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造中国“苏伊士运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造中国“苏伊士运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渤海濒于“死”海状态 ,生态问题已到临界点,这并非危言耸听。

据权威部门统计,环渤海水域每年吸收的工业排污高达57亿吨,200万吨固体垃圾。2001年至2005年,环渤海水域的污染面积占整个水域的24%~56%。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超出正常水平约24倍,给临海的渔业、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据调查,在环渤海的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有100多个排污口,其中80%排放的是有毒化工废水、工业废料和生活污水。52条流入渤海的河流当中,有43条已经被严重污染,而且这些污染还在加剧。

渤海水域的严重污染给渔业资源和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趋于衰竭,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风景区遭破坏,已给自然生态、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赤潮、海冰、风暴潮、爆发性气旋等自然灾害频发。

拯救渤海!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渤海污染已重。

打开中国地图,山东半岛的左边是渤海,右边是黄海。渤海的莱州湾和黄海的胶州湾南北相望。

在创新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个大胆的设想被提了出来――能否把山东半岛“拦腰切开”,在渤海的莱州湾和黄海的胶州湾之间建造一条运河,建造一条长度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海洋人工运河”―――胶莱大运河。以实现“沟通两湾和黄海、渤海,形成半岛环流,加快两大海湾水循环,通过‘自净’的方式来‘自救’!”

建造中国苏伊士运河

所谓胶莱大运河工程,就是在现有胶莱河的基础上开挖整治、加宽加深,使之变成一条能通万吨巨轮的大运河,实现渤海和黄海的水体向大洋深处环流。

如今的渤海,没有了往日的碧海蓝湾,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风景区遭到破坏。近年来,仅渤海因海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数千亿元。而另一个事实是,传统的治污措施已经无法杜绝来自源头的污染。

2004年,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在经过多次考察后,提出了开凿胶莱人工大运河的初步设想:从莱州湾至胶州湾开通一条宽200米、深l0米的人工运河,可双向并行四艘船只,投资约1000亿元。方案一:两湾直线开通,形成长11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方案二:利用发源于青岛的胶莱河,将其拓宽拓深,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130公里的人工运河。

因这条运河如果修建成功,长度仅次于苏伊士运河,而同样沟通两大海域,又被誉为“中国苏伊士运河”。

“渤海的环境污染到了临界点”,即便是达标排放,由于渤海是半封闭海湾,水体交换太差,全部交换一次也要30年。而位于黄海的胶州湾也由于半封闭的湾体形状以及陆源排污严重,同样存在生态退化、生物减少等种种问题。王诗成因此提出:开凿一条贯通胶州湾和莱州湾的“运河”,贯通两湾,“流水不腐”,这样就可实现渤海、黄海的水体交换。

2006年,一份名为《关于加快推进“中国苏伊士”项目预研的提案》被列作山东省政协重点提案审议上报全国政协。该提案指出:投资千亿元,开凿一条人工大运河,贯通胶州湾和莱州湾,形成渤海、黄海大环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并形成一条航运通道,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此构想得到了中国工程院90岁高龄的侯国本院士以及刘瑞玉、丁德文、赵法箴等院士鼎力支持。王诗成透露:“全国政协已将此方案转回山东省政府研究,由于这一工程涉及到不止一个省市、部委,省政府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

2007年又传来新的消息。

4月9日,“渤海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编织课题组组长、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夏青在青岛主持召开了“渤海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座谈会,专题研究胶莱人工运河项目是否纳入“规划”问题。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渤海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编织课题组副组长马德毅、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乔方利、老教授协会孙斌教授等有关专家出席座谈会。

会议专家认为,胶莱人工运河项目的提出是针对莱州湾水体交换不畅,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通过开通胶莱河,加快水体交换,提高海水自净能力,缩减和治理纳污区,有效改善封闭海湾生态环境,其主导功能是与“渤海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相一致的。

治理渤海污染,尤其是莱州湾等纳污区,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减少纳污区的数量。然后是如何改善纳污区的状况,半封闭海湾不能只靠控制陆源污染,要双管齐下,一是严格控制污染源入海,达标排放;二是加大湾内水体流动,促进污染物扩散,使其循环起来。专家一致建议将莱州湾水动力研究作为科技支撑纳入“渤海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规划”,为胶莱人工运河预研打好基础。加大湾内水体流动,成为减轻渤海污染不可或缺的一环。

2007年6月初,中国修建“世界环保第一河”这一惊世构想又有新进展。据国家官方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已同意把胶莱大运河可行性方案论证的项目纳入渤海环境治理规划中,并从规划资金中拨款500万进行方案论证。这标志着该项目又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污染严重寄望运河解困

渤海,三面环陆,在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辽东半岛南端老铁三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遥相对峙,像一双巨臂把渤海环抱起来,岸线所围的形态好似一个葫芦。渤海通过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渤海海峡口宽59 海里,有30多个岛屿,其中较大的有南长山岛、砣矶岛、钦岛和皇城岛等,总称庙岛群岛或庙岛列岛。其间构成8条宽狭不等的水道,扼渤海的咽喉,是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地势极为险要。渤海古称沧海,又因地处北方,也有北海之称。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内海,面积9万多平方千米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支持系统。渤海沿岸有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辽河、运河、黄河等河流从陆上带来大量有机物质,使这里成为盛产对虾、蟹和黄花鱼的天然渔场。渤海素有“鱼池、油池、盐池”和“黄金渔场”之称。

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成为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

1800年前,曹操在渤海边写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一气势雄伟的诗篇,那时的渤海水清景美,如梦如幻。

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渤海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趋于衰竭,持续利用能力加速丧失。渤海正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形势。现在,海岸线3784公里的渤海已经“伤痕累累”、“顽疾缠身”。

据权威部门统计,环渤海水域每年吸收的工业排污高达57亿吨,200万吨固体垃圾。2001年至2005年,环渤海水域的污染面积约占整个水域的24%~56%。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超出正常水平约24倍,给临海的渔业、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据调查,在环渤海的天津、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市有100多个排污口,其中80%排放的是有毒化工废水、工业废料和生活污水。52条流入渤海的河流当中,有43条已经被严重污染,而且这些污染还在加剧。据统计,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超出正常水平约24倍。仅河北沧州市黄骅海域,2006年就多次发生赤潮。2006年10月底,污染面积达2300多平方公里。时值捕捞黄金季,近海1000多条渔船无法下海作业,损失惨重。

渤海水域的严重污染给渔业资源和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趋于衰竭,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风景区遭破坏,已给自然生态、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渤海的面积较小,只有9万多平方公里。同时由于渤海是半封闭的内海,水体交换能力很差,整个水体循环周期约需30年或更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在黄海的胶州湾的水体环境也不容乐观,2005年,胶州湾东部、北部近岸局部海域无机氮、磷酸盐含量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属严重污染海域,西南部海域无机氮含量超过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污染较重。另外,青岛所辖的即墨、胶南市近岸局部海域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活动输入胶州湾的氮、磷增长,而硅则保持年周期变化。由于河流的筑坝和截流,使得流入胶州湾的主要河流大沽河输送硅的能力下降,甚至由于断流而没有硅的输送,导致营养盐硅的输入少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过剩的氮、磷成为引起沿岸富营养化的初步原因。造成水域的富营养化和频繁发生赤潮。在胶州湾近岸每年都有赤潮发生,并且有发生频率增高、面积增大的趋势。曾连续三年发生红色中缢虫赤潮。

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专家强烈呼吁,渤海、莱州湾渔业资源趋于衰竭,优质鱼虾类已形不成渔汛。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自然风景区遭破坏。赤潮、海冰、风暴潮、爆发性气旋等自然灾害频发。拯救渤海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004年,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在经过多次考察后,提出开凿胶莱人工大运河的初步设想。“沟通两湾和黄海、渤海,形成半岛环流,加快两湾水循环,通过‘自净’的方式来‘自救’!”寄望建造“胶莱大运河”解困渤海水体污染。

运河项目专家首肯

人工运河构想一经提出,犹如在国内学界投下了一块“巨石”,引起了强烈反响,褒贬不一。但多位中国顶级专家表达了鼓励和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态环境专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丁德文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胶莱大运河有如此多的功能,我最看重的是其能否形成渤海的环流。通过动力环流来调整渤海湾污染物的分布,我认为是胶莱人工运河的首要功能。”

丁德文院士就开凿“胶莱人工运河”介绍了自己的看法,“关键是要看“胶莱人工运河”修建后,能否贯通胶州湾和莱州湾,形成渤海、黄海大环流,没有这个环流,所有的讨论都没有实际的意义。”

丁德文院士介绍,胶、莱两湾2004年与2003年对比,湾内重度和中度污染面积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扩大了近6倍。据有关研究,莱州湾、胶州湾湾内外水体交换缓慢,湾顶入海污染物质不能很快得到稀释扩散,是莱州湾、胶州湾治理效果差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

2006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文圣常、郑守仪、秦蕴珊、胡敦欣,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侯保荣、丁德文、唐启升九位院士向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呈送了“关于加快推进胶莱人工运河前期预研工作的建议”。由此,建造一条长度仅次于苏伊士运河的“世界第二大人工运河”、“世界环保第一河””――胶莱大运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莱州湾和胶州湾存在较大落差,再加上海水大环流特点,海水具有强大动力,可以从潮位较高的莱州湾,沿人工运河一路奔腾到青岛的胶州湾,再从胶州湾进入黄海,两大海湾生态环境问题可以迅速好转。这就相当于海水互换,不只发生在两个海湾之间,而且能够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形成环流。

线路框架

运河《前期预研方案》认为,运河建设路径可有两条:

方案一,从莱州湾至胶州湾直线开通,形成长110多千米的人工运河。

方案二,沿现有胶莱河走向进行拓宽拓深,形成一个曲线距离约130千米的人工运河。胶莱河源于平度,北至莱州湾入海,是一条地处青岛、潍坊、烟台三市交界河流,全长80余千米,上游宽50余米,下游宽150余米。

两方案比较:

方案一,距离短,海水交换阻力小,占用土地多。

方案二,距离略长,施工量少,节约土地,但海水交换阻力比方案一大。

有专家认为,从莱州湾至胶州湾开通一条宽200米,深10米的人工运河,运河开通后,可双向并行4艘船航行。工程匡算,开挖每立方米土按10元计,1千米的施工费用2000万元,约需20多亿元;拓深胶莱河要少于20亿元;运河沿线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绿化设施等建设约需20亿元。加不可预见费20亿元。建造人工运河方案一或方案二总投资在60亿元左右。如果步子再大些,开通一条宽1000米、深10米的人工运河,总造价在300亿元左右。经费来源,可作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家预算(国家整治渤海规划投资550亿元),也可按市场运作,进行国际招标。

当然,也有的估算需要综合费用近千亿元人民币。

据王诗成介绍,因看中了胶莱人工运河的巨大商机,目前已有多家风险投资公司跃跃欲试,“企业、银行、风险投资界等都有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运河建设。”

运河建成将带来效益多重

按照建造“中国苏伊士运河”的《前期预研方案》所描述,胶莱大运河一旦建成,可在黄海和渤海之间形成环流,使莱州湾和胶州湾两大海湾生态环境问题迅速好转。大幅度地改善渤海的环境问题。将有利于建设环渤海和“运河”两岸生态经济带和“运河”城市走廊。

胶莱大运河沟通渤海黄海,加快胶莱两湾乃至渤海的水循环,让两湾恢复碧海蓝湾。同时这条运河也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意义。专家们一致将这条运河的功能定位为“双主导功能”,即生态治理和经济开发。

可以发挥重要的通航作用,开辟便捷的渤海、黄海海上直线通道,以前从上海、连云港、日照等地来天津的轮船需要绕过烟台、威海。胶莱运河通航以后。连云港至天津的运输距离可缩短1/3,青岛至天津则可以减少航程2/3。上海、青岛至秦皇岛、天津、潍坊等港口的通航距离,至少缩短300公里。按照当前一般轮船航速计算,单程可以节省20个小时以上,而且避开了黄海、渤海的波涛风浪,航行的安金概率大人提高。其发挥的作用,要胜过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成为与京九、京沪、京广铁路同样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至于说一些以前修建的港口的经济利益将减少,就要放在国家大的利益层面里加以考虑和计算。也可以另作用于商务之外的他用。

宽阔的人工运河,将促进沿河地区的经济繁荣。130公里运河,260公里的黄金水岸,加上常年奔流的水流将调节两岸的温度、湿度,形成沿河小气候带。还可以进行潮汐发电,搞海水养殖,建滨河风景区、运河艺术村。尤其是每年的潍坊风筝节,借着四月春风,风筝飘在游船上空,将是胶莱大运河上的一大盛况。

胶莱大运河将成为中国的 “苏伊士运河”,潍坊将成为重要的运河港口城市。将有利于改变青岛、烟台西部地区及潍坊东部地区的落后面貌,拉动这一边界三角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半岛东端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工岛,运河两岸将形成新的旅游热线。

悲情“胶莱河”

历史上开凿胶莱大运河,主要为了漕运而非环保。就是利用胶莱河河床,垂直凿空山东半岛,南起于胶州湾,北出于莱州湾而入渤海。目的是避开山东半岛东端海浪之险并缩短航运,便利漕运,使江南之粮运抵京师。

胶莱大运河是700多年前元代中国整治京杭大运河漕运并走向“海洋蔚蓝色文明”的一次冲刺。

至元十七年(1280),“姚演言开河事”,中书省会计、胶莱人姚演创意“神山河”,向朝廷提出,利用原有河道,修建胶莱大运河。元朝为了补正京杭大运河和江河航运网的天生不足,在胶东半岛开凿了沟通胶州湾和莱州湾的150公里胶莱运河,并于1282年开通漕运,缩短海上险途三四百公里,并在青岛开凿贯通了马濠海洋运河。但由于当时施工技术条件限制,胶莱运河在“卡脖子”的平度地段尚留有3公里水路为低山岩石所阻隔,没有成为一条完整意义上的海洋运河。

至元十七年(1280),“姚演言开河事”,中书省会计、胶莱人姚演创意“神山河”,向朝廷提出,利用原有河道,修建胶莱大运河。元朝为了补正京杭大运河和江河航运网的天生不足,在胶东半岛开凿了沟通胶州湾和莱州湾的150公里胶莱运河,并于1282年开通漕运,缩短海上险途三四百公里,并在青岛开凿贯通了马濠海洋运河。但由于当时施工技术条件限制,胶莱运河在“卡脖子”的平度地段尚留有3公里水路为低山岩石所阻隔,没有成为一条完整意义上的海洋运河。

至元三十一年(1294),漕臣上书说:“漕海舟,疾且便”,即胶莱大运河其实没有海运方便而快捷。右丞相麦术丁亦上书说:利用胶莱大运河进行漕运,名存实亡,“益少损多,不便转漕。水手军人二万,舟千艘,见闲不用,如得之,可岁(海)漕百万石”,因为“自海道运粮”十分便利,请求罢胶莱大运河漕运。元世祖准奏。

明英宗正统6年(1441年)莱州人王坦再建议开河,未被采用。明世宗嘉靖11年(1532年)御史方远宜再议,1540年胶莱运河重又开通。

后运河又发生淤积,1571年当朝宰相张居正、内阁首辅高洪不同意在平度重开新航道,而使得这条几度开凿的具有极为重要的江海联运价值的胶莱大运河又趋衰落。虽然这条运河只是在分水岭有3公里河道通航艰难,胶河莱河两头通畅无阻,但由于工程浩大、维持费用高昂、河道淤塞与战乱等因素,没落中的明王朝并没能完成胶莱海洋运河工程,最终也是废置不用,荒废至今。

诸多问题仍待研究

建还是不建?利弊间如何权衡?是夸父追日劳民伤财,还是未来经济的推动器?

人工运河能否会加大污染扩散?能否带来土壤盐碱化?河道大量取土形成的弃土如何存放?是否会影响生物多样性?水动力的问题如何解决?上千亿元的投资如何保证……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使得“运河”项目备受关注。

有的学者认为开凿“胶莱运河”的实际功能是可以缩短一定的航程。但有没有必要非开凿这样一条运河,尚需综合各种因素加以仔细论证与权衡。

这样的计划需要更多理智的设想和试验。而此之后,这个大手笔的“胶莱大运河”是否真能朝着专家们预期的方向行走?目前没人能圆满回答这个问题。

以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程研究中心霍有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认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元明时期开凿胶莱大运河,虽然全线河床均高于海平面,但一直无法避免每日二次潮汐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海湾呈喇叭型,自口外向口内渐狭,外海潮流受渐狭地形约束,潮流指向运河河口内,强度逐渐增强,据《明史》记载,这样的情况最终造成“南北三百馀里,潮水深入”,“渠口一开,沙随潮入”。而今日如若开凿的胶莱运河河道,是否还将成为莱州湾、胶州湾潮水输送和储存泥沙的场所呢?古代胶莱运河所遇到的淤积难题会不会在今日设计的胶莱运河中一再重演?长此以往的积累下去,两湾会不会最终消失呢?

开凿“胶莱大运河”的实际功能是可以缩短一定的航程。但有没有必要非开凿这样一条运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山东省交通运输发达,路网密度大。在如此发达的交通上,建一个区域性的运河,是否是有些浪费?而运河建成后,又不得不新建跨越胶莱运河的交通桥梁,且不说从而造成不得不加大投资力度与施工难度的局面,这样做便利了交通还是阻碍了交通?

目前,山东拥有16处主要港湾和51处可建深水泊位的优良港址。现有青岛、烟台、石臼、威海、龙口、岚山等6大港口,均为正式对外开放的港口。此外,还有石岛、蓬莱、东风、莱州等地方性港口。假若海运改走胶莱运河,那原有的海港设施就会闲置,这算不算是一种浪费?

另一个关乎民情的问题是,山东半岛两湾地区的盐碱化程度十分严重,全省盐碱化土地高达一干多万亩,如果再开一条人工海河,会不会造成更大范围的土地盐碱化?

如何解决於沙?如何解决泛滥涝灾?周边环境如何治理?如何解决漕运污染?再生能源专家、海洋水利研究学者张承建认为,老办法就可以解决新问题!海洋是流动,泥沙不是像装载车一样朝下卸的,发现河口於沙大了就上疏浚船,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这不是难题;营造相当面积的人工湿地可以解决泛滥或涝灾;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建立排放制度,清洁能源作为动力系统;可以考虑海水种植,改变种植结构,用海水浇灌作物。

关键是因为渤海是半封闭的内海,它的水全部交换一次需要30年时间。有关研究显示,莱州湾和胶州湾湾内外水体交换缓慢,污染物质不能很快得到稀释扩散是其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

王诗成说,建造“胶莱大运河”首要的目的在于把渤海和黄海的水体交换,环保是第一,交通只是派生。“胶莱大运河”开凿后可使莱州湾水体交换刷期从30多年减少到3至5年。能否最终有效,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

解决当前问题成为必须

当前,“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沿海强市”已成为环渤海省市的目标方向,但是,如何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如何做好做优“海洋经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专家、学者认为,目前,渤海环境治理管理分成“两块”。

在“第一块”中按四点运作:一是建立省(市)及下辖政府整治渤海污染联合指挥体系。共同制定治理标准、考核目标、整顿内容、任务措施和阶段性时效保证,治理渤海涉及环保、海洋、河务、城建、环卫、工商、发改委等多个行政监管执法部门,要避免多头行政,互相扯皮现象,各部门要协同作战,分工负责。建立联查、互查监督体系;二是摸清所在省(市)渤海水域及流入渤海各条河流水体污染状况,查清沿渤海污染点、沿河污染企业的布局,确定污染源及污染构成和污染指数;三是理顺监管渠道,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四是各级政府不能以巨大的污染为代价去追求GDP的增长,要改变污染――治理――再污染的增长模式,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

河北医科大学教授马洪骏认为,必须要强化渤海发展规划,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制定沿海经济隆起带建设条例,把海洋经济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要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宏观调控和综合执法,并积极推进渤海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健全完善“科教兴海”机制,为发展和建设绿色的环渤海海洋经济提供人才科技支撑。

专家建议,由河北、天津、辽宁、山东等省市共同协商,建立环渤海跨省市整治渤海污染联合指挥体系,共同制定治理标准、考核目标、整顿内容、任务措施等,建立联查互查监督体系。对个别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甚至的单位或个人,实行责任追究,从严惩处,为渤海治污开创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链接】

苏伊士运河

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位于埃及境内,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处于地中海侧的塞德港和红海苏伊士湾侧的苏伊士两座城市之间。苏伊士运河全长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平均深度为13米。苏伊士运河从1859年开凿到1869年竣工。

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它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之一。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0公里;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公里;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公里,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际海运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

从1882年起,英国在运河地区建立了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驻扎了将近10万军队。二次大战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运河的扩建工程。第一阶段工程1980年完成,运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扩大到3600米(即运河横切面适于航行的部分);通航船只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万吨满载的货轮。第二阶段工程于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扩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只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将能使载重量25万吨的货轮通过。

苏伊士运河开凿始于埃及法老三世约公元前1874年。

苏伊士运河被废弃以至泥沙淤塞然后,分别于公元前1310年、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85年、公元前117年、公元后640年、1859年重新开凿了若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