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观摩国家级优质课,听取专家、同行的点评和建议,学习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前沿和动态;以打造校级、市级和省级公开课为抓手,在日常教学中搞好教学设计和课件运用、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同课异构和自我揣摩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构建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专题网站,资源共享,加强教学理论、教法和学法等的交流与讨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押信息技术;有效性;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押1671-7503(2013)01/03-0006-02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因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有效教学的实施涉及教学流程的诸多环节,其中,转变观念是前提,教学设计是依据,课堂教学是中心,评价反馈是催化剂,教学管理是护航,教师专业发展是源泉,学会学习是核心。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调查显示:66.7%的教师和69.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数据表明: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被动地听讲、模仿练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与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相违背,也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发挥,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评价机制问题,学习成绩的好坏以考试成绩为准,对三维学习目标还没有量化考核;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问题,不情愿或没有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

二、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依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上课没有教学设计。有的用老教案,有的光凭教学经验,毫无准备就讲课。根据课题和教学思路就制作教学课件。这就像盖房没有设计图纸一样,凭的是经验而不是科学依据。这也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

使用教材问题。应结合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进行整合,内容的取舍、顺序的调整或拓展延伸,这样,才能更适合学情和学校的硬件、软件水平。但我们要利用教材才能形成教学设计,而不能凌驾于教材之上。

注重学情分析。新课程在重视教师的教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学。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依据,也是确定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的前提。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立。教学目标要适宜,体现信息技术的思想与方法。教学法目标设定得过大过空、过窄过碎,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导致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有效性差的重要因素。

三、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中心

教学环节要紧凑,环环相扣;语言过渡要自然,不留痕迹;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任务的难度要适中,有一定的梯度,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学习目标能提高探究的激情,挖掘潜能,快乐中达成学习目标。

1.学习情境的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导入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也要与教学课题密切相关,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和对新知识的建构;简洁高效的导入可以节约宝贵的时间,有利于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为了解决学情差异的问题,在当前“大班额”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完成作品,相互鼓励、共同提高,体验失败的痛苦,享受成功的快乐。

高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特别是衔接教材和选修教材,上机实践、探究、讨论、感悟、建构知识。为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补充资料,如指导操作的屏幕录像、激发灵感的参考作品、延伸拓展的知识内容等,特别是准备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材料,让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发展空间。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个别辅导,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分享。交流个体探究或共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灵感。讨论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交流中得到的质疑、肯定和激励,都是学生真正体验后有价值的收获。“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创造条件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分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明确分工和要讨论的主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探究完成作品,体验成功或失败。

3.“教无定法,重在得法”

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讲授、演示、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都很重要,只要能恰当地应用,就会有好的效果。

有的教师一口气把一堂课的内容演示完后,才让学生上机练习。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建议先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常见错误及改正方法;同时,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小的任务,逐个突破,学习目标达成率高。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其中,探究式学习方式应该受到我们的足够重视。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极为重要。

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和突破的策略是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的一个重要标准。

搭建教学平台,自主探究学习。教师搜寻、整理、综合有关教学内容的素材,建立链接、搭建信息技术学习专题网站,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亲身探究,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竞赛对抗,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发挥团队精神,并进行人文教育。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分好三人一组,出好十个搜索题目,获胜者会奖励平时的个人学分,由小组长带领大家去完成,这样小组长会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题目,大家共同完成,如果有人不会操作,比赛后小组长负责帮助。这样每个人都掌握了搜索技巧,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利用即时测试系统,加入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选择题、判断题,学生可以自我测试,根据系统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自我调节学习。

5.动态生成的神奇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亮点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做好预设。课堂教学是动态的过程,要在实践中生成。如果教师一言堂,对突发事件或意外视而不见、不闻不问,按部就班地被教学设计和课件牵着鼻子走,那么,就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挫伤学习积极性,势必导致课堂沉闷、学习目标难以达成。

四、评价反馈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评价分享,以评促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评价观的变化,由注重单一性、结果性、数值性评价转向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形成性评价。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检测到效果,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这种评价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推动学习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设计的“学生评价量化表”,让学生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和任务完成、创新方面作自评和互评等级和综合评价。我们根据“教师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控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交互发展。

电子学习档案袋在评价中的应用。要重视电子学习档案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电子学习档案袋有利于新型评价方式的实施。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通过电子学习档案袋,学生可以方便地遍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过程,还可以对自己和他人所发表的文章“品头论足”,实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自评和互评,创设良好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强化课程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对比反思,研究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采取恰当的形式和适当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和效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