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质沿古意 文变今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中国绘画自成体系,代表着东方艺术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优秀的民族传统。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名家辈出,形式风格多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汲取过多方的养分,但它的思想根基仍是源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众所周知,中国绘画讲求“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追求情趣和意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创新,这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争论持久的话题。继承与创新是要在吃透传统、生发气韵上做文章。应该说,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综合羽化后的结晶,无意境的作品是无生命的枯木朽材,有意境但非上乘者,作品的生命力就弱。意境高,作品的生命力就强,就能突破时空的滞限而成为传世之作。气韵是艺术品的精气神,只有气韵生动,意境才会充满艺术感染力。因此,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要从意境、气韵的营构上着手。

关键词 中国画 艺术造诣 传统创新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坡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真,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就是对于一名艺术家,画外功的修炼是何其重要。那些无暇在修养方面下功夫的画家,其作品就显得了无可观。殊不知,中国画不仅是绘画技巧和简单意义上的笔墨,核心是画家自己的气质和修养。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中国画界许多画家衰年始能变法,才能跻身为宗师。同时也证明了中国画家只有经过多年长期的积累,通过对各方面的深层次思考,产生对传统、自然、现实的新诠释的冲动,用绘画语言、精神指向和独特的审美触觉,寻找如何运用新的笔墨。

一、笔墨

我们的民族绘画渊源流长,据现今的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就有帛画问世,宋代以前的绘画材料主要是绢帛,自元代以后画家开始大量使用宣纸作画,其中,墨与水调和在易于渗化的生宣纸上书画墨色的变化就更加丰富了,产生出“焦、浓、重、淡、清”的层次变化、无限的视觉形象与神秘的艺术效果,创造了一个只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水墨世界。画家不仅使用水墨语言去表现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变化,更是深入探索画境寓意的刻画,表现画面的意境和形式上的墨韵节奏的富有音乐感的变化美,进一步丰富了水墨画,更加充分发挥了“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

当今,水墨画仍然是中国画的主要艺术语言,尤其是山水画。先贤曾说过:水墨画家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笔、墨、宣纸三种特殊材料是构成中国画特殊风格的根本要素。凡有修养和有成就的画家都是能运用自己纯熟的笔法,借着淋漓生动笔墨和恰当的水分,在宣纸上表现出空的山色,葱郁的林木,奇突变幻的云烟雾气,使作品呈现出诗意化、韵律化的奇幻意境。笔墨是画家塑造艺术形象的语言,也是用来表现自己艺术技巧、美学理想和思想情感的载体,一种精神符号,但它自身存在的物质形态也具有一定的情感意义和审美意义。笔墨本无情,但经过画家之手落于纸端,无论是点,还是线条或墨块都蕴涵着画家的情感和意趣,有所谓“笔墨本无情,不可使作画者不动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见者不生情”的说法,因此在水墨画的创作中很讲究笔墨传达情感,画家要表现某种情感的作品,必须是运用相应的笔墨形态来构成形象。情感化的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西方画家所使用的线条、色块仅仅是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离开艺术的形象,它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的意义。所以在中国画家的笔下点线条和墨色块面除了它的造型语言功能和自身的情感性特征外,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二、诗魂

中国画有书画同源之说,质言之,就是说明中国画主要是讲求意境。在发展过程中又与诗相融,有诗画本一体之论,即坡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元代以后金石篆刻走进画面,自此中国绘画发展成为包括书法、诗文和篆刻融合为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在中国画创作中“画中有诗”有两个层次含意:一是在画面的形式上诗文与画结合。画家用书法将题画诗文书写在画面上恰当位置,成为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方能谓之完美。这种诗书画形式的结合最早产生于宋元时期,之后便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艺术特征。“画中有诗”另外一层含意是画境的诗意,是指画家创造的艺术形象中饱含着诗的意趣,这正是画家力追的境界。画家在画中描写的客观物象,如果单纯的“形似”,就使观者味同嚼蜡,这种画虽则有形,实则无神。画家如借对自然物形、物态、物之神情传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方可谓“画中有诗”。纵观画史上的历代大家所作,如明人唐寅的《秋风纨扇图》、清人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和现代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都是诗画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如果说画中有诗的精神内涵是画家的情意传达,而它的形式诗境主要表现在画面的物象布局和艺术形式充溢着节奏和韵律美,节奏既表现在画中物象自身,也表现在物与物之间的高低、大小、连绵起伏等形的构造和相互依存的运动关系,富有音乐般的节奏;画中的韵律主要生于物象的体面层次的丰富变化关系,如果画中有这般境界,可谓画中有诗境,画中有情则有诗意,诗意诗境皆备则“画中有诗”也,“画中有诗”的画即为有“意境”之画。

三、创新

中国画变化万端的形态及其结构合成,绝不只是点、线、面的简单组合。它还必须具备激扬人们高尚情操的意境,触发人们深入思考的画面,震撼人们感官灵魂的内涵。所以,成功的作品,归根结底,是作者丰富学识的综合反映,是作者高雅情趣的自然流露。创新要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有句名言,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画家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画中自有乾坤。而现代美术教育,由于侧重传授美术技巧,忽视了学生文史素质教育。所以,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格涵养。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心态决定了画家作品中的艺术内涵,中国画的发展越是到了高级阶段,所体现出的艺术内涵就更加深刻。这就要求每个画家必须勤于学习,谙熟传统文化,吸纳与艺术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创新在于画中气韵的营造,“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最高美学准则。画有气韵方有生命,这才是中国画之根本,有生命的画才吸引人、感动人,所以作画求气韵是中国画家之首要,而求气韵首求笔墨,不讲究笔墨,画无气韵可言。古人犹重笔墨营造气韵的修养,黄宾虹说:古人作画一如作诗文,用笔如练句,用墨如诗文中的词藻,先成句法,而后以词藻表明其语意而润泽之。笔墨虽取于物,书写物之象,但它是发于画家之心,传达画家之情意,实质上画中气韵就是画家精神气质的体现,笔墨是它的形态化语言,没有笔墨何谈气韵。创新归根于笔墨意识的新。中华文化素来崇尚“天人合一”,所以画家历来是借自然之物来传达思想与情感,“借物缘情”是画家的常法,历来视画为“心印”、“心声”,着意在“心”的传达和画家主体精神的表现。所以画家主体的人格、人品、修养决定了画品、画品的深度和高度,古有“人品高、画品亦高”之说,而画品高低最终由笔墨来决定的。

结束语

中国画是我们民族美学、哲学、文化精神的综合,代表了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长久发展和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这是中国画发展的核心。对中国画的发展而言,传统绝不能丢,但也不能“泥古不化”,只有以辩证的态度面对新世纪的变化,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中国画艺术。

(作者简介:周一新,男 宁夏书画院院长,自治区“313”人才,自治区美术家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