又评论说:如果真有所谓“大文化散文”,那么,《中国中古诗歌史》及《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中的一些章节才足以称之。这两部书,特别是后者,所赖以阐释的时空极其广远,因而所阐释的内容也极为深博,这不是以个人,或一个时代,甚至一个世纪为表现与阐释对象的文章所能达到的高度。王锺陵教授将学术与创作高度融合起来,相互滋养,真正为我们展示出一种大文化散文的高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