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煤矿机电设备隐患辨识的方法及改进措施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煤矿机电设备隐患辨识的方法及改进措施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变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事故的基本组合因子是隐患,预防就要从触发事故的隐患着手,建立有效的机电隐患排查机制,双措并举消除隐患产生的外部因素,消灭由隐患向事故转化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隐患辨识;和谐矿山;信息化建设;灾害风险

0 引言

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由掘进、开采、运输、通风、机电等诸多工序组合而成。作为矿山生产中的高危生产,受地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作业环境异常复杂、恶劣,各种潜在因素和不安全因素综合带来的灾害风险由此而生,机电是煤矿生产所用的主要动力源,如果矿井的机电设备发生隐患和故障,供电和运输中断,其危害不仅仅是局部的,很有可能会造成全局性的重大灾害事故,不仅仅会影响矿井的安全有序生产,而且很有可能会对矿井和矿井中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1 隐患辨识方法

1.1 现场检查法

现场检查法着眼于在工作、生产开始和过程中,通过将工作过程中的人、机、物的实际状态与预先制定好的标准进行对比,发现有偏差,及时的记录下来,分析偏差是否构成隐患。现场检查时还应特别的关注工作环境,因为及时地检查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对人、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之间关系不利的区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适宜的环境很可能会使工作人员感觉不适,而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终原因,这就等同于诱发了事故的致因。这种情况下危险、事故、伤害的发生将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应用现场检查法有以下要注意的地方:

1.1.1 大部分的工作场所环境条件都是复杂多变的,就检查流程而言,可能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相匹配,在这里举矿山作为例子,矿山的生产过程是动态的,随着工作面得不断拓展,工作场所和周围的环境也随着不断地变化,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

1.1.2 以往我们的检查大都是以计划的方式进行,这种计划检查给工作人员充分准备的时间去刻意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掩盖了环境和人员等方面的隐患,现实的安全情况不能真实的反映出来,有违检查的初衷和目的。相反,非计划突击检查的结果可能更真实可靠,更有效。

1.1.3 检查时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是得到支持的最好办法,以便使现场和系统得到一个开放公正的评价。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因为劳动者的参与将加大找出可能推荐的正确行为的可能性。相比强制工作被迫地接受新的方法和理念,工人和安监人员支持的理念和方法会使流程改变更简单,更易接受。

1.1.4 将平时熟悉特定现场情况的检查人员换成不熟悉特定现场的人员进行检查,因为不熟悉现场,他们就会向现场的人员进行咨询、交流。这种信息交流的结果会获得潜在收益—增加隐患辨识的机会从而提高安全水平。

1.2 动态监控法

如今大多数的煤矿都实现了现代化和信息化,井下直接安装监控设备,利用安全监控系统随时监测井下隐患,其中隐患监控装置通过传感器采集现场设备环境的相关数据,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与正常参数对比,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察觉隐患,作出反应。以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为例:通过PLC采集机电设备的状态信息,再由上位工业控制计算机完成实时动态的存储,记录和传输。对机电设备系统采用连锁控制,延线急停,通讯远程监视,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监视机电设备,可对故障进行详细的检测和显示。

1.3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伴随系统安全工程的引入,系统安全辨识方法逐渐成为隐患辨识的主要方法,系统安全辨识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个系统的辨识,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辨识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既可以用来辨识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事故隐患,又可以用来辨识没有事故先例的系统的隐患。很多系统都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越是这种情况,越凸显了引入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目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有预先危害分析法、事故后果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管理疏忽和危险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人的可靠性分析法、人机环系统分析法等。

2 隐患辨识方法的局限性及改进

2.1 传统的隐患辨识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1.1 检查结果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对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自身业务水平依赖度很大,结果随检查人员的不同波动很大,不能对存在的问题得出客观的结论。

2.1.2 基本凭经验和感性认识去分析和处理生产中的各类隐患,只重视表面的现象,被动的处理和解决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隐患和事故。难以对安全状况做出预测和预控,检查缺乏定量性。

2.1.3 检查带有针对性,预先可知性。使得现场人员提前做好了准备,检查反映的情况是“静态”的,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煤矿生产现场的“动态”面貌,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检查结果失真,违背了检查的目的和初衷。

2.2 完善隐患辨识过程的一些建议

2.2.1 确定隐患的分布

将隐患因素进行综合归纳,通过仔细分析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类型的危险、隐患以及隐患最可能出现、分布状况等。

2.2.2 确定隐患的内容

为了全面有序、方便的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应按工作面、采区、设备、物质、生产工艺、作业环境等几部分,分别分析隐患因素,并分类列表详细记录。

2.2.3 确定危害方式、途径和范围

分析隐患会带来的事故及后果,包括人身伤害,设备损伤、财产损失等重大、不良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后果的途径和方式。

2.2.4 确定主要隐患因子、因素

对导致事故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的直接原因和诱导原因要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等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2.2.5 确定重大隐患因素

分析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要特别给予关注,不得忽略或和其他一般隐患等同对待,另外还要注意,在分析时不单要考虑当生产正常、机器设备完好、操作正确时可能出现的隐患,还要考虑到当机器设备已经出现故障、带病作业、工人误操作时可能连带发生的隐患。

3 煤矿机电系统隐患辨识

3.1 当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的环境,属于粉尘、潮湿和腐蚀环境时,检查机电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这些工作环境。

3.2 机电设备是否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尤其是矿用防爆电器的防爆等级是否满足矿井实际状况。

3.2.1 机电设备是否为国家规定的淘汰产品或明令禁止使用的产品或者是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3.2.2 用电的负荷等级是否能足够电力配置的要求。

3.2.3 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机电隔离、屏护、机电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

3.2.4 安全电压与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是否匹配,安全电压值和设施是否符合规定。

3.2.5 防静电、防雷击等机电联结措施是否可靠。

3.2.6 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是否可靠。

3.2.7 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冗余装置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总之,通过隐患辨识可达到如下目的:识别与系统相关的主要隐患因子,抓住主导因素,找准治理对象;鉴别产生隐患的原因,对帮助及时地消除隐患,控制隐患在一定的时间内向事故方向转化;估算和评价隐患的后果,将隐患分级,为预防事故,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纪.煤矿机电事故分析与预防[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1.

[2]王树云.煤矿机电·运输·提升与爆破事故分析和防治对策[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存莲.机电安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田金栋,景魁英,鲁建广.煤矿岗位作业风险预控[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