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模具设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模式,从人才目标培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考核等方面,论述了校企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的合作新模式,以及对该模式的反思。

关键词:校企合作 行动导向

2009年初,我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师学院进行了为期4周的进修。在进修期间,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教学方法,还与当地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了研讨和交流。通过这1个月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理念并不落后,只是缺乏勇敢的实践。所以,回到国内经过教学小组集体讨论,就我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模具设计实务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我系将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我们学院的实际条件进行了相应的结合和调整,顺利地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学习领域”的概念

在德国学习期间,听到最多的就是“学习领域”“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等概念。经过学习,我对这些概念有了如下的理解。

首先,“学习领域”是基于德国特有的“双元制”教育发展起来的教学理念,“学习领域”就课程的目标与学习内容提出原则意见,属于职业课程的顶层概念。“学习领域”是一种教育哲学,是一个抽象概念,学校和教师必须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学习领域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见图1)。

图1 学习领域与教学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习情境是基于学习领域制定的教学计划下的教学任务,相当于我们的教学课程任务。如何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则由教师或者教师团队来完成。教师或教师团队要根据企业用人标准来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即每个教学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教法。而我们熟知的“项目教学法”和“行动导向”则属于教学法的范畴。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时德国“双元制”学校课程多为“教学材料导向”(而非“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该种教育模式导致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针对此矛盾,德国联邦政府文化教育部(KMK)对“双元制”职业学校课程进行变革,开始了以“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当前最为普遍的“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项目制作的目的在于:(1)巩固已有知识;(2)拓展新知识;(3)学习职业技能;(4)学习工作方法;(5)丰富实践体验。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将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制定为多个项目,然后以学生自主(或在教师辅导下)按照实际流程完成一个一个的项目,最终全面掌握企业需要的实际技能。而且在每个项目完成任务(学习过程)后,学生还要进行一些考评与反馈,如提交书面报告和口头阐述等,教师要根据考评进行评分。

二、模具专业教学计划

1.模具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院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2006年起新建立的专业。在学生的培养目标问题上,经过多次和模具设计、模具加工企业的探讨,最终确立了该专业学生的教育目标(见表1)。。

表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

专项技能

综合能力 1 2 3 4 5 6

机械识图与制图能力 能看懂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装配图 能看懂其它部分常见国家的零件图 会使用AutoCAD软件 会使用Pro/E或UG软件 会画零件图 会画一般复杂程度的模具装配图

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能正确选择基孔制或基轴制,熟练查阅轴、孔极限偏差表 根据零件实际使用情况标注形位公差 会根据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 能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择模具材料 能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 能测绘一般复杂程度的零件

冷冲模设计能力 分析简单冲件的工艺性 确定冲模工艺方案 会常见冲压工序的工艺计算 会选择冲床、送料机 会选择导柱、导套、弹簧等标准件 会模具零件设计和计算

模具制造应用能力 会设计工装夹具 能编制一般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 根据被加工零件材质的不同和粗糙度的要求,选择刀具、机床转速、进量 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 根据被加工零件形状设计电极 简单分析零件出现问题的原因,确定解决方案。

实际操作能力 会简单零件的装夹、找正 会钳工基本加工技能(划线、锯割、锉削、打孔、螺纹加工) 会拆装中等复杂程度的模具部件,掌握简单的装配技能 能进行简单的模具调试 会简单模具的维护、维修 会使用常用量具、检具

2.模具专业教学计划

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以“学习领域”为准则来编制的,但是我们国内职业教育还没有实行“学习领域”,所以,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比较传统的,属于各个课程分开授课的教学计划。针对此特点,在制定计划时,我们还是通过与企业专家一起讨论,针对企业最终的用工原则和需求,在相关课程的连续性上做了细致的分析,最终进行了教学计划的修订。

3.模具设计实务课程教学计划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最终完成模具专业教学目标的课程是模具设计实物。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图纸绘制、尺寸校核、标准件选择等综合能力。课程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最终使学生具有独立设计一般难度冷冲模的能力;此课程是我院机电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技术课程,也是培养现代制造业中从事模具设计的一线技术人员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型专业核心课。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教学计划(见表2)。

表2模具设计实务课程教学计划

三、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教学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满足企业要求,真正达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我系与北京正中模具有限公司进行了模具教学与实践的双方面合作。北京正中模具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冷冲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制件冲压加工于一体的中型模具企业,企业中的模具设计工程师都具有多年的设计经验和模具组装、冲压生产等实际工作能力;企业有独立的磨削车间、电加工车间、检测室、模具组装车间、冲压车间等多个可以进行实训的车间,且场地也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人数进行实训。所以在进行模具设计实物课程教学时,我们与企业一起制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践专周配合的教学模式(见图2)。

图2 课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

在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中,将以前以书本章节内容为教学顺序、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改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整体授课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每个教学项目都是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典型零件的模具设计,使学生通过完成各个教学项目,具备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图纸绘制、尺寸校核、标准件选择等综合能力。

在具体实施时,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中,聘请了北京正中模具有限公司中一位资深模具设计工程师和学院专业课教师一起授课,在课堂上工程师以专家身份进行教学,点出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知识点,教师则在教法、教学安排上进行控制,也参与理论教学和指导。在教学时按照实际设计流程进行理论讲解、设计过程演示,带领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学生在设计完成后要进行设计过程论述和答辩,教师最终要进行点评。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对比,并要强调实际生产条件的重要性,这些知识点是以往的传统教学不能涉及的。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模具设计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具有模具制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见表1);所以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将实践专周放在了理论课中间(完成3个教学项目后),这样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设计,在实践周中进行模具实体加工、组装和试冲生产,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并将“做”中发现的问题再带回学校进行解惑。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理论课程教学

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图纸绘制、尺寸校核、标准件选择等综合能力。在设计时我们将每个项目又按照“工作任务导向”进行了细分(见图3),这样就将课堂教学变成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图3单个教学项目分解示意图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表2)中所列项目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的难度是依次上升的(图2),我们在设计教学时,每个项目都是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依据企业实际设计流程进行教学,并在项目教学中逐渐从以教师为主的引导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主的自主式设计教学。这样,在学期的最后,学生已经能基本脱离老师的指导,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模具设计,初步具备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表1)中所制定的模具设计能力和绘图能力。

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具有模具加工能力和应用能力,如模具组装、安装、调试等能力。而平常的理论课程和学生实践是不同步的,所以很难使学生真正将理论设计应用到实际模具产品中,对此,我系与北京正中模具有限公司签订了模具教学实训基地的教学关系,并将专周时间放在课程教学中,藉此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各个岗位进行实际生产、加工。在任务分配上,采取的是企业安排实习场地和指导教师,并对学生每日完成的任务进行评分。学校教师也随学生到企业,但只参与纪律管理和个别辅导。

3.考核方式

德国职业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试题的基本特征为:(1)独立性,考察学生独立工作能力;(2)面向项目,与平时的项目教学法相一致;(3)整体性,考察整个学习过程的知识与能力。另外,毕业的学生还要参加德国IHK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双元制”毕业考试的关键所在。考试的形式为项目制作,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并提交书面报告,最后还要进行答辩。

所以根据项目教学法的要求,结合我系实际条件,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也设计了考试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次设计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思路的论述,讲解设计内容,上交设计报告等,教师再针对学生论述和设计进行评议,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理论课评分标准见图4。在理论课的评议中,以企业专家评定为主,教师评议为辅,是两个老师一起评定的成绩。

图4 理论课程评分标准

在企业实践中,除了每天的出勤考核外,还要考核学生每日完成任务的情况,最后还有一个小型答辩,以此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考核主要以企业评定为主,带队教师不参与评议。

四、校企合作的反思与前景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吸收着国外的先进经验,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所以很难照搬这些新的教学模式,但是,不论教学模式有何种不同,基本目标还是一样的,那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实际的工作能力,而不是虚无的理论知识;要让学生具有综合的工作能力,而不是只会照猫画虎的模仿者。

所以,如何完成这个目标,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来思考、来实践的。在德国学习期间,德国的同行也提及学习领域的缺陷,例如考核不能完全表示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企业不是很认可其考核成绩等,这说明任何一个教学模式都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不能教条地照搬其模式,应该合理地“洋为中用”,只有找到合适我们实际条件的教学方式,才能将其优势放大的极限。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在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体会到了改革的艰辛。我认为,在校企合作方面,还有以下方面需要得到改善。

1.切实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问题上,企业能否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一直是一个难题。很多企业虽然能接受学生去实习,但是却无法达到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很多企业只能让学生看看设备,给学生集体讲一下原理等等,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整天无所事事地情况经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企业担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意外伤害或损坏设备,另一方面企业也没有足够的人员来带学生实践。所以,找到一个能让学生得到切实锻炼的企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我系的合作单位北京正中模具有限公司的领导非常支持此次的项目教学,不仅派出工程师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还在学生实训前与我系签订了详细的任务书和责任书,并详细制定了学生的企业实训安排。在2周实训中还特地安排一个工程师统管实践过程,保证平均每3个学生就有一个实操师傅,让学生在企业里进行了磨削、组装、修配、测量、冲压等多个工序的实际操作,可以说企业的支持是我们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强有力的基础。

但是,由于该企业所处的位置离学院较远,要想长期作为一个基地带学生进行实训,只有在时间上进行集中安排,可是企业中又没有场地来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而且企业中也有加工产品和带学生实训的时间上的冲突。所以,一个适合教学的专业实训基地也是当前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课程体系的限制

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特性,课程的学时和课程的安排也限制了学习的内容设定。模具设计实物课程总计有60学时,在此基础上,我们只能安排到一般难度的模具设计,像级进模、拉深模等设计只能浅显地一带而过,而且由于每个课程的分开教学,在这门课上,有时还要对以前学过的一些内容进行复习,也浪费了一些学时。同时,由于学生不习惯论述和写报告,在课程上还要针对此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德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比我们更符合实际需要,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方面。

综合以上,当下的课程改革只能说是为后面的教学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为校企合作新开了一扇门。而如何长远有效地进行校企合作,还需要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实践。但是,从我们教学成果来看,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切实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切实理解了很多平时课上不甚理解的理论知识,也使他们认识到了实际生产企业和学校实训车间的区别,认识到了以后工作需要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教育都是我们传统教学不能实现的,所以,即使改革之路还很坎坷,我们是应知难而进,为我们的职业教育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真正实现“学用统一”而思考、而实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