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生易写错别字原因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生易写错别字原因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做了二十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师,近些日子,一直在为一个现象而心生纠结,那就是目前初中生作文(当然也包括其它作业)中错别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数量非常多,几乎到了每位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有不少错别字的地步。有时,在一次作文中,全班四五十名学生中竟然找不到一篇没有错别字的作文,实在令人扼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笔者苦苦思索之后,觉得下列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导向“出错”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中毕业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个要求应该是体现国家对现阶段初中毕业生汉字掌握量的基本要求,其中“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则强调了“正确”一词。什么是“正确”?很显然,“正确”就是不写错别字。目标是明确的,但是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呢?换言之,如何来达成并检测这个目标呢?在本人看来,对初中生而言,最切实而有指导意义的就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测试”,就是通过毕业升学考试的试卷中安排检测错别字的内容来强化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的意识,强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的意识。一句话,就是借助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功能来强化识字教学,以考促教,以考促学,进而真正提高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的能力。可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纵观近些年全国各地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又有多少地区的语文试卷中安排了考查错别字的考题呢?在应试教育还没有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老师能够真正地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花一定的精力来强化错别字教学呢?相反地,有为数不少的老师认为:你不考,我就不教,就是教,也是走过场而已。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你不考,我就不重视,反正对升学影响不大。

要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难啊!

二.学生“放纵”

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每个人在对待错别字问题方面,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课间同学们经常会为一个字书写得正确与否而争论不休,最终诉求于老师的“公断”(班上几乎没有一本字典,因为大家都买不起字典,只能就教于老师)。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写对了,别人写错了而自鸣得意,同学们都是以少写错别字和没有写错别字而倍感自豪。再看看今天的初中生,身边有汉语字典的学生为数很少(不是没钱买,而是不愿买,就是买了也懒得带在身边),退一步讲,有的学生就是身边有字典,他们也懒得查。在具体的作业批改过程中,就是老师指出了他们的错误,他们也不怎么当回事,不少学生认为:字错不错无所谓,反正我们自己看得懂就行了,反正中考又不考,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把语文学习的目的狭隘地与考试挂钩的功利性思想,实在令人心痛。考试本来就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难道学国的语言文字就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的教育导向是否出了问题?我们当今的教育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促成了学生的这种“放纵”行为?我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学生的这种自我“放纵”的主观心态,当然会造成错别字频出的客观效果了。

要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难啊!

三.教师“失职”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学生的态度,特别是语文教师的态度有时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致命”的,笔者对此感触颇深。就拿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来说吧。本人近十年来送走的三届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的”、“地”、“得”三助词的使用都不甚清楚,经调查,原来是他们读小学时,有些老师就告诉他们,这三个助词都读轻音“de”,可以随意使用,不必分得太清楚,所以,“轻轻地说话”被写成“轻轻的说话”,“他长得帅”被写成“他长的帅”,也就在所难免了。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喜欢写简化字和草字,一了解,这些习惯也是由于他们模仿部分任课老师(主要是理科老师)的板书而养成的。事实上,笔者在听课时也经常看到一些老师,板书时随意性很大,莫谈什么整体设计和字迹工整了,就是草字、简写字也信手写来,毫无顾忌,有的老师甚至自己写了错别字都不知道纠正。教师本身的这种“暧昧”的态度、随意的行动对学生影响应该是可怕的,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言传身教”,效果是最直接而又最显性的,学生经常写错别字的现象当然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师的“失职”。

要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难啊!

四.环境“污染”

从1958年12月国家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起,国家便大力提倡“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近些年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更是强化了规范汉字、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工作力度,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不规范使用汉字,滥用汉字的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根本上的遏制,反而越演越烈。稍加留意,我们便会发现,城市乡村,街头巷尾,各种稀奇古怪的招牌让人难辨字(词)的对错,如卖家具的把招牌写成了“××家俱城”,理发的把牌子改成了“‘一剪钟情’发廊”,开饭馆的把店名设计成了“‘食全食美’小吃”;卖服装的店铺成了“‘衣衣不舍’服装店”,“停车场”也变成了“仃车场”。这些或有意或无意设计的招牌已经就让中小学生莫衷一是了,而电视等媒体上的刻意为之的广告,则又让孩子们更加难辨真伪:你蚊香厂家来个“默默无‘蚊’”,我酿酒企业便来个“天‘尝’地‘酒’”;你制革厂家来个“别具一‘革’”,我灯具企业就来个“一‘明’惊人”。我们在为上述的招牌或广告的创意拍案叫绝之余,隐隐的担忧随之充塞心头,这种情况的出现,大而言之,就是不利于纯洁我国的语言文字;小而言之,就是我们的孩子们长时间地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内,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要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难啊!

五.电脑“危害”

就目前而言,全国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校均已配备了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说那些中小学校已基本普及电脑教学,电脑与中小学的学习生活已密不可分,再加上不少家庭都有了电脑,于是“泡”电脑已成为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说计算机技术是当今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应当鼓励学生要多使用电脑,但是,它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且不谈什么网瘾之类的,单是乱用网络词汇而造成的大量错别字就让我们教者很是头疼。爱追求时髦是当今学生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他们喜欢把网络语言混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我不去”写成了“偶不去”,“你是什么东西”写成了“你是神马东西”,“喜欢”写成“稀饭”,至于把“美眉”写成“MM”,把“一生一世”写成“1314”的就更让人一头雾水了,作文中像这种网络语言和书面语言混用的情况,对于不经常上网的读者(包括语文老师,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语文教师)来说,有时简直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另外,有一种情况更是助长了错别字的大量产生,那就是目前人们使用的各种汉字输入法软件某种程度上为使用者写错别字提供了的“范例”。远的不说,就拿使用率比较高的“搜狗拼音输入法”为例吧,如输入“一副对联”拼音字母yifuduilian,就有两个条目出现:“一副对联”和“一幅对联”,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个条目所表述的含义是有一定区别的,是不可以混用的,但对目前的初中生(包括小学生)而言,是“副”还是“幅”可能就难以取舍了。另外,如果当事人普通话不是太标准(汉语拼音不太熟练)或输入匆忙的话,多输入或少输入一个字母的情况极有可能发生,那么另一种令人真假莫辨的结果就会出现了,“罄竹难书”就有可能成了“亲竹难书”,“死气沉沉”就成了“士气沉沉”了。

要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难啊!

综上所述,学生容易写错别字,表面上看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实际上应该说是一种“群体”行为,因为它是一种综合因素共同起作用而造成的学生个体行为。作为教师,我们深知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付出相当艰辛的努力,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一种挑战?一种责任?因为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任重而道远!

朱文玉,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通。责任编校:黄碧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