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扫帚大王”聚起千万财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扫帚大王”聚起千万财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7年前,他怀揣着创业梦想走出大山,开过小卖部,做过批发商。15年前,他又回到山上,做起扫帚生意。如今,55岁的他,生产的扫帚已经覆盖湖北、河南、四川、陕西。

他是一个普通的郧西农民,名叫胡朝柱。胡朝柱是村支部书记,同时还是郧西县恒大扫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管理着近千名社员。他正是靠扫帚起家,成为郧西家喻户晓的千万富翁。

1998年,胡朝柱和妻子在福州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妻子所在的物业公司对扫帚的需求量很大,而这正是他最熟悉的东西。他的家乡生长着许多做扫帚的原材料――铁扫帚,村里的人都会扎扫帚。“当时我就有一种直觉,做扫帚生意肯定比打工赚钱。”

当年年底,胡朝柱回到家乡郧西县,以每月50元的价格租下了县城郊区一栋楼的楼顶,开始做扫帚,创业本钱就是不到800元的积蓄。

土行当里有金矿。胡朝柱的创业项目印证了这句话。除了光鲜的财富,胡朝柱还解读出了这句话的另外一层含义:产品竞争力。从福州发现商机之初,他便知道,靠家庭作坊制作出来的扫帚,离市场上的质量要求还很远。“我知道做扫帚的成本低,回收快,容易挣钱,但是我们老家做的扫帚没有人家的光溜、好看。”胡朝柱说道。于是他四处打听扫帚的货源,最终得知,这些扫帚来自黑龙江和河南。

当年7月,创业心切的胡朝柱瞒着老婆孩子,一个人跑到河南和黑龙江拜师学艺。在河南,胡朝柱学会了不同原料的扫帚的制作方法,在黑龙江,胡朝柱掌握了熏制扫帚要诀,这正是决定扫帚外观的关键工序。

学成后,胡朝柱于1998年底回乡,开始了创业。每周,他用一到两天下乡收购原材料,晚上回来挑灯夜战编扫帚,第二天白天出去沿街叫卖,晚上回来继续做。“要是按照以前老家的土办法,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做50把扫帚。学习技术后,我一天能做130-150把。”胡朝柱对笔者说。

半个月不到,胡朝柱赚到了第一桶金:200多元,他随即给远在福建的妻子打电话,叫她回来一起干。渐渐地,事业有了起步,在郧西县城站稳了脚跟后,胡朝柱于2001年进军十堰市区。“十堰城区离郧西县城有100多公里,我凌晨5点就得出门,骑自行车驮着100余把扫帚到十堰。下午2点到市区之后,我得想办法尽快卖掉扫帚,要么摆地摊,要么肩挑背扛沿街叫卖。”胡朝柱说。

2002年10月,胡朝柱与十堰市区一家商店合作,在商店一旁搭建了一间石棉瓦房,他还与一些小店铺达成协议,实行利润分成代售扫帚,从此结束了在十堰市场的“游击战”。

胡朝柱的名气越来越响,他的扫帚供不应求。2006年,他在郧西县城办了一个合作社,开始大量生产扫帚。为了提升知名度,胡朝柱规范加工流程,提升加工工艺,设计产品包装,并于2010年4月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商标。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扫帚大王”。

如今,胡朝柱的合作社已吸收社员 525户,铁扫帚种植面积达3500亩,他生产的扫帚遍布鄂西北大部分县市,还抢占了河南、陕西、四川等相邻省份的市场,年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