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工交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工交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文工交融的重点在于“融”,指文科知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文科技能与工科技能的融合,以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本文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解读了学院文工交融办学特色,重点阐述了文工交融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 文工交融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江苏省淮阴财经学校和江苏省淮海工业贸易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集财经、法律、艺术、机械、电子、信息、粮工等多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四十余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学院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珠联璧合的发展历程铸成了学院文工交融的办学特色。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2008】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一步界定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即“两高一新”人才。

我院根据“两高一新”人才培养目标,以改革课程模式为突破口,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基础能力、职业技能三大模块,三大模块分别指向“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三大培养目标。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人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我院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三大模块”整体设计上,将“人文素质模块”放在首位,一则体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二则突出学院“文工交融”、“造就和谐”的办学特色。

二、文工交融办学特色解读

近年来,我院通过建立有利于文工渗透的专业格局,设计了有利于文工交融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了有利于文工交融的课程建设,打造了一支有利于文工交融的师资队伍,建设了有利于文工交融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我院还优先确立了有利于文工交融的教科研项目,开展了有利于文工交融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起有利于文工交融的管理体制,着力打造“文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的认可。

在“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块设计中,我院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文工交融”办学理念,优化“文工交融”实施方案,具体从三个层面体现“文工交融”的办学特色,即:在专业基础类模块中突出文工知识的融合;在专业(岗位)方向类模块中突出文工技能的融合;在三大模块中体现文工素质的融合。

三、文工交融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一)文科知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

文科知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各专业间的融合。在新的培养目标要求下,我们不能死抱着传统专业,要根据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在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有前瞻性、针对性、独特性。比如我院在计算机专业中融入会计、营销、管理、法律等方面的课程,使工科学生既有本专业必备的知识,又具有核算、营销、管理和法律等文科方面的知识,从而充分体现文工交融在专业知识、技能上的渗透性和互补性。专业调整要突出一个“融”字,不是简单地增加和罗列。比如在文科类专业中,根据学生就业需要,我院增设《粮食经营管理》、《机械电子产品概论》、《商品学基础》等方面的课程,所有教学案例多采用粮食、机械、电子、计算机等行业的个案和研究主体,使文科生既有本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又了解某些工科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文科技能与工科技能的融合

我院专业选修课程实行模块的操作方式,按专业发展方向设置若干模块,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向跨专业选课。比如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计算机维护素质拓展模块可供全院学生选择。另外我院其他各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形成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食品营养等素质拓展模块供给全院学生选择。

(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人文素养与职业技能协调发展”的育人目标。“人文素质模块”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做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教师就要更新教育理念。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将培养人文素质、提高基本能力和训练专业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要让“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植根心中,体现在每一堂课上,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因为教师的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中都影响着学生。下面笔者针对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指导,具体阐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1.预习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指导学生坚持长期的预习,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及学习能力。另外,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相关学科最前沿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创新意识。

2.学习阶段

为适应“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笔者以职业为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从“怎么做”、“如何做”入手,以职业活动工作系统化为起点来设计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一般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使不同小组之间形成有益竞争,以激励学生学习。

在学习阶段,笔者有意识地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归纳总结等。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独立完成任务,只在学生确实存在学习困难,学习过程无法继续进行时才亲自示范。二是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每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集体。指导学生在执行任务前要合理分配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同组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可以并行执行的任务同时执行,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团结协作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各个小组的成绩考核跟完成任务的情况有关。有竞争就会有压力,这样做可以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就会面临来自四面八方各种各样的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化压力为动力”则成为重中之重。笔者让学生明白,有压力才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会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才会激活自己的潜能;正确认识竞争,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得社会的认可,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复习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回顾本次上机实践所学的知识,然后指导他们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不会写或者一味地抄写实验代码。笔者在实践中将实验报告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思想,包括说明作品的主题及选题的依据、阐述作品的设计思想;二是实施方案,包括阐述课件制作的具体实施方案、举例说明设计中遇到的关键问题有哪些、是如何解决的;三是运行结果;四是设计总结,谈谈通过本次设计学到了什么,有何体会。这四个方面的总结,不但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回顾学习过程,而且可以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反思、举一反三。另外,设计总结的书写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虽然是工科学生,但是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在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必需的。

文工交融是我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两校合并后得到进一步强化的特点所在。本着专业优势互补,打造学院办学特色的目的,我院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好、社会适应性强的技能型人才,强调“以人为本”,应用科学发展观来培养人、造就人,促进学生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两高一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年回眸: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创新(1985-2005)[M].北京:科学出版杜,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