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秋、国庆“双节庆”下的家与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秋、国庆“双节庆”下的家与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节日,是人类为纪念和庆祝某个特定时间、特殊事件、特殊人物而举行的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通过节日,人们会加深对某个时间、事件、人物的记忆和情感共鸣。本文拟分析建国后政府将中秋国庆定为法定假日,尤其是二者在时间上重合,形成“双节庆”的特殊现象所蕴含的家、国意义。

关键词 节日 中秋 国庆 家国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时间的安排,人类制定的节假日就出现了一些奇特的现象,如“双节庆”。“双节庆”是两个节日因时间巧合而相遇在同一天或相近。它的出现不仅是时间的凑巧,也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传统中国很重视“家”的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齐家”,后“治国”。对“家”的重视也可以从传统节日中找到依据。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南宋时已出现,《东京梦华录》中有“中秋”条,记载当时节日之盛。其实,在隋唐就出现了大量咏月及涉及中秋的诗文,典型的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时期的月亮就被赋予了思乡的含义,让这种含义达到极致的是北宋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亮因为其在漆黑夜晚所绽放的皎洁亮光以及其硕大圆盘的形状而为人所喜爱同时也被人们赋予了众多的文化意义,如思乡、思人、团圆等。因而,明清时期,赏月逐渐被拜月所替代成为中秋节的主题,月饼也于此时期出现,并成为亲友间相互馈赠祝福的礼物代表之一。中秋节亦在这种背景下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团圆节”。因此,庆祝中秋节,在欣赏美丽的月景的同时,无疑重新唤起人们对家、家人的思念,尤其是那些离家在外的人。2008年开始实行新的节假日安排,中秋节成为法定节假日之一,放假1天。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从容地来庆祝这一传统的盛大节日,远在异乡的人们也可以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庆花好月圆之佳节,共享天伦之乐。

国庆节作为一个含有较浓政治意味的节日,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扮演着教育人们“国家”概念的角色,加强人民对政府的政治认同的使命。1949年9月1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和马叙伦委员提出“以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提案。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随后中央政务院也在12月23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国庆放假2天。此后,依据1999年《办法》,国庆节改为放假3天,并沿用至今。1949年到1960年的国庆节主要是先阅兵,再举行盛大的群众游行;1961年到1970年则取消阅兵,群众游行成为主题;1971年到1977年取消群众游行,由政府组织“游园活动”;1978年至今,则改为庆祝晚会,其中只在1984年、1999年、2009年逢国庆35、50、60周年举行过盛大的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相较于之前的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群众游行和大阅兵,1978年国庆节开始改为娱乐性较强的庆祝晚会,让人们享受生活同时认同其执政理念,“1999年出台的休假政策,使国庆节的政治意味进一步消解,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由国家庆典转化为公民的节日人们不再被动地出席国家组织的庆典,不再扮演政治活动的机器与道具,可以自由安排休假的方式与活动”。

节日,是集体的活动。通过集体的活动能够增强人们的集体意识,这集体的意识包括家庭的意识,也包括国家的意识。“双节庆”,将两个节日并置并庆,延长了假期。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长假期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另一方面使得人们对于节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有更长时间的认识。例如中秋、国庆“双节庆”,通过中秋节,人们加深了对家庭观念的认识和情感共鸣;通过国庆节,人民加深了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姜义华认为“家庭、家族、宗族在中国农耕文明社会的演进中,可以说,一直是社会生产、社会交往、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但人们又不仅限于家庭、家族的交往,还有“广狭不等地域性联系”,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大一统为主要特征的国家联系,家庭与国家,高度同构化,形成二者密切不可分割的家国共同体”,而这样的“家国共同体”是中华文明发展和大一统的核心所在。虽然,现代中国不再完全以“家庭伦理、家族伦理为本位,为核心”,而加入了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民主、法治及道德。但是,家庭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单位,家庭与国家间的关系协调仍然影响着当今中国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涛.四大传统节日应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 王霞.试析国庆节庆祝方式演变的政治意义[J].兰州学刊,2006(5).

[3] 姜义华.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及其现代嬗变[J].河北学刊,2011(3).

[4] 顾骏.作为国家认同仪式的国庆节[N].解放日报,200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