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灾难可以减缓也可以加速人的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灾难可以减缓也可以加速人的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灾区有很多失去了亲人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会比别的孩子更加艰难。下面这个故事,会告诉孩子身边的大人,如何呵护他们。

妻子身亡,

女儿变得木讷

两个月前的那天早上,妻子送8岁的女儿瑶瑶去上学,临出门时,她对我说:“我今天多买些菜,你晚上早点回来。”我问:“有什么重要的事吗?”她冲我笑了笑:“就知道你又忘了,今天是我们结婚10周年纪念。”原来是这样,我才恍然大悟。

然而,仅仅在两个小时后,我就接到噩耗:妻子的摩托车和一辆卡车相撞!

妻子被紧急送往医院,当天晚上,她就永远闭上了眼睛。所幸的是,她当时在情急之中将站在摩托车踏板上的女儿推出了很远,女儿只是受了点皮外伤。

我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我害怕面对那个没有了妻子的笑脸和温柔话语的家;我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需要一个人挣钱来抚养女儿。我给女儿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她的生活,自己则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回家倒头就睡。

然而,令我担心的是,这两个月来,瑶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沉默不语,以前爱说爱笑、性格开朗的她变得很木讷,整天不说话。保姆说,她每天一放学就关到自己的小屋里,不知在干什么,喊她吃饭她不应,保姆只好将饭菜从窗户递过去,睡觉前,再将洗脚水送到她房门口。有时候,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你跟她说话,她一点反应也没有。

更令我惴惴不安的是,她还有了一个特殊嗜好:用妈妈的东西。她穿妈妈的睡衣,趿妈妈的拖鞋,别妈妈的发夹,用妈妈的毛巾。

趁她上学时,我将她母亲的遗物都收了起来。晚上,瑶瑶放学回家,在她的房间里拼命地摔东西,我和保姆怎么劝都劝不住。我心里又气又疼,只好对保姆说:“你多照顾她一点,多顺着她一点吧。”

双休日,我特意带她到游乐场玩,我说:“你想玩什么爸爸都陪你。”我带她坐缆车、穿“隧道”、坐摩天轮,使出浑身解数逗她开心。可最后我却发现:根本不是我陪她玩,而是她陪我玩!因为她始终苦着一张脸。

女儿现在这样子,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死去的母亲。我感觉很无助。

心理自助,

父亲积极调整自己

8岁的孩子亲眼目睹车祸现场和母亲的去世,这对她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打击,她因此出现沉默、木讷、发呆等应激反应是很正常的,家长不要强行阻止她的这些行为。

这个父亲对女儿看似用心良苦的帮助实则是一种不合适的干涉。比如,他将孩子母亲的遗物都藏起来,这就束缚了孩子的情绪表达,孩子潜意识里的确需要通过触摸这些遗物来感受“母亲”;再比如,父亲拼命逗孩子开心,试图将她从悲伤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但这却会给孩子这样一种感觉: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的痛苦,包括爸爸都无法理解我,我是多么孤单;另外,父亲和保姆对孩子的起居饮食照顾得无微不至,替代太多,会导致她的思维和行为退化到婴幼儿状态,她成长的动力就会慢慢丧失。

一个人在遭遇重大的心理创伤时,一般会经历否认期、埋怨期、抑郁期等几个阶段。每个个体的情况不一样,经历每个阶段的时间也会不一样。

不过,像瑶瑶,在母亲去世两个月后,仍然处于以沉默、木讷为特点的否认期,这就有些“过”了。如果孩子长期处于否认期,这对她的心灵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出现臆想、幻觉等精神疾病症状。瑶瑶爱穿用妈妈衣物的特殊嗜好表明她感觉上开始虚幻。

现在,父亲需要尽快帮助女儿走出恍惚、隔离的否认期,进入以痛哭、悲伤为特点的埋怨期。不要认为哭是坏事,哭是建立在对现实接受的基础上的情绪渲泄。那些不流一滴泪看似坚强的行为实则是将情绪压抑了,这对心理创伤的修复是不利的。只有在女儿清醒接受“母亲已逝”的现实和充分释放痛苦的情绪后,她才会进入心理应激反应的下一阶段――抑郁期。

在抑郁期,她会觉得很无助,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外界适当的情绪干预才是有必要而且有效的。

心理帮助的一个原则就是“陪着他而不是走到他的前面去”。所以,家长不能心急,不能干涉孩子正常的心理过渡。

当然,面对家庭核心成员去世这样的灾难事件,家长同样也会有较大的心理创伤,这就要家长首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像本文中的父亲用努力工作来压抑心中的痛苦,用早出归晚来回避女主人缺失的现实,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情绪被压抑并不表明这种情绪已经消失了,它会通过其它方式体现出来,比如,他对女儿目前状态的过分担忧和不适当的干预就是他内心焦虑不安情绪的反应。

对于双亲中一方的去世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活下来的另一方是最好的心理救助师。失去一个家庭成员,剩下的家庭成员会团结得更紧密,互相支持,互相给予力量,父亲既是孩子的安慰和港湾,孩子也是父亲的安慰和港湾,这种相互的支撑力是任何外界力量都无法比拟的。

灾难性事件对一个人最致命的伤害就是阻碍他的成长,让他的成长减缓、停滞甚至退化;而它带给我们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使人学会坚强,加速他的成长。有的家人为了安抚孩子受到重创的心,常常会掩盖事实:“放心,你的生活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妈妈曾经给你的,爸爸现在同样会给你,而且会加倍补偿。”事实上,这一方面是欺骗了孩子,因为事实上,母亲的去世不可能不给生活带来任何影响,必须让孩子正视这个现实;另一方面,家长怀着愧疚心理因而对孩子个人思想和行为的过分替代,会阻碍孩子的正常的成长。所以,在心理创伤的修复过程中,一定不能只顾保护忽视成长。

告诉孩子:

还有我在陪你

父亲需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女儿。父亲是女儿目前最熟悉、最亲近、最可信任和依赖的人。父亲的陪伴是保姆替代不了的,因为女儿现在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慰藉,而不是生活上的照顾。

父亲可以以女儿熟悉的方式和她有一些身体接触,如握着她的手,揽着她的肩,拍拍她的头等等。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女儿这样的信息:你还有爸爸,爸爸和你在一起。这样的信息是女儿情绪的镇定剂。

鼓励女儿看着妈妈的照片倾诉,说出她心中的想念或者给妈妈写一封信。通过和妈妈“面对面”的交流,让她宣泄出内心的痛苦。在这个埋怨期,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会让她宣泄的能量更大。父亲不要阻拦她,给她递纸巾就是了。如果父亲的情绪受到感染,父女俩也可以抱头痛哭,这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情绪也的确需要释放;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女儿感受到一种慰藉:爸爸和我在一起!

处理了悲伤情绪后,父女俩都可能进入情绪低落的抑郁阶段。但作为引导者的父亲,就需要先行一步,迅速用理智调整好心态,以坚定、乐观的情绪对待生活,并通过语言和行为向女儿传递“有爸爸在,天就不会塌”、“我们仍然可以拥有幸福”等信念。一定要阻拦和避免周围的人在女儿面前显露出“孩子没娘了,真可怜!”“你爸既当爹又当妈,太难了”等消极情绪。在女儿的理智慢慢恢复后,再向她传输“你好好成长,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父亲还要顺应女儿的兴趣点,和她一起创造和感受生活中的乐趣,比如,带领女儿做家务,将家里收拾得和以前一样整洁、温馨;当女儿最好的玩伴,和她一起做游戏,嬉戏打趣;陪女儿到郊外踏青,让身心得以放松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女儿充分感受到:生活还可以像以前一样美好。

父亲要将灾难性事件积极的一面挖掘出来,激发女儿成长的动力。要鼓励女儿学会料理自己的一些日常事务,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独自的思考和处理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母亲的去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加速自己的成长。

心灵深处创伤的修复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这种修复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往往会出现反复。比如一段时间的坚强、乐观之后会突然变得特别软弱,又回到埋怨期。这是可以理解的,就好比一个正在愈合的伤口会非常敏感,这就需要帮助者要有极大的爱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