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新时期一切工作应当贯彻的新理念。“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理念和法则。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发挥其功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体系、价值取向、教育关系、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建立符合人的旨趣和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样态。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既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手段又是目的,不能只把人当手段而忽视、否认人是目的这一根本问题,离开人是目的的根本性问题,一切活动都将失去意义,抑或都将置自己于不人道的野蛮境地。

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对人的潜能智慧的挖掘,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即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完整而全面地观照人的发展。

三、缺少“以人为本”理念的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表现

1.价值取向失衡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片面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个体的发展,很少有人去考虑。这种过分强调集体、社会、组织,漠视个人的极端集体主义,突出了人的工具性存在,而不是人的目的性存在,强化了个体的人身依附关系,抑制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这在实践中导致个人失去自身全面发展的空间,实际上也就等于掩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本体――“人”。

2.教育内容缺失:只关注暂时目标,忽视人的长远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人的教育,经常以一时一事展开教育,仅仅关注思想政治工作的暂时目标,其目标一般定位在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政治层面和执政层次上,对人的品格层次、道德层次、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关注不够,忽视人的长远发展、全面发展,尤其是内涵式的发展,这必然导致其内容缺乏系统性。它突出培养和塑造的是听话、服从、谦恭、克制和无私的形象,却容易扼杀人的进取心和创造能力,压抑了个体的发展。

3.方法形式简单化:自上而下机械灌输,缺少对个体的尊重

长期以来,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一项“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说教工作,停留在依靠传统和个人经验开展工作的层面上,强调接受、模仿和服从,忽视了受教育者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内在需要。这种“空洞说教,无所作为”、缺少美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是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的。

4.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关系疏离化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视教育者为唯一主体,思想政治工作被理解为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忽视个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自由民利,受教育者成为没有独立、没有自主、缺乏创造性的教育客体。由此严重挫伤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

四、“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1.尊重高校学生,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看到人是主体和目的,而不是把人当物看,把人视为客体、手段和工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相信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我们实事求是把高校学生看成是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不断克服失误而又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相信他们通过恰当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与主动性;二是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高校学生。实践中,教育者一定要放下架子,与高校学生平等交流,和风细雨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人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从内心真心实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2.变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高校学生的内化和外化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作为主体的高校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是一个不断内化,提升过程。在实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应贯彻主体性与实践性的原则。首先要废除单向灌输式模式,尊重高校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平等、亲密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知行统一。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最终评价效果的基本标准。学生在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经过引导,就会内化为固有素质。

3.发展高校学生,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素质,既是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既要确保高校学生的健康快乐,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又要支持高校学生的自我实现,为高校学生自我实现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满足高校学生的友谊需要、成就需要、精神需要等高级需要,增强高校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还要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使高校学生具有积极政治态度、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道德素养、较强的法纪意识和集体意识,合理的需要、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

4.发挥仁爱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激励作用,加强正面激励

在教育学上,有一种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也就是暗含期待能够产生的良好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的原理就是如果想要受教育者朝着教育者设想的目标发展,不应一味批评,而应本着仁爱精神,给予人文关怀,加强正面激励。教育者既要运用正面教育灌输的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思想素质,更不可忽视运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客观存在(包括“奖惩”的杠杆)来调节、激发、鼓励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经过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受教育者通过视、听感官接收的各种信息,通过自己头脑的分析、思考、比较、判断,权衡利弊得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形成一个人人奋发向上,个个争先进取的氛围。

五、结论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把人为本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来实施,是时展的客观要求,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其主体意识,才能使其形成高尚人格,全面提高他们的主体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人本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

[2]张珊莉.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学生工作之我见.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3]曾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着力点.当代教育论坛,2006,(8).

[4]石元波.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6,(4).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