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行政区划隶属抚顺市管辖。随着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趋强烈,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已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严重威胁,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摸清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现状,掌握其分布规律、研究其成因及危害特征,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目的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部,行政区划隶属抚顺市管辖。该区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藏、森林、水利等资源丰富,经济与交通发展迅速。
随着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趋强烈,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同时,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已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较严重威胁,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正确认识地质灾害现状,摸清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现状,掌握其分布规律、研究其成因及危害特征,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危害,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任务
按照《实施细则》及其《空间数据库系统建设技术要求》的基本要求,本项工作的主要任务为:
1、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城镇、厂矿、村庄(包括灾害易发区的分散居民点)、重要交通干线及重要工程设施内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稳定性和危害性进行初步评价;
2、对已发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查清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3、以县(市)为单元,划分、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
4、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编制大型和特大型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
5、结合调查成果,协助清原县国土资源局,对县(市)有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指导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6、协助地方政府编制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出防治建议,为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7、对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专业监测方案;
8、协助地方政府建立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三、地形地貌
清原县地处辽东山地丘陵区的东北部,山系属长白山余脉吉林哈达岭延续部分的龙岗支脉。全县海拔500m以上山峰近30座,其中800m以上的山峰12座,1000m以上的山峰3座。最高峰龙岗海拔1100.1m,其次为西大顶子海拔1019.2m,莫日红海拔1013.4m,总体地势呈南东和北东相对较高,中部较低。南部为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属龙岗山山脉,海拔均在800m左右,多为山势陡峭的中低山。中部为浑河谷地,平均海拔在200-400m之间,起伏不平,是本县主要耕作区。依据区内地形地貌特征,大致可划分为:侵蚀隆起中低山、侵蚀隆起低山、侵蚀低山丘陵、玄武岩熔岩台地及山间冲洪积谷地等。
此外,区内浑河、清河、柴河、柳河等河流及其支流两岸,零星分布有Ⅰ级侵蚀堆积阶地,宽窄不一,呈不对称的带状。由于其分布面积很小,并呈零星状分布,故未做单独划分。
四、气象水文
(一)、气象
清原县地处中温带湿润区,属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寒冷期长,温差大。
(二)、水文
清原县地处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是浑河、清河、柴河、柳河四大河流发源地,见表1―2。全县有大小河流103条。境内流长10km以上河流有39条,总流长183km。全年经流量10.49亿m3。除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外,可灌溉农田15万亩。柴河是柴河水库的主要补给区。清河是清河水库的主要补给区。
1、浑河水系:
浑河是清原境内流域、流量较大的常流河,也是省内有名的河流之一。有10km以上支流18条,境内为上游段,流长83km。正常流量为9.5 m3/ s。全年径流量6.74亿m3。河床平均宽120m,可灌溉农田7万余亩。
浑河源流有二个:南源出于湾甸子滚马岭,北源出于英额门桦树哨。南、北二流于县城西5km处马前寨村北会合后始名浑河。
2、清河水系:
清河发源于转湘湖老虎顶子北山麓,为常流河。境内流长40km。河床平均宽200m。正常流量为6 m3/ s,全年径流量1.26亿m3。可灌溉农田3万余亩。清河水系10km以上的支流有7条。
3、柳河水系:
柳河为常流河。源出滚马岭岭北。境内流长25km。全年径流量为1.11亿m3。正常流量为2.7 m3/ s。由发源地东北流到大枉沟,转向西北经前秧,右会大北岔水。又北于三胜堡村西会半拉背水,又北经偏道子村西,再北右会苇塘沟河。又北流至南山城子会三道河、二道河、头道河。又北流至宝山堡会东五里堡河,又北流至南小堡入海龙磨盘山水库。柳河水系有10km以上支流7条。
五、设计
1、调查工作部署原则
工作部署力求贯彻“以人为本,突出重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调查原则,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既要了解全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状况,又要通过对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大的重点地段(包括城镇、厂矿、村庄、灾害易发区的分散居民点、重点交通干线、重大工程分布区及国土开发重点区等)进行调查,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基础上,对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规律、发展趋势及防治对象等进行综合研究。本次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调查工作方法
本次地质灾害调查采用资料收集、走访群众、野外调查、室内整理和报告编写的形式进行。
(1)资料收集、整理
资料收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社会环境背景资料:主要收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国土开发利用现状,经济发展规划及县志、水利志等相关资料;
a、社会环境:主要搜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规划,乡镇经济发展规划及县志、水利志等相关资料;
b、水文气象植被:主要河流历年动态流量,工作区多年系列降雨量,最大日、小时降雨量,植被类型及发育分布状况等资料。
B、基础地质资料:主要收集不同时期、不同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灾害地质)等综合研究成果;
C、地质灾害发生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经济损失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特点、效益;
D、矿山分布及开采情况: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开采矿种、矿区开采范围、开采时间、开采规模、开采方式、开采层位深度、采空区分布、矿山排水量及矿区开采远景规划等相关资料。
4、地下水水质评价、污染程度评价采用GB/T 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
5、地下水动态类型的划分,以《水文地质手册》中所述划分原则进行。
6、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划分,以“舒卡列夫分类”法进行。
7、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的线距,采用2米表示;埋深分区图采用小于1米、1―5米、5―10米、10―15米和大于15米进行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