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当前的对话教学实践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如独白式对话、个别式对话、放羊式对话、肤浅式对话等。可以采取:(1)搭建对话平台、(2)充实对话内容、(3)引领学生对话、(4)重视“另类对话”、(5)不求功利对话等相应的策略来实现有效对话。

[关键词]对话教学偏差有效对话策略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阐释已出现较大变化: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引起笔者思考:什么是对话教学,在对话中有没有偏差,怎样实现有效的对话。本文就这几方面作了一番肤浅的探讨。

一、解读“对话教学”

将“对话”引入教育教学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意味着阅读教学中要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

教育源于交往、对话。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

对话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从阅读和教学两个层面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对话过程。”这样的理解落实到教学中就是“阅读要读”“阅读是自己读”“阅读是学生读”“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与学是互动的”。

二、“对话”中的偏差

在对语文课堂的观察中,笔者还是发现“对话”出现了一些偏差:

1、独白式对话

在一些课上,对话之初,教师就预设好了提问的模式和答案,抛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这样的“对话”实际上只是让学生“猜谜”而已。这是教师用“对话”之名行“独白”之实,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2、个别式对话

在一堂公开课上,教师向学生提问近二十次,集中提问七人,其中有两人被提问四次。由于对话者集中在几个优秀的学生身上,教师很快得到了他想呈现出来的答案,而大多数学生只是“看客”,他们表情漠然,反应冷淡。对话本是实现教学民主的一种方式。民主缺失的对话无疑是伪对话。

3、放羊式对话

有人认为,对话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对话内容不是固定的,因而教师可以完全“退隐”“无为”。教师在对话中的缺席,易于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浅读、误读,会导致脱离文本的自由交谈。有些知识要靠教师讲授,学生才能获得,对话不能解决一切。

4、肤浅式对话

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与教学的目标不甚相关,问题缺乏探索性,过于浅显。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教师仅仅是将一些常识或者文本的内容转换成问题提出,或者抛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还未成熟时,教师却匆匆收场。这样徒具对话的形式,学生的思维却未能有效激活,实际上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本谈不上学会对话。

三、有效对话的实现

1、搭建对话平台

对话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平等是对话的灵魂。没有民主、平等,就没有对话。 对话教学就要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同时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当我们创设出良好的对话氛围,保护了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自然有了对话的兴趣。

2、精心准备对话内容

说自己的话,是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对话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话前,教师充分钻研文本,无疑是重要、必要的。只有充分准备,才能挖掘出文本、参考资料中的教学因素,才能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才能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才能与学生进行精彩对话。当教师精心思考和设计对话的内容和形式时,对话已成功了一半。

3、引领学生对话

“课堂上的群体阅读活动应该尽可能指向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活动……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产生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4、重视“另类对话”(隐性对话和潜对话)

对话不一定都是有声的,它还有两种形式:隐性对话和潜对话。隐性对话指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心灵的默契,心理上的理解和谅解,思想、意识、精神上的相互影响等,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是师生之间的“神交”。潜对话指没有通过口头而是通过文本从而通过心灵进行交流的一种对话,更多的是让心沉潜下来的想象、思考,是人与自我、文本、外部世界的融合、沟通。这两种对话往往被我们忽略了,但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

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言外之意、无言之言,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这些都决定了阅读教学的特殊性,要重视隐性对话和潜对话。这就要教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之外的沟通,在隐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情感、信念等。给予学生和自己时间和空间,借助文本进行心灵沟通,与文本中隐含的生活意义进行对话,由文见人、见事,由文知人、知事,以己度文,以己度人。

5、不求功利对话

真正的文学阅读往往是无功利的,并不主要着眼于现实,而是为了能够给予学生人生奠基。在对话中如果一定要得到圆满答案,让学生瞬时明白、完全把握文本中心,会让学生失去继续探索和追求的兴趣,就适得其反。因而我们的对话不应是简单的“去问题”教学,而应带给学生更多的问题在课后思考。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显灵光。”只有学会与学生对话,师生在对话中思考,在对话中争论,在对话中追问,这样的良性互动才是真正的对话,才是真正的阅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