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主动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教必须服务于学,本文从创设体验,对话交流,借助经验,动手操作,数形结合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数学调动主动性学习

长期以来,学生主动性不足导致数学课教学缺乏实效。布鲁纳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足以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作为一线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一、创设体验,唤起求知欲望

创设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概念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有意义地理解数学,调动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

比如《体积与体积单位》一课中,刘老师创设了夏天喝饮料的情境:教师将同样多的可乐倒入两个相同的杯中,可是却出现了一杯多,一杯少的怪现象。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看着、想着···当学生将饮料喝完后,秘密终于藏不住了,原来多的那杯杯中有几块冰块,这就是这几块冰块占了杯中一定的地方。这不但让学生感知体积的初步概念,更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冲动。

二、对话交流,激发思维碰撞

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在课堂中,构建学生说的环节,让学生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竞相闪现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获取真正的主体地位。

例如:六年级的《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先出示表格: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高度越高,水的体积也就越大。

生2:我通过计算还发现了在这些变化中,又看到了不变的是杯子的底面积。

通过在平等的对话交流让学生先观察到两种变化数量在一定的情况下变化的数据,然后再通过观察、分析、概括,逐步了解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中量也随之变化,而且这两种数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三、借助经验,调动主动学习

数学的学习内容若贴近学生熟悉的经验,那么学生就能很自然地、愉快地接受它。学生若听懂了,自然就会喜欢了,喜欢了自然就能主动地接纳了。

吴老师执教《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课,吴老师用“捉迷藏”方式,让孩子展开想象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先出示题目:小红有10枝水彩笔,小丽比小红多6枝,小红和小丽一共有多少枝?当问题出现后,吴老师立即在第二个已知条件的后面贴了一张智慧老人喊话的图片。师:“请大家猜一猜他可能会喊什么?”一名男孩跑到讲台前,双手放到嘴边学着智慧老人的样子喊:“同学们,你们先要把小丽有多少支笔算出来,不然会有麻烦的。”师:“为什么呢?”生:“不先求她的,怎么能求出小丽和小红一共有多少支笔呢?”一语点明了题目的解题关键,接下来,同学们很顺利地完成了这道题。

可见,我们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的经验,不但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四、动手操作,提高学习热情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听不如看,看不如做,亲身经历的知识才会属于自己。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使用价值的知识。

学生在动中参与学习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之乐,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实现主动参与。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动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1)看看这两个图形,什么变了,什么不变?(2)转化后的图形与转化前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

再如:《长方体的认识》,我先让学生找出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然后让学生选择材料动手制作长方体的框架,并思考:拼一个长方体需要哪些条件?从而获知长方体的12条棱的特征。

这样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五、数形结合,促进愉悦学习

著名哲学家罗斯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仅拥有真理,而且也拥有至高的美。”数学在本质上研究抽象的东西,但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可接受性和心理适应性,采用适当的直观性手段就显得很有必要。如果我们利用数形结合,不仅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的美,将枯燥的数学问题生动化,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复杂关系明朗化,还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有这么一道例题: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做了5/6千米。谁走得快些?在解答小明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2先求出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再乘3就是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2/3=2÷2×3=2×3/2

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由此可见,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将问题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实践中要不断努力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金含芬著《国外中小学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2]周玉仁著《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年

[3]张楚廷著,《数学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