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浙江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浙江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健康第一”思想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访问座谈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心理评价、社会评价、《体育与健康》理论和运动能力评价五个方面,评价方法应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进步度评价、达成度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69-02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的重要途径。自2002年国家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对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研究,而作为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评价,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为什么评?评什么?怎样评?评价指标如何建立?事关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方法

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现状,然后针对现状设计一份专家调查表,运用德尔菲法对调查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再对相关专家和教师进行访问座谈法以落实浙江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二、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1.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改革现行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现状,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身体、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化,它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刚要》的指导下,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目标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的机会,促使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内容的确定。利用德尔菲法咨询相关专家,将各专家对两两因素重要性判断,按A,B,C三个层次构建判断矩阵,再利用最小二乘的AHP方法来进行计算,最后得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5各方面,即学习态度、心理评价、社会评价、《体育与健康》理论和运动能力评价,这5个方面又包括15小项具体评价内容,结果可见表1。

4.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法的落实。以往的体育课程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注重终结性评价,还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注重定量评价,还要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重绝对性评价,还要重视相对性评价。不仅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的外部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以及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

5.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通过仔细研究《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专家调查分析,最后建立了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如表1。在“健康第一”思想和《纲要》的指导下,研究制定了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这种新的评价体系既符合《纲要》的基本精神,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充分体现了教育性、健康性、公平性、快乐性、现实性于一体,又充分强化了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由此可见,新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浙江省教育厅.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2002]228号文件.

[3]郭英,许砚田.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0-113.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1年度(体育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编号:zgt201131),浙江省第三十二届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作者简介:韩秋红(1979-)女,蒙古族,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