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舟山晚稻杨梅生态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舟山晚稻杨梅生态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总结了舟山晚稻杨梅生态栽培技术,包括生草栽培、稀植栽培、有机栽培、矮化间伐、综合防控等内容,供杨梅种植农户参考。

关键词:舟山海岛;晚稻杨梅;生态栽培

舟山晚稻杨梅是中国“四大”杨梅良种之一,树势强健,树体高大,适宜于山坡地种植。由于杨梅为典型的裸果,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广大种植者和消费者的关注。通过晚稻杨梅生态栽培,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保持常态化果品生产能力和品质,提升树体景观生态功能,成为晚稻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舟山晚稻杨梅生态栽培是依靠其本身的树体生长特性,保护和利用林下植被,维持和改善其生长环境,使其形成较为稳定的以晚稻杨梅为优势种群的生态系统,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作为控制病虫发生的基础,使其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从而减少或不使用化学投入品,保障晚稻杨梅果品的食用安全性。在作者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舟山晚稻杨梅种植的立地条件,根据生理生态学相关原理,选择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开展晚稻杨梅生态栽培,已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供杨梅种植农户参考。

1 生草栽培技术

已进入投产期的舟山商品晚稻杨梅生产园需要全面进行生草栽培,禁止进行园地清耕操作。通过生草栽培,可为各种土壤微生物、昆虫提供多样的食物来源,形成较为复杂的生物链系统,从而有效规避在杨梅生产园中由于树种单一而产生的某一病虫害的严重发生。舟山晚稻杨梅生草栽培,在操作上主要与果实采摘期的季节性清草相结合,其余时间均采用全园生草栽培,而且在采摘期的季节性清草上,尽可能采用人工割草的方式,对于不妨碍人为采摘的非直接树下以及进入采摘园通道的低矮杂草与小灌木均采用保留方式,以减少清草后对地表生草植被的影响。

2 稀植栽培技术

舟山晚稻杨梅为乔木树种,树体高大,枝叶茂盛;随着树龄增加,树体会不断扩大,栽植密度过高会导致树体间相互郁闭,使林下植被减少,杨梅中下部枝叶枯死,一方面不利于杨梅采摘,同时也使得园地其它植被生长量和种类减少,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直观造成杨梅病虫害数量增加。因此,在生态栽培过程中,要避免晚稻杨梅树体过大后导致的对整个生态环境能量输送的过度不平衡。在技术措施上应适时进行间伐,以培育大树冠为目标的稀植技术是生态栽培重要的内容。通常认为:晚稻杨梅生态栽培过程中,20年树龄以上保持10株/667m2左右的栽培密度即可。

3 有机栽培技术

有机肥可增加杨梅园整体的有机物供应量。采用有机栽培技术,可促进被施土壤肥力的提升,包括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增加养分特别是矿物质养分的供应,从而促进晚稻杨梅树体营养的平衡,增加树体抗性;同时,有机肥的施用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养料,增加土壤生物的数量,改良土壤质地,增加土壤中活性物质,为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机肥是改善杨梅园土壤内部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可加速良好土壤生态系统的形成,因此,有机栽培技术对于提升现有园地晚稻杨梅品质,以及改良现有园地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效果,可在晚稻杨梅产区大力推广。

4 矮化间伐技术

晚稻杨梅大枝修剪技术是调节树体生长量的主要手段,可营造良好的矮化栽培树形,从而促进结果、提升品质和提高采摘率。当树体过大时,矮化间伐技术不仅是维持树体结果性能的主要手段,更是调节正能量的分布,从而改变优势栽培树种的树体结构,维持地表植物对光照能量的主要手段,使优势树种在空间分布上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使得整个园地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的状态。

5 综合防控技术

作为优势栽培树种,本身就是主要物种依附物的生态来源,当整个系统稳定时,一般通过上述技术措施的应用,能保持整个园地的正常经营,但对于一些累积性发生的病害仍然需要进行控制和调节,大部分病虫害通过修剪、增施有机肥促进生长等方式进行控制,但如杨梅赤衣病这类累积缓慢发生的病害,主要是通过矿物性农药(石灰或石硫合剂)进行,偶尔出现的杨梅蓑蛾等害虫可通过施放白僵菌烟雾剂,杨梅果蝇可通过提前诱杀和使用防虫网栽培等模式进行。在整个病虫害综合防控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化学农药对于微生物或昆虫类种群整体杀灭导致的生物链断裂会给整个生态栽培带来很大影响,重新平衡需要较长时间,会失去杨梅生态栽培的原有意义。

生态栽培是当前杨梅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从舟山晚稻杨梅目前的生产情况看,通过栽培控制,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良好的地表植被有利于杨梅园地整体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趋势非常明显,相应的技术也很成熟,但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对优势树种的空间控制程度,能量的分配比例,地表植被数量,种类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地下生态系统的改良等都仍未明确,需要大家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三玉,梁森苗,汪国云,等. 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杨梅[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梁森苗,黄建珍,戚行江.杨梅病虫原色图谱[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邱立军.海岛名果晚稻杨梅栽培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 梁森苗,戚行江,郑锡良,等. 杨梅生理生态的适应性[J]. 浙江农业科学,2005,(4):329-331.

[5] 梁森苗,王勤红,倪国富,等.杨梅园自然生草对土壤肥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5):821-825.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3038),浙江省科技特派员专项(团队项目)(2012T2T224)

作者简介:邱立军(1973-),男,浙江定海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果树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