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聚焦真问题,和美课堂释放真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我校前期开展的《和谐教育与发展模式研究》,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会学习,优化育人环境――学会关心,探索特色教育――学会健身,加强劳技教育――学会劳动”等四个方面构建整体优化的育人系统。在重视创设和谐教育情境、实行和谐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我们发现课堂上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和谐: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即便学生错了,还得牵强地给予表扬,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站在课堂上不敢讲话了,惟恐被戴上“教师讲得太多,束缚学生思维”的帽子;课堂热热闹闹,有时近乎失控,教师在“放”与“收”之间犹豫、徘徊;学生操作发现、探索创新的机会多了,可其质量与效果却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关系不平等影响着课堂的和谐
教师高高在上,固守所谓教师的威严,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影响课堂和谐的主要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对标准答案的追求,助长了学习目标,教学评价中的“一致性”。当然,也助长了不宽容的教育、教学的氛围,导致了对学生多样化的见解的压制,对学生鲜明个性的无视,从而也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而实际上,“差别”是绝对的,“同一”只是相对的。我们为什么不从根本上尊重这种不可能改变、不可归类、不可还原的差异性呢?而对差异性的包容和尊重,正是和美课堂所追求的宽容精神。
二、“主导”与“主体”理解模糊影响着课堂的和谐
课堂上,对于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许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甚至把二者关系对立起来,认为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放弃老师的主导作用,以致于把一堂课上成了“放羊式”的课,学生的学习也处于盲目、混沌状态,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认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权威,而很少关心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过多的是教师的“演讲”,结果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弱,整个课堂气氛也就死气沉沉,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高。
三、重“课内”轻“课外”影响着课堂的和谐
整天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犹如井底之蛙。学生回答问题是那么偏见,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是束手无策。教师责怪学生。怪谁?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服务于社会。我们要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出学校,奔向社会,寻找写作的题材,收集相关的数据,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应变能力。学习书本的知识,经常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习俗,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
多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和谐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课堂教学,应该定位在与时代相呼应的人文精神陶冶的层面,根据时展要求,以培养学生和谐、健全的人格为己任。只有强调教学各个组成部分的综合协调,以及各种关系和联系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融通,才能达到“和美课堂”的至高境界。
一、优化心理环境,和美课堂的立足点
课堂心理环境指的是由师生共同创造的学习心理氛围,人际关系等。如果说良好的物理环境是和美课堂的硬件,那么和谐的心理环境则是和美课堂的软件,而师生关系就是心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情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和课堂教学效果高度相关。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学艺术熏陶学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中发挥潜能,健康成长。
二、主导主体相映,和美课堂的结合点
长江路小学上世纪80年代初所做的“和谐教育实验”,几乎把所有的学科都打通了。长江路小学的老师今天回忆那段岁月,仍然感慨万千,也为此自豪。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在社会呼吁人才需要全面素质的今天,长江路小学和王兰老师的教育前瞻性和预见性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和美课堂的构建”其本质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完全相通的。而学校的“王兰工作室”不是名师名校的“形象工程”。王老师敏锐地捕捉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知识爆炸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教育的背景和教育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大的变化。与时俱进,更注重在宏观的层面上审视教学改革,把握教育走向,以自己的行动引领和带动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三、创新学习方式,和美课堂的生长点
在新课改的日子里,老师们对于接收式学习,人们已经开始不屑一顾,对于“告诉”这样的标准的“灌输式”教学更是嗤之以鼻。这可能是一种误会。其实,教育是一种使个体社会化和使社会个性化的极其复杂的实践活动,需要有适应个体不同需要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有用的,达到目的的才是有效的。世界上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无可挑剔,可以“包打天下”。
变“书本告诉”为“生活告诉”。书本知识大多比较抽象,有些知识学生难以掌握;如果改变书本上那些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应该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奥苏贝尔认为,过去“接受式学习”中的弊病多半是因为过早地运用纯言语讲授,去教认识发展尚未达到所需水平的学生;孤立呈现一些事实而没有把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统一起来。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知过程的极端处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
变“教师告诉”为“学生告诉”。国外心理学家提出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这四个要素实质是学习发生的动力系统决定着学习性质。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适当转换,留机会给学生,变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播为教师向学生、学生向学生、学生向教师等多向传播,因为,即使教师的讲授是必须的,但学生的接受往往容易变成被动吸纳。再加上学生对老师的崇拜敬畏,面对老师的观点往往不大会或很少有学生自己的见解。但同伴不是权威人物,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可以毫无防备地敞开胸怀进行讨论,寻求发现。
四、走向生活世界,和美课堂的延伸点
课堂教学源于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课堂教学走向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教师应依据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和生活需求等,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实施富有生活情趣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聚焦课堂真问题,和美课堂释放真精彩!和美课堂的构建落实了新课标理念,学生能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美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提倡尊重学生,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和美课堂的构建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优劣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和美课堂对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和美课堂的构建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载体,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