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猪苓历史行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猪苓历史行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猪苓[polypofasumbellatus(pers)fr.],为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真菌猪苓的菌核,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药用历史已有2000余年。据古医书籍、文献等资料记载:猪苓归肾、膀胱经,具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利水渗湿的作用,优于茯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猪苓主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其水煎剂有较强的利尿作用,近年发现含有猪苓多糖和水溶葡聚糖等有效成分,具有良好抗癌作用,近来开发研制了许多新药,临床用于治疔肺癌、肝癌、胃肠癌等病,及腹痛、小便淋沥、小便不利、浮肿、妇女带下白浊、脚气等多种疾病。我国许多大中型制药企业和保健品企业,在医药科技创新中开发生产了以猪苓为主要原料的500余种新药、特药和中成药,投入市场后颇受消费者青睐,其中一些品种已成为医药市场上的抢手俏货。猪苓多以野生品供应医药市场,有少部分种植;主产于青海、宁夏、陕西、甘肃、云南等十几个省市。

由于猪苓的独特疗效,拉升医药和保健品市场需求逐年升温。据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内需求量仅为40万千克,90年代上升至55万千克。进入21世纪后,需求量快速增长,2000年上升至90万千克,2001~2003年攀升至100万千克,2004~2005年又增长至110万千克,2006年上升至120千克,2007年达到125万千克以上,2008年的需求量预计全年会超过150万千克。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猪苓的需求也在同步增长,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各国需求甚多,需求量连年稳步增长,已成为我国中药材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品种。多年来,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势,数量可观,而且多要优级品;同时,经香港转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猪苓,每年也在30万千克左右,出口量居高不下。

野生产量日渐匮乏,人工栽培的时间短,产量低,引种产量少,致使猪苓的上市量呈逐年下滑之势,每年市场缺口约在50%以上,而且缺口在逐年递增。2008年预计缺口高达65%~80%,供需矛盾尖锐,历年的陈旧库存已在2004~2005年消化殆尽,各地库存已呈空虚之势,部分地区药材市场已呈零库存,引起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等多方面的关注,一些庄家大户开始高价收购、囤积,伺机操盘炒作,加剧了各地的争购风。

猪苓的行情在1974年收价为3元/千克(下同),全国收购量80万千克,1981年提高到8元,1983年提高12元,当时属经济价值高的品种,1千克猪苓可买百斤粮食,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国收购量127万千克,创历史最高水平,其反作用就是极其严重地破坏了野生资源,使猪苓成为跨世纪紧缺商品。1985年锐减到4.8万千克,全国也降到历史最低的水平,猪苓的市场供应更加紧俏。进入2l世纪后,猪苓价格呈逐年上涨之势,而且涨幅越来越大。2000年市场售价为15~20元,2001~2002年上涨至30~40元,2003~2004年又涨至48~55元,2005年再攀升至57~60元,2006年上涨至65~73元,一直到2007年5月份,市场行情基本都较为稳定,但到6月份以后,由于库存空虚的进一步恐慌,使得猪苓市价一路飙升,到8月份一举突破100元大关,甚至达到110元,之后回落到100元左右一直维持到2007年底。进入2008年,猪苓的市场需求继续增加,缺口持续加大,价格不断攀升,屡创新高,在3月份出现了136元的天价,以后虽有回落,但均未低于120元。预计后市猪苓的价格大幅下降的条件不具备,不可能出现暴跌行情。

对此,业界人士称:实现猪苓人工栽培,是农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好项目,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品种。有关部门、尤其是科研单位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为先导,突破人工栽培技术难点,大力发展人工栽培,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尽快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