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小数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小数教学中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用良好的学习实践水平来促进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能够真正独立学习、学以致用的人,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课前、课堂、课后应更多地创设实践活动操作的机会,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让他们在调查、操作等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1. 注重课前调查,培养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首先就要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可注重让学生课前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所要学的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这一教学内容前一天,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明天我们将要学习“百分数”,同学们先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地方有“百分数”,并想想是表示什么意思。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纷纷汇报了自己调查的结果,并通过投影展示给大家。如:报纸上刊出的“某学校的绿化率为40.8%”;衣服的成分标签上的“100%棉、55%棉、45%涤纶”;饼干盒包装袋上的“加量20%”……通过课前的调查,学生对百分数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2. 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1 营造氛围,激起“操作”的愿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教学氛围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问题情境中,自觉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先出示4个大小不同的圆,问:这几个圆的周长谁的长?(学生抢着回答)长多少呢?(学生沉思)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呢?从而激起学生想要量一量的愿望,接着教师就指导学生分组测量。根据教师提供的圆形纸片、圆形实物、尺、线、图钉、剪刀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了“滚动法”和“线绕法”,并通过计算测量的数据,初步感知“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再适当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得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整个学习过程成了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2.2 加强实践操作,增强操作意识。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皮亚杰认为:“数学的抽象乃是属于操作性质的。”如果我们能发挥教材的积极优势,把固定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教学材料,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真正去经历学习的思维过程,孩子们将成为会思维、会实践、有创造力的人。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 让学生把6个苹果(图片)分成2份,可怎样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分看。学生说出分的结果:(1)1个和5个;(2)2个和4个;(3)3个和3个。揭示像第三种分得苹果数目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然后观察思考,“平均分”的特点是什么? 接着再问: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个盘里,每盘几个?启发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述,再次课件演示,进而概括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结论。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动口,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主动性得到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自制学具、实物测量、画统计图表、手工制作、游戏、小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设计练习,培养操作能力。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训练中心,精心设计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到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开放性的练习,引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低年级小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教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的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强化课后延伸,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书包。第二天上课让学生汇报整理书包的方法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我是这样整理书包的,把大的书、本放在下面,小的书、本放在上面,这样书包里非常整齐。”有的学生说:“我把语文的书和本放在一侧,数学的书本放在另一侧,这样拿起来非常方便。”还有的学生说:“我的书包有两个兜,我把所有的书都放在大兜里,所有的本都放在小兜里,这样东西好找。”……这样真切的体验,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分类的意义,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及灵活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好数学乐趣无穷。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动手操作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困惑,满足了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结构的需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体验与感悟的动态过程中丰富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数学素养。课堂上适当地让学生动一动手,往往会使获得的知识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一名“探索者”、“发现者”和“研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