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冲突之协调理论重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冲突之协调理论重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城市化将进一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十二五”规划进程中,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将从量的发展阶段进入到质的发展阶段。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中,自然资源短缺及人居环境脆弱在经济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并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为此,中央也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试点作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探索途径。而在城市化中,包括社会与自然资源在内的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是一对内在的、固有的矛盾,如果不分析传统经济学在描述这一矛盾时的缺陷,不对这一矛盾作本质上的解析,就无法找出其冲突的根源所在,从而也就无法探索出中国城市化的有效发展模式。所以,本文尝试从本质上重构经济与环境的冲突与解决机理。

关键词:城市化;冲突;机理重构。

Abstract: urbanization will further be the them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1025" planning process,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will also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quantity into qualitative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the urbaniza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rings to the society of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caused serious negative effect. The curr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China not harmonious factors, natural resources shortage and living environment weak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seem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 and had been unable to effectively resolved. Therefore, the central also creat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city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pilot of the society to explore ways. And in urbanization, including soci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of the conflict is a pair of inner, inherent contradictory, if not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s analysis in describing this one contradiction of the defect, not this one contradiction as essential analysis, can't find out the source of the conflict, and thus unabl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mode. So,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from the essence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conflicts and solve mechanism.

Keywords: urbanization;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化进程回顾

城市化是无法阻挡或逆转的全球的趋势,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化及城市建设随着经济增长而得到迅猛发展。1978年,我国只有100多座城市,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今天我国已经有600多座城市,城市人口已达全国总人口的43%。在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的同时,城市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城市经济和城市功能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

但是不可否认,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而在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和谐因素中,自然资源短缺和人居环境脆弱显得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的过程中,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矛盾集中的地方。

而从全球来看,环境污染的历史可追溯到城市的兴起之时。在许多古文明遗址都发现了下水道,这至少说明当时的居民已经受到生活污水的困扰。1306年,英国国会文告,禁止英国工匠和制造商在国会开会期间用煤,并为此处决一人。这至少说明当时伦敦的大气污染已相当严重。

然而,上述包括资源与生态在内的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才得以基本解决,而面对全球化环境下国际间城市竞争的格局,中国今天出现的城市问题不可能有漫长的解决时间,而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寻找出适合自己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这对于化解当今社会的各种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为此,中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务院先后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通过试验性地建立一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来探索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与环境冲突理论缺陷

在十九世纪早期,著名的英国人口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预言,除非不断上升的死亡率和下降的出生率急剧地将人口抑制住,否则不断增长的人口会使地球生产食物的能力耗尽。虽然到了二十世纪后半期,问题的焦点由土地和农业转向了所有的资源和全球环境,但马尔萨斯的观点仍具有影响力。

马尔萨斯观点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以人口和收入的幂指数形式增长为基础的,而资源的供给或者是绝对有限的,或者只能以线性形式增长。而无论人口和收入的增长率有多低,任何以幂指数形式扩张的需求,最终都会超过任何固定的或线性增长的供给。

但随后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社会已经能够从三个途径来避免马尔萨斯陷阱。首先,科学技术发展足以提高土地和其他资源的生产率。其次,当一种资源变稀少后(如英国十七世纪的木头和十九世纪的煤炭),替代品(先是煤炭,然后是石油)就会被发现。第三,人们已经选择缩小家庭规模的做法,所以人口增长率也降低了。但问题是,这些手段是否能永远地避免马尔萨斯稀缺性?如果资源消耗和人口增长造成的影响加剧并变得无法逆转的话,人类开发新技术的能力也会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