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购基金:掩饰背后的无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购基金:掩饰背后的无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基金公司购买自家基金这种现象应该从所购买的基金分角度来看。但更多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自购是一种无奈之举。

随着大盘进入新一轮调整,基金公司也再次刮起一股自购风。自1月份以来,已经有10多家基金公司斥资5.9亿元购买自家旗下基金。其中偏股型基金3.6亿元,债券型基金2.3亿元。另外这5.9亿元中有1亿多元是投资于封闭式基金。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文章称基金开始抄底了。但也有少数人对此持反面态度,认为大势未定,基民应谨慎。我们认为对这种现象应该辩证看待。通过从多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基金自购行为更多的是基金公司的无奈之举。

透明的掩饰

在这一系列的自购行为中,有一部分资金用于购买自家发行的新基金。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动用1亿元申购了华夏希望债券型基金,而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不低于6000万元的固有资金认购了旗下新基金-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型基金。尽管这或许从一方面显示了管理人对该基金运作的自信,但却掩饰不住其中的营销手段。毕竟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投资者的态度越来越谨慎,这使得包括新股票型基金、QDII和债券型基金的销售业绩一落万丈。年前那种排队购买、动辄配售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佛山某银行就创下了6万份QIDD的最低纪录。基金发行期销售不佳自会影响基金其后的运作以及基金的业绩。因此为了推动基金的销售,基金公司完全有可能通过自购来制造基金热销的假象,从而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要不然,为什么基金公司的自购行为大多出现在市场动荡时期呢?

输血应对赎回潮

除了自购新基金之外,大多数资金被用来购买老基金。这种现象我认为要分别来看。如果基金公司购买的基金表现业绩不佳,那么自购很有可能是为了应对赎回潮。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题为“基金申赎情况首度走光赎回vs申购份额比达2比1”的文章中,通过对基金参与定向增况的推算统计得出,27只基金中净申购的家数为10家,净赎回的家数为17家,申购赎回比接近1:2。尽管这27只基金的情况只能让我们窥见全部基金的冰山一角,但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在一季度的动荡市场中,基金面临着巨大的赎回风险。由于此前许多基金股票仓位很高,几乎接近满仓,面对赎回时,如果变卖股票则会导致巨大亏损从而更加加剧赎回,因此为了避免引起恶性循环,基金公司很有可能利用自购这一手段。这样一方面满足了投资者的赎回要求,同时避免了股票变现带来的亏损。可谓一举多得。在上述文章所列的17只净赎回的基金中,包括上投摩根旗下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股票型基金。而根据基金公告显示,上头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运用固定资金购买了旗下三只基金,其中就包括上头摩根内需动力545万元。这其中的不谋而合不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吧!

自购明星基金,一举多得

汇添富、万家、华商等基金公司也自购了旗下的股票型基金,而且这些被自家申购的基金都是些“明星产品”。对于这些自购行为,我们认为基金公司或许是出于对后市看好,从而对自家基金输血,这样一方面可以向投资者表明看好该基金,另外一方面充足的资金也可以鼓励基金经理坚定自身的投资策略,避免错过投资机遇。 从仓位上来看,补充资金还可以降低基金的股票仓位,从而降低基金下行的比率。

购买债券型基金:看空股市分散资产

在前面的统计中,我们知道近6亿的自购资金中有2.3亿多的资金是用于购买债券型基金。其中包括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购大成债券5000万,华宝兴业管理有限公司自购华宝兴业宝康债券8000万,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自购华夏希望1亿。与市场上偏股型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总资产规模相比较,债券型基金似乎更受基金公司青睐。这是否从反面说明基金公司并不看好股市,否则机构怎么会舍偏股型基金而购债券型基金呢? 从这点来看,基金自购行为或许是为了均衡资产配置,分散股市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基金公司购买自家基金这种现象应该从所购买的基金分角度来看。但更多的情况下,基金公司自购是一种无奈之举。鉴于目前市场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应该持谨慎态度而不应该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