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发水保项目促进了邵阳县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项目实施背景及实施概况
湖南邵阳县位于湘中偏西南。县境处衡邵丘陵盆地,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山地、平原、岗地兼有。土地总面积1996km2,全县有水土流失面积638.7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2%。该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要改善该县的生态环境,在县财政十分艰难的状况下,唯有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08年底终于通过水利部组织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评审,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县”,每年获得国家上千万元农业综合水土保持项目资金。
该县第一期总投资737.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17.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20万元。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区位于资水流域一级支流大坝河流域上游。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8.82km2,其中坡改梯36.67km2,营造水保林417.33km2,种植经果林232km2,封禁治理3420km2,新建沟渠8.9km、山塘10口、蓄水池和沉砂池52口、拦沙坝2座、生产道路3.5km,浇筑混凝土1550m3。
2.项目实施成效
2.1增强了蓄水保水能力
经过规模治理,项目区已建成了多功能的综合防治体系。据测算,项目区每年减少泥沙流失量60万t左右,年增蓄水量3000万m3以上;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4百分点,增加了绿地面积,不仅净化、美化了环境;而且每年可节水2100万m3左右,仅此每年为农民创效超1000万元。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项目区旱涝保收面积增加2670多km2,改善灌溉面积6160km2,新增灌溉面积1733km2。如今,项目区呈现出“林草错综布山间,沟渠成网能灌排,三跑土变三保土,望天田成灌溉田,地埂利用不空闲”的新景象。 2.2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项目区以治理坡耕地改造中低产田为突破口,全面配套坡面水系工程,不仅让8300多km2“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而且让6000多km2中低产田变成高产良田。建成的水保工程,能蓄、能灌、能排;坡耕地改建的梯地,田面平整,土层较厚,地块连片,适于耕作,有利于现代科技的推广,土壤肥力比治理前提高了70%,土壤含水量也提高了30%,延长了保墒时间,增强了抗旱能力,坡改梯后的土地抗旱时间比治理前增加了4~9天。随着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粮食总产量增加了10%,单产平均提高20%。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人平2166元增长到2012年5600元,今年将超过6000元。
2.3激发农民参与农业开发的积极性
该县从2009年起实行并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每年捆绑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和林业、水利等20多个部门支农项目资金2000万元左右,加上县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左右,设立邵阳县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激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发展油茶等水保经济经果林,即对连片“低改”油茶6.67km2(100亩)以上的,每公顷由油茶产业发展基金补助6000元,新造油茶林每公顷补助9000元。目前,全县已涌现出1万多名职业茶农,吸纳了10家龙头粮油企业,有76名承包大户参与油茶开发;已发展油茶培育基地129个,新造优质油茶林6867km2,新造柑橘、奈李、金秋梨等水保经果林2.33万km2,完成油茶“低改”1.27万km2,有效破解了水土保持资金投入大、工程管护难、工程效益差的“三大难题”,同时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广大农民自力更生改田地、瞄准市场建庭园、找准特色调结构、增强了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意识,改变了传统的耕作习惯和单一的种植结构,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投入和高回报。增强了自我发展意识,变过去“要”为“我要干”。 蔡桥乡球山村退伍军人吕开富投资200万元,栽优质油茶林100km2;香港华丰公司投资10亿元在邵阳县开发油茶产业。
2.4林果业建设
油茶、冬枣、桃李是该县果木林、经济林和水保林等的优势树种,它们保持水土的能力强、经济价值高,耐旱耐瘠、适应性广,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该县选用高产、优质林果新品种,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郦家坪镇已栽植冬枣6000亩,年产冬枣6.2万吨,产值达3亿元;蔡桥、长乐等13个乡镇把油茶作为主要经济林树种栽植,共发展油茶6万亩,改造低产油茶13万亩。年产茶油2万多吨,产值超10亿元。
2.5畜牧业建设
对荒坡地实行林草间种,助农增收。通过实退耕还林还草及封禁治理,饲草产量大幅度提高。5年来共新增饲草面积20万亩,年增加鲜饲草产量2100吨。饲草产量的增加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又为农业和林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肥料来源,促进了各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3.主要做法
3.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该县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发水保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各项目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与县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二是任务到位。按照农发水保项目的治理目标和要求,实行定山头、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间、定责任和包整地、包种植、包管护的“五定三包”责任制,并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三是奖罚到位。县长与各乡镇长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制不受领导班子换届和人事变动而受影响。四是制度到位。实行各级党政领导抓水土流失治理示范制度,县四套班子建立了千亩精品果园示范点。
3.2加强宣传。广泛发动
一是利用集市贸易日深入乡村开展水保法律和水保知识宣传。二是在项目区中心村利用宣传车、宣传牌、标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4年来共出动宣传车36次,制作永久性宣传牌38块,刷写永久性标语600条,发放水保法律法规及水保知识宣传单2万份,群众受教育面达 80%以上。
3.3注重实效,标本兼治
该县以发展产业为主,重点抓好和基地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治理、高标准、上品位的产业格局。项目区实施水保措施后,灌草植被自然萌生速度明显加快,裸地自然郁闭,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同时,生态自我修复还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开始走上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道路。
3.4因地制宜,尊重科学
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邵阳、小康邵阳、和谐邵阳”的发展构想,采取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坚持以生态修复为重点,以生态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技术上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治水。如推进坡面、沟渠、谷坊、水平竹节沟、山塘等建设,增强水利工程的防洪、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保障能力。
(2)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和绿色经果林产业,大力发展油茶等水保产业,促进国家投入增值、农民增收。
(3)建设生态新农村,发展花卉等庭院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和卫生条件。
(4)大力发展沼气池和节能灶,增加农村能源并推广节能措施,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3.5预防为主,强化监督
该县在水保工作中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将水保办证、收费纳入县综合办证收费中心统一管理,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水保窗口,使水保临督管理朝着正规化迈进。二是开展水保执法大检查。县水保局、发展和改革局、矿管局、公安局等7局联合组成水保执法检查组,对全县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方案编报、审批、执行情况进行清查。三是认真做好招商引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方案编报工作。对招商引资开发建设项日,执法人员做到脚勤、嘴勤和以情感人、以法服人,既优化了招商引资发展环境使客商满意,又维护了水保执法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