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语言暴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能化解戾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语言暴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方能化解戾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来,著名动作明星赵文卓与甄子丹就新片解约纠纷掀起网络骂战。3月20日舒淇在微博上挺甄子丹“敬业认真”,意外被卷入口水战,致使其早年拍摄的古装艳照又被翻出,在网上疯转。大批网友到舒淇微博上留言,骂声不绝。舒淇一怒之下于3月26日凌晨删掉自己的全部微博,并取消所有关注,退出微博“是非之地”,只留下千万粉丝空对这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仿佛对这件事早有预知,3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治理网络语言暴力刻不容缓》,说网络语言暴力使汉语“日趋粗鄙化”,并且掩盖真善美,导致社会空气污秽,“残害我们的精神世界”,“不管别人的行为多么荒诞不经,也不必使用语言暴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微博的兴起,社会各界“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的呼声一直很高。然而,细究这些说法,包括最近这篇评论,就会发现其中似是而非之处甚多。

所谓“网络语言暴力”,一般就是指一些辱骂性言论,比如傻逼、脑残、叫兽、、尼玛等;再就是一些“过激”言论,比如宣称要砍要杀、铲除、打倒等的颠覆性言论。另外,人肉搜索、散播他人隐私、在网上公布一些残忍行为如虐猫等,大概也可以归入广义的“网络语言暴力”。这些现象经常被指责不“文明”。按照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理解,所谓“文明”就是指温文尔雅、不温不火、不亢不卑、讲道理,这是有“教养”。而以上现象的共同特点则是具有攻击性、刺激性、极端性,因而不符合“文明”的标准。

不过,人性很复杂,社会很复杂,温文尔雅、不温不火固然是人们向往的境界,但具有攻击性、刺激性的话语也并非没有其价值。比如当年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就不是温文尔雅的话语,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句子,也是很有刺激性的。所以对以上“网络语言暴力”的种种现象我们还需具体分析,而不能一刀切。要看看哪些是不合理的,要谴责、要治理;哪些是合理的,是不能禁绝,也禁绝不了的。

毫无疑问,相当多的“网络语言暴力”是基于人性的这种阴暗面的。舒淇经过多年努力,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勤奋,最终实现自己的誓言: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对这样一位演员,多一些理解、呵护,确实是文明、有教养的体现,这也正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扬人之善,不扬人之恶”的君子之道。那些捏着几张艳照,一边流口水,一边叫骂的人,反省一下,抑制一下自己的阴暗心态是有必要的。

但是,更多的“网络语言暴力”却并不是基于这种普遍性的人性阴暗面的,而是基于特定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事实,比如,暴力拆迁,制假造假,比如毒奶粉,天价医药费,豆腐渣工程,比如垄断企业提供的物廉价美的产品、服务,等等。对这些老大难的问题,道理讲了多年,早已明明白白,人人皆知,可是治理起来却步履蹒跚,一波三折,百姓日受其害,却无能为力,心中火起,无处发泄,到网上骂几句娘,宣泄一下情绪,平静一下心态,不失为一种好的心理治疗术。这种所谓的网络语言暴力就是不能禁绝,也无法禁绝的。

事实上,对如何看待“过激言论”的问题,言论自由史上有过许多经典论述。比如1960年生的著名的“纽约时报诉萨利文”一案中,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意见书中就指出:“对公共事务的辩论,应当是毫无拘束、强有力和广泛公开的。它很可能包括针对政府和公共官员的一些激烈、苛刻、有时甚至令人极不愉快的尖锐攻击。”如果这样的言论被“治理”掉,有人因为发表这样的言论遭到惩罚、打击,群众受到震慑不敢发表他们的批评了,必然会“阻碍公共辩论的力度,限制公共辩论的广度”,造成一种虚假的社会和谐,而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罗尔斯在他的《政治自由主义》中也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言论具有“颠覆性”不能成为限制其自由发表的理由。因为鼓吹颠覆性主张的人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叫喊“打倒”、“造反”,颠覆性主张往往只是其思想整体的结论部分,就如一座漂浮的冰山,颠覆性主张仅是露出水面的那一点,而其理由则是水下的庞大部分。罗尔斯说,“压制颠覆性主张,就是镇压有关这些理由的讨论”。比如社会主义学说鼓吹暴力革命,主要就是因为广大工人阶级、底层群众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且长期呼吁仍遭忽视引起的。政府、社会各界要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使社会趋于公正合理,而不应一听到“过激”主张就将其消声、“治理”掉。

而对另一些问题,像人肉搜索,有时候会侵犯到个人隐私,演化成“暴民政治”、“群众审判”,但也不能就此完全否定它。像郭美美事件中,人肉搜索就对中国的慈善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华南虎事件中的年画也是人肉搜索找出来的。这样的问题显然也是要具体分析的,不是笼统一个“治理”就能了事。

总之,认识到治理网络语言暴力“刻不容缓”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鉴别、如何“治理”。从这个角度看,尽快制定互联网法,廓清言论的边界,区分公共辩论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界限,是形成良善网络行为乃至社会行为的必需路径。而在更为根本的层面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化解戾气,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