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注重多元评价 构建有效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注重多元评价 构建有效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立足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它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方法的多元等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是以组合式呈现的。每个人是多元智力组合的个体,由于组合的方式不同,因此个体与个体间存在差异,具有独特性。由此可见,面对多元性的学生,多元性的评价是多么重要,它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保障。

一、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新课程”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就是语文课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等都属于教学评价的范围。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性,识别学生的强项和弱项,提供有利于发挥强项改进弱项的建议,帮助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贾志敏老师上课时,让学生朗读后,常常会给出这样一些评语:“你读得很正确,若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读课文时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爸爸妈妈给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能加上表情就更加能表情达意了,不信,你试试”。这些准确而得体的评价内容,客观地反映了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长处及缺点,使学生知道了训练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快慢适度、态度大方、语言流畅、字音准确、表情生动、多加练习提高水平等。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所评价的内容,不断练习改进,促进自己在阅读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又如在一次公开课时,贾老师指导一学生朗读,那个同学因为连续六次都没能纠正自己的读音,急得都快要哭了,此时的贾老师却是那么慈祥和蔼,目光中饱和着信任和期待,当这个同学终于在第七次读成功时,贾老师激动地把他抱了起来。这一幕,感动了每一个孩子,感染了每一位听课老师,整个听课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无论是褒贬相宜的朗读指导,还是耐心信任的无声鼓励,都是贾老师对学生最真诚的赏识,对学生最有利的评价。这些评价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更多的是让生命之舟在沧海中扬帆破浪的信心和勇气。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长期以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典教化着一代又一代,“师徒如父子”的训诫根深蒂固,教学活动中的人本思想太淡,教师一言九鼎。所谓的教学评价不过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线”评价。如今,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评价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属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平等的,都具有主体性。可见,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

例如李倩老师执教《乡下人家》一课中,引导学生感悟朗读重点词句“几场春雨过后――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时,李老师进行了巧妙的引导,如“下面老师来读读这段,请同学们认真的听,然后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将学生变为评价的主体。在师生互动的评价中,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从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我觉得老师的字音读得很准”、“老师读得很流利”、“他的声音很洪亮,但有点夸张。我认为笋芽因为是第一次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它应该会感到很新奇,比较腼腆,应该读轻一点”、“我觉得前面几个同学读的时候,让我感觉只有一棵笋芽冒出来,而书中说的是成群的笋芽,一棵接一棵冒出来的,我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让我试一试吧”等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不难看出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改变,更有利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

三、评价方法的多元性

如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新课标认为,评价中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方式是相互沟通、交流和协商;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摒弃评价者主宰一切的现象,要变“线形”评价为“立体交互”式的多元评价,即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四、评价语言的多元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们想使自己的教学成为艺术,请磨砺自己的语言吧。”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多元的评价去启迪学生的心扉。

1. 激励性。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这种神奇的变化正是得益于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上进心。在执教《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教学环节中,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识字量又大,处理不当就不能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我将激励评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学习:“你说的方法真好,又解决了一只难路虎”、“这些生字的笔画这么多,想要牢牢地记住它们,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动脑筋想办法”、“你可真是猜谜高手呀,不过,编谜语只是识记生字的一种,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记”、“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并且各有特色,都是了不起的识字大王”,学生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激励声中,积极地投入到生字教学活动中,学得兴致勃勃。

2. 针对性。有实效的教学评价绝非廉价空洞的赞美,而应极具针对性。如曾听到的《落花生》教学,当一学生在辩论时引用名言,举出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当即评价:“好,很会辩论,引用了名言,举出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的评价此时起到了指导的作用,学生从教师简洁,明了的评价中获得学习的方法,以此提升了学习能力。

另外,在积极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不赞成不加选择地,一味地追求肯定。对于学生的回答,应该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对的肯定,鼓励;不足之处采用委婉,幽默的措辞加以提醒。如,在上《女娲补天》一课时,我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她忙了几天几夜”的理解,学生第一次读得不够好,我说:“听了你的朗读,我看到的是只忙了一天一夜的女娲,再读。”学生第二次读得有进步,我说:“现在我看到的是已经忙了两天两夜的女娲。”学生第三次读,感情到位了,我充满关切地对她说:“哎呀,忙了几天几夜的女娲,辛苦你了,赶快坐下休息一下吧。”学生们都笑了,兴趣盎然地举起了手,参与热情十分高涨。这种寓“贬”于“褒”的评价,能创设一种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

3. 艺术性。首先,教师评价要有激情,有研究表明:人面部表情传递信息的功能远远大于语言本身。“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教师评价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激情投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情绪和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因此我们在进行评价时,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注重语调、表情和语言的相互配合,让学生在细节中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真心诚意的,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体会成功的快乐。

其次,教师评价要有机智。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灵动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的评价语言收放自如,调控得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如一位老师上《林海》一课,与学生一起探讨“大兴安岭为什么美得不空洞”,一位模样英俊的男生讲得头头是道,结尾处还来了一句“所以说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教师马上接口道:“你也美得不空洞呀,不光人帅,也肯动脑筋,你的名字是不是叫小兴安岭?”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笑声。这种机智的评价是随课堂的自然生成而产生的,不仅巧妙地将“空洞”一词的含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评价成为教学内容的有机整体,同时还大大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只会“冒烟”不会“燃烧”的语文教师,很难成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所谓“冒烟”,就是指教师在评价中不冷不热、不痛不痒、毫无生气;所谓“燃烧”,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评价中注重情感投入,运用教学机智,瞬间抓住学生说话的关键,提炼概括,点燃学生的激情,让教学活动充满活力。“燃烧”型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绝对是为有效性的课堂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