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情境 有效提问 有效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巧用文本。在教学《荷花》一文的前一天晚上,学生的其中一个预习作业就是制作荷花和荷叶。教学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冒”字的运用可谓传神,但为何用“冒”而不用“生”或“长”呢?我先请了几个制作荷叶的孩子把他们自己的荷叶贴在黑板上,碧绿的荷叶零落的洒在黑板的各个角落,于是我微笑着问他们:“你觉得文中的荷叶是这样的吗?”孩子们先是一愣,而后似有所悟,几只小手也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文中说荷叶是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那可不是这样的。”“我也觉得不是,这里还有一个词叫挨挨挤挤,意思就是很多靠在一起,而不是像他们那样的四处分散。”“哦,那你能试试看吗?”只见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那几片荷叶聚拢在一起,其他孩子也纷纷走向黑板,把自己的荷叶也挨了上去,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你们觉得还缺少什么吗?”“荷花!”几个画荷花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荷花在这碧绿的荷叶中,朵朵荷花透过繁茂的荷叶亭亭玉立。“看着这样的场面,你想想看怎样的长才叫冒呢?”学生思维得以激发,“喜气洋洋地长,迫不及待地长,生机勃勃地长……”,他们在情境中个性化的理解,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了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个性化的言语也在富有生命活力的情境中不断汩汩地冒出来。
2、捕捉空白。在《孔子游春》一课中写到孔子与学生一起谈志向,并让颜回唱一唱自己的志向,颜回一边唱,孔子边听边跳起了舞,其乐融融。可是文中对于颜回的歌词只字未提,我就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这一个“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颜回的歌里会写哪些内容呢?为什么孔子听了会这么高兴?这两个问题既是课文留下的“空白”,也是整堂课的最终教学目的。学生们围绕着这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研读,并开展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学生把歌的内容表述了出来。有的写到:手托腮,闭眼沉思我志向。抬望眼,苍鹰翱翔为儿忙。我咏唱,为人服务不留名。不表功,舍小为大自怡悦。有的写到:人无志不成器,我为志向唱首曲。要学流水有德行,周围人士如自己;要学流水有情义,善待周围人和事;要学流水有志向,豪言壮志顶天地;要学流水施教化,教育之道传后世。说到写到要做到,一心做个真君子……听了学生的回答,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子为人,更要从孔子的论水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明里是为颜回写歌词,其实是学生们自己的认识。
1、抓住题眼。教学《莫泊桑拜师》一文,教者一出示课题后即刻启发学生寻找题眼,抓住题眼“拜”字设置疑问:莫泊桑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拜师的结果如何?由于一下子抓住题眼发问,学生想阅读的欲望油然而生。
2、利用矛盾。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中写道:“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进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旋律由音符构成,音符是作曲家用笔写成,肖邦的一腔热血怎么会化成音符?在看似矛盾不可能的地方发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吸引学生精读课文,寻找答案。答案就在下文:“肖邦日夜思念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这种问法不仅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阅读。
1、讲求艺术。艺术性的评价,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激活学生阅读。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很受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
2、恰到好处。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生成,让评价恰到好处,通过评价让学生关注阅读。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阅读的欢乐。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