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膜下滴灌不同补灌量效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膜下滴灌不同补灌量效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苗期观察各品种的出苗率,生长发育期观察植株发育情况以及各农艺性状,成熟时收获考种,小区单收单打单独称重计产,测定生物学性状、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

关键词:玉米;膜下滴灌;水资源;农家肥

中图分类号:F1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56-1

本试验旨在研究利用有限的水资源,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为大田作物(玉米)应用膜下滴灌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于2012年设在冯记沟乡平台村,该区域海拔1370米,无霜期128天,年均气温7.1℃,≥10℃的活动积温2900℃,土壤为泥沙质灰钙土,容重1.42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3.47g/kg、全氮0.45g/kg、水解氮51mg/kg、有效磷8.7mg/kg、速效钾126mg/kg,pH值8.77,全盐0.22g/kg。覆膜前结合机深翻亩施农家肥1.5方,尿素40kg,二铵20kg,硫酸钾5kg。农家肥、磷钾肥全部基施,氮肥2/3基施,1/3在玉米拔节期追施。玉米全生育期降水299.3mm。

2 试验内容

2.1 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设6个处理,即:A灌水量50方;B灌水量70方;C灌水量90方(处理A、B、C均为膜下一条滴灌带);D灌水量70方(为膜下两条滴灌带);E覆膜常规灌溉,灌水量200方;F覆膜不灌水。

2.2 方法

为了避免不同处理间相互影响,每个处理间和同一处理间都相隔1m。按100cm一垄,垄底宽60cm,垄间距40cm,垄高10cm。垄起好后,按各处理铺设滴灌带,用幅宽80cm,厚度0.008mm的地膜覆盖。每小区种植4垄,每垄种两行玉米,株距33cm,4000株/亩,品种为长城706。5月11日播种,9月20日收获,全生育期129天。在苗期观察各品种的出苗率,生长发育期观察植株发育情况以及各农艺性状,成熟时收获考种,小区单收单打单独称重计产,测定生物学性状、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在播前、出苗、拔节、抽穗、灌浆、成熟期测定0~100cm土层含水量,以20cm为一层。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6个处理的比较试验结果(表1)表明,玉米全生育期的灌水量以90方(膜下1条滴灌带)和70方(膜下2条滴灌带)对于提高产量,实现对有限水分的高效利用具有突出的作用。膜下滴灌补水量90方玉米产量较覆膜常规灌溉平均亩增产42.8kg,增产率为6.9%,较覆膜不灌水平均亩增产261.7kg,增产率为65.4%;膜下滴灌补水量70方(膜下2条滴灌带)玉米产量较覆膜常规灌溉平均亩增产15.8kg,增产率为2.6%,较覆膜不灌水平均亩增产234.7kg,增产率为58.7%。处理A和处理B与覆膜常规灌溉相比较,分别减产7.5%和4.9%,减产幅度较小,说明在覆膜条件下减少灌溉量,进行膜下补灌(滴灌)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3.2 不同处理对土壤墒情的影响

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在各生育时期土壤墒情变化并不大。出苗后至拔节前由于气温回升慢,植株较小,作物耗水量低,土壤失墒较小;大喇叭口后随着植株的旺盛生长和气温的升高,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后期随着降雨量的增多和作物耗水量的减少,土壤含水量呈上升趋势。

3.3 不同处理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的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的差异,膜下滴灌补水量90方处理和膜下滴灌补水量70方(膜下2条滴灌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29[kg/(mm·667m2)],比覆膜常规灌溉提高了0.33[kg/(mm·667m2)],提高了34.4%;比覆膜不灌水提高了0.29[kg/(mm·667m2)],提高了29%;较膜下滴灌补水量50方和膜下滴灌补水量70方(膜下1条滴灌带)增加了0.1 [kg/(mm·667m2)],增加了8.4%。耗水规律均表现为:生育前期少,中期多,后期略少的变化趋势。

4 小结与结论

1.覆膜保墒技术与膜下滴灌(补灌)技术相结合,增产效果显著,全生育期滴灌6次,每次滴水量12~15方,相当于降水18~22.5mm,与覆膜常规灌溉40[方/(次·667m2)]相比较,膜下滴灌节水率可达62.5%~70%。

2.建议在水资源较缺乏的旱作区发展膜下滴灌种植玉米,全生育期亩滴水量90方(按一米一带双行种植),或全生育期亩滴水量70方(按一米两带双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