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之方法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之方法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为提升“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应用多种教育研究方法,探索“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测评程序,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实化举措。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ction research,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multiple method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explores the evaluation program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which is the real initiatives of "into the classroom, into teaching materials, into the mind" based on core value system of socialism.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方法

Key words: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evalu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action research;method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68-02

0 引言

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和研究类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简称,其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是从“基础”课的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基础”课课堂为研究平台,由师生共同参与,促使研究成果为师生理解、掌握和应用,以达增强“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影响师生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此方法是一种沟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模式,实现了行动的研究者与研究的行动者的统一。

文章致力于探索行动研究方法在“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中的应用,以丰富和发展“基础”课教学调查、反馈和测量的方法,端正教学态度,引导师生测评课堂教学质量客观有效,在实现“做人”和“做事”统一的前提下,贯彻落实“基础”课的实践理性。

1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概述

在一定程度上,教育的工具性价值决定了高校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教师、教案为本位,学生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中,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育性评价质的规定性之真实性和反馈性有明显的相关性,构建真实性、形成性、教育性的评价场域有助于增强“基础”课实效。好的评价就是好的教学,评价和学习具有不可分割性。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将促进教师关注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教学的最优化,而且能够使师生个人的、缄默的、隐性的知识转变成师生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

1.1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特点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主要以“基础”课课堂为研究的平台,目的在于“基础”课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关注学生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性质上属于综合研究,强调研究主体的自我反思,具有广泛的兼容性;重应用推广和实效,取小样本研究,凸显个性化,重相互借鉴;集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学习、研究、反思、行动四位于一体,在“基础”课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的研究方法。教师和学生是行动研究的主体,他们共同介入“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直接问题、特殊问题,隐性思想等。采取边教学边研究的策略,理论与实践有效转换。研究方式上强调教师与专家、学生相结合,协同攻关、共同提高。全程展现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的研究程序,充分体现“基础”课教学中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情境性、合作性、参与性、自我评价是“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

1.2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方式

行动研究包括诊断性研究、参与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三种方式。诊断性研究侧重于对测评行动本身的研究。它主要探索质量测评行动在“基础”课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可能收到的效果,以及对行动过程本身的描述。涉及在行动付诸实施之前的“试行性研究”,行动结束后的“评估性研究”。研究报告主要供教研室教师及相关领导参考。诊断性研究可采用专家评估法、访谈法或实证性研究法进行。

参与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则在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各阶段始终都与教师、学生保持联系,强调师生的各种活动都必须符合“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需要,如改进师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师生对课堂教学质量测评意义的认识等。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的测评行动中。参与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并不完全是一种解决问题式的诊断工作,它还应对测评行动加以严格的科学观察和控制,从而能通过研究发现一些对“基础”课教学起决定作用的那些规律。参与性研究采用现场研究法,实验性研究采用现场实验法。

1.3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阶段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主要经历调研、反馈和自我参与三个阶段。调研起始于测评行动的每一阶段,主要为下一步行动奠定基础,或矫正行动计划。目的是衡量阶段目标的达成程度,用实证的或逻辑的证据表明程度。师生随着资料收集工作的开展而参与到行动中去。反馈阶段是将调研结果向同行教师、相关教学管理者及学生反馈,并与他们共同解释结果的过程。调研和反馈阶段都可由师生的“行动”对“基础”课教学发生影响。参与研究人员愈多,愈自觉自愿,对“基础”课实效的影响愈大。自我参与阶段是师生在得知行动结果之后积极参与结果的解释,自定改革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此阶段可有效应用研究结果,且将有效激励、提升师生的责任感和能动性。三个阶段在行动研究中混合螺旋进行。

1.4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非常适合“基础”课一线教师。因研究规模小,范围窄而具体,“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易于实施,并且行动中能充分整合学生的力量,让学生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研究者。师生的行动可从事深入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以增强“基础”课的影响力。另外,“基础”课的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要求协作性的行动研究,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的联合行动,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

1.5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方法

无论是构建“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的理想模型,还是探究其有效运行,都结合了相应的事实描述和理论解释,因此“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属于综合型研究,这就决定了将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的多种教育研究方法的综合。研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师生的测评目标不一致问题,测评内容的复杂深刻性和形式简单性问题,测评过程的复杂长效性与实际操作的不可行性问题等,但行动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同时树立我们是解决自身问题的最棒的解决者的理念。

采用观察法、文献法、现场调查法、访谈法收集资料。这些方法可帮助全面了解“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等教学互动现象,真实记录“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现状,掌握行动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加强行动的针对性,为行动提供实施依据。

采用经验总结法以提高行动效率,保障“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先进的课堂评价经验蕴含着对课堂评价规律的正确认识,体现了追求真理、开拓和创新的精神。采用实验法以揭示采用与不采用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的“基础”课教学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专家判断法、统计分析法、经验推测法等分析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开展

2.1 做行动计划,定行动方向

以“基础”课课堂为研究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支撑性资源研究。包括争取学校及相关部门的宏观制度支持研究,教师间的创造性合作与互相支持研究,营造开放的、人文的、对话的课堂氛围研究,有效的课堂组织研究,有效的课堂信息交流研究等。借此基础,休课时段论证行动研究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构建“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的理想模型。

2.2 加强实施,进行反思

以“基础”课课堂为平台,展开其教学质量测评之理想模型的内容构成。休课时段主要与相关教育部门或高校合作,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论证研究,并向思想政治领域、教育评价领域专家咨询,开展教学质量测评的指标体系研究。

2.3 总结提高,改善行动

以“基础”课课堂为平台,具体践行行动计划,以探索“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的运行机制。休课时段,反思“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成功率,反思结果进入行动研究报告,以完善行动。

3 结语

行动研究主要是面向高校“基础”课一线教师的实务工作,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实现“基础”课教学目标,任课教师的高度责任感、模范意识、反思能力、专业功底、行动能力将是行动研究无影的灵魂。同时行动研究将增进学生的责任,换位思考,以及自我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戎,李佳.关于教育行动研究中研究者角色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2,(6).

[2]高碧青,张丽,张云富,吕峰,杨玉芹.关于影响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的因素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

[3]高碧青,杨玉芹,吕峰.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学生评教看法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

[4]高碧青,吕峰,杨玉芹,张云富,张丽.关于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的管理策略探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1,(7).

[5]郑金洲著.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高碧青,张云富,张丽,杨玉芹,吕峰.中医药院校学生评教模式探析[J].咸宁学院学报,2011,(9).

[7]张联英,华业庆,李宇卫.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以昭通师专为例[J].价值工程,2012,(10).

[8]高碧青,廖志军,夏永辉.试论高校“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测评行动研究之内容构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