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茎节的生长特性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茎节的生长特性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采用观察和统计的方法,研究八角莲茎节的生长期、茎节播种时期、不同年生茎节特点及发芽率。结果表明:1—3月中旬为茎节快速生长期,其合适的播种期是7—9月。不同年生茎节的质量和直径有明显差异,年生较近的茎节质量和直径都占优势;发芽率也呈明显变化,1~3年生茎节发芽率明显高于4~7年生。

关键词:八角莲;茎节;生长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0.022

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属小蘖科八角莲属,为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并于2000年被列为濒危植物3级保护种[1]。其全草可供药用,以根茎含有效成分较高。该植物药用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用于治疗蛇咬伤、痈疖肿痛、风湿筋骨痛及气管炎等症。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八角莲含有较高的鬼臼毒素,具有显著抗病毒、抗肿瘤功效[2-4]。八角莲在全国分布较广,目前尚无人工驯化研究、栽培研究、茎节生长特性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八角莲茎节粗壮,多个茎节以叶痕连接,稍弯曲呈“L”或“C”形状;颜色棕黄色,多年生的茎节有较强的木质化,韧性强;新生茎节木质化轻,质地脆。试验材料采自重庆市石莲乡海拔550 m的对窝山,生长正常。

1.2 试验方法

采用定期观察、测定及统计的方法,研究八角莲茎节的生长特点。

选定3株分别于3,6,9,12月中旬,定期测定茎节的增重情况,研究其生长情况。采用2年生茎节,于2—10月每月开展播种试验。播种方式:窝播,窝距30~40 cm,深度8~15 cm。同时加强除草管理,主要对播种时间出苗率进行统计。

于7—8月测定1,2,3年生茎节的质量和直径。将茎节从叶痕处分开,对茎节进行分类(1,2,3年生茎节等),每类茎节20个。不同年生茎节于8月进行播种,每隔15 d观察茎节的出苗情况,统计不同年生茎节发芽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节生长期及播种期

2.1.1 茎节生长时期 经过观测,茎节生长时期统计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1—3月中旬茎节增质量最大,其次为7—9月中旬。从而可以看出,茎节在1—3月中旬为快速生长期,7—9中旬月是另一个快速增质量期。

2.1.2 茎节播种期 分别于播种后30,60,90,120,

150,180,240,270 d观察记录其新增出苗情况。统计其出苗情况,结果如表2。

根据表2内容,统计绘制表3,以统计不同播种时间出苗高峰。

从表3可以看出,以7,8,9月播种2年生茎节出苗率较高,其中以8月份播种茎节的出苗率最高。不同时间播种出苗的时间间隔有长有短,其中以7,8,9月份播种出苗高峰期的时间间隔较短,为30 d左右;出苗高峰期分别为8,9,10月。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八角莲茎节播种的最佳时间段为7—9月,表现为出苗时间短、出苗率较高的特点。

2.2 不同年生茎节生长情况及发芽率试验

2.2.1 茎节的质量和直径 于8月对生长健康的样株测定,其结果如表4。从表4可看出,1~3年生茎节,茎节的均质量和直径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年生越小的茎节鲜质量、直径越大。

2.2.2 不同年生茎节发芽率 从表5可以看出,1~6年生的茎节播种研究显示,不同年生单个茎节均有出苗的情况,证明了不同年生茎节均具有潜在的发芽能力;出苗率差异明显,其中1,2,3年生茎节出苗率在50%以上,以1年生的茎节出苗率最高为90%;而4年生以上的茎节出苗率不高,在40%以下。

3 结论与讨论

茎节快速生长期为1—3月,与该阶段营养生长快速及环境因子有较大关系;7—9月是另一个快速增重期,这与顶芽和花芽分化在这一时间段有关[5-7]。

茎节播种的合适时间为8—9月,这与茎节芽分化时期吻合。

不同年生茎节质量和直径差异明显:年生越近的茎节鲜质量、直径均占优势,可能跟茎节内源激素的分布及营养供给有较大关系[8-10]。

不同年生的茎节发芽率研究:单个茎节均能够发芽,其中1~3年生的茎节发芽率明显高于4年生以上的茎节发芽率;这一研究证明,不同年生茎节均有分化芽的潜力,但由于其含内源激素和营养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其发芽率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八角莲茎节种植,宜采用1~3年生茎节材料,于7—9月播种,并于1—3月中旬加强施肥管理,茎节种植的效果更好。

八角莲植物资源稀少[11],而茎节种植生长较快。该研究填补了茎节生长特性方面的研究空白,也对八角莲茎节育苗和栽培有较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Fu L G.China plant red data book(Vo1.1)[M].Beijing:Science Press,1992.

[2] Chen Y H.Studies on the Guijiu resources in China[J].Acta Pharm Sin,1979,14(2):101-107.

[3] 殷梦龙,顾泽圣.贵州八角莲有效成分分离鉴定[J].植物学报:英文版,1990,32(1):45-48.

[4] 殷梦龙,陈仲良.云南八角莲和广西八角莲的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1989,14(7):36-37.

[5] MA Shao-bin, HU Zhi-hao. Contribution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phylogeny of Podophylloideae (Berberidaceae)[J].Acta Bot Yunnan,1997,19(1):48-56.

[6] 马绍宾,许正尧.桃儿七繁殖生物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6(252):150~159.

[7] 武维华.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55-304.

[8] 刘海龙.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六角莲的克隆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及其对保护策略制定的指导意义[D].杭州:浙江大学,2007.

[9] 李忠超,王武源.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生态生物学特征[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3):190-195.

[10] 饶君凤,吕伟德.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繁殖与盆栽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47-49.

[11] 金文,林先明,廖朝林,等.八角莲致濒原因及其野生资源保护[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