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戏剧活化石福建省永安市青水大腔戏声腔的传承及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戏剧活化石福建省永安市青水大腔戏声腔的传承及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腔戏,形成于明代中叶,属弋阳声腔的一个流派。大腔戏它流行于闽西的永安市、大田县、尤溪县交通闭塞的偏远山村。明代中叶,江西弋阳腔分两路传入福建,一路由赣东经闽北传入尤溪县的乾美村,一路由赣南的石城,经闽西北传入永安市青水乡丰田村。因为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演唱采用土腔土语,伴奏只用锣鼓而无管弦,保持了古代戈阳腔“不被管弦、锣鼓助节、一人启齿,众人帮腔”的特点,所以称为大腔戏。福建省永安市水大腔戏已于2005年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永安市青水乡丰田村大腔戏剧团的演出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现在能够表演大腔戏的演员已经屈指可数了,演员的老龄化和大腔戏观众的萎缩使大腔戏面临着消亡的边缘。

一、永安青水大腔戏的唱腔传承现状

1.1语言韵自古老难学

大腔戏的语言韵白和唱腔语言属中州韵,现称为“土官”话。中州指河南省地,以此为中心的周围广大的平原地带,有称中原,元代周德清著有(中原音韵)就是根据当时北方(中原地带)的语音删简部(将古代100多个韵部,删订为19部)确定四声调值(把平声分为阴阳两声,不列入声韵部,而把入声字分别归为入平、上、去三声之中);并分出尖团字音。大腔戏中的中州韵是,湖广音的语音,是四声调值的,和现在的语言已经相距甚远了。经笔者的调查,在现实生活中当地的方言与中州韵完全不同,中州韵目前仅存于永安市青水乡大腔戏的韵白和唱腔中以及邻乡槐南乡的道场表演中,而且现今能够听得懂中州韵乡民的年龄也只是局限于老年人群,中青年者已经完全听不懂这种古老的语言了。如大腔戏中的“苦楚”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读音为“ku ehu”但是,在“官话”中的读音就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了,在官话中的“苦楚”的读音为“cu CUO”可见当时的中州韵与现代汉语发音的差距。这是目前大腔戏难学及不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1.2永安大腔戏唱腔曲牌流失严重

“大腔戏的唱腔为联曲体,联曲体是戏曲、说唱音乐及乐器演奏的主要曲式之一,联曲体的节奏不像板腔体那有板有眼讲究板眼工整严谨,而沿用“随心令”、“顺口可歌”的民间音乐创作传统,在曲牌联套结构中,有较大的灵活性,演唱上亦有较多创腔余地,可吸收土腔土语。演唱采用方言土语,是一种以唱腔为主的一种曲式形式。在大腔戏中,曲牌的运用比较特殊,它常在一出戏中,重复使用同一个曲牌,而且不同的角色都用同一支曲牌,甚至在一出戏中一个人物不断的使用一个曲牌。由于大腔戏仅靠言传身教,没有科学的记谱方式,因此大腔戏在当今流传的过程中曲牌大量流失,再加之大腔戏的唱腔比较自由,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使得大腔戏的音乐变得更加的单调和不完整,大大破坏了大腔戏的完整性,流传和发展也越来越难。

1.3大腔戏的演唱方法难学难唱

永安大腔戏在演唱时,经常会出现真假声的结合,既大嗓与小嗓的结合。大嗓,顾名思义就是用大嗓唱高腔,也就是说用六嗓演唱时,旋律风格高亢粗犷豪放,带有野性。小嗓,也就是用小嗓细音行腔演唱,在用小腔演唱时,乐曲的旋律风格相对比较细腻委婉。永安大腔戏沿用了弋阳腔将这两种经典的唱腔巧妙散结合在一起,增加了音乐的起伏感,使音乐线条更加生动,更加有效的加深了音乐的情感的表达,让人物性格更富有曲折性。

但是据笔者的调查,大腔戏的发声是十分不科学的,因为,在大腔戏的演唱中,无论是粗犷的大嗓,还是细腻的小嗓,均舒是采用本嗓演唱,加之大腔戏的音域十分的宽广,常常会出现名程的大跳,多达到十三度以上。音乐的起伏线条很大,在演唱过程中,对演员自身嗓音条件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科学的演唱方法,演员的艺术生涯也将变得很短暂。

如下面这段旋律中,就可以看到从中音d01到高音mi十七度的音层跳进,并且在高音的部分还持续进行,这是大小嗓结合的一种形式。

如此跨度大的音程,在演唱上是十分具有难度的。而且,像这样的音程跳进在大腔戏中的每一个唱段中都有出现。因此,对演唱演员的自身嗓音条件的要求就特别的高,每个大腔戏的演员的音域必须十分的宽广,才能够演唱大腔戏。由于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所以,大腔戏的演员的表演生涯也比较短暂,一般中年以后,就会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很难完美的演唱大腔戏的唱腔了。所以大腔戏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因为没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制约着大腔戏的传承和在群众中的流传。

1.4“三音歌”的游移难懂

在大腔戏的演唱中,夹杂着我国最古老的山歌三音歌(1180多年前,唐长庆二年(822年)前的荆州楚国古音三音歌)以及当地道士土腔音乐的主要音乐元素。其中三音歌《十绣花》和大腔戏的部分唱腔中的音阶结构,调式等方面与湖北兴山体系民歌有相同的特性音调,主要体现在 do mi s 0 l调式的音阶系列,其特性音是三音歌的d01这个音,即不是升do],也不是还原d01,这个dol是夹杂在升d01与dol之间的游移的音,和现代音乐中的d01的发音是不一样的。音准极难把握,同时唱腔的风格也十分的难以掌握。

二、大腔戏的戏班现状

大腔戏的戏班因为长期都是在偏远的交通不发达的山村活动,所以大腔戏戏班的演员都由本村的村民自发组成,因为山区的村民们大多都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所以在熊氏兄弟后,大腔戏就再没有得到进步与创新,在传承上,还一直沿用过去古老的言传身教的方式。再加上现代青年的审美要求的提高,和现代社会艺术发展速度因素的影响,大腔戏的市场也在渐渐的萎缩,愿意学腔戏的新一代青年人越来越少,现在在乡村,还能够演唱和了解大腔戏的人也大多局限在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中青年中,能够演唱和和了解大腔戏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大腔戏的戏班已经在渐渐消亡。

像这样古老的剧种如果没有得到比较好的改进和发展,是很难迎合我们现代的青年人的审美的,但是现在要求大腔戏的改革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因为,在大腔戏的整个发展和传承中,都处在偏远的山区,其戏班成员,也都是乡间艺人或是爱好者,他们的音乐素养相对都比较低,无法对剧种进行改革和发展,像这样的古老的剧种,也因为没有专业的戏剧人才的改进而渐渐消亡。甚至,现今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一个保护对象之一。由此可见,戏剧的延续和传承必须是要经过不断的与时俱进才能够将其得以保存的。

三、思考

综上所述,大腔戏是一种古老的剧种,近年来,随着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青水乡丰田村当地群众对大腔戏的兴趣逐年递减,大腔戏的业余演出活动越来越少,艺人的年龄已趋于老化,而山区生活的贫困又使急于改变经济状况的年轻一代无暇去学习继承这一古老剧种。演出市场的萎缩和后继乏人的窘境使得永安市青水大腔戏声腔体系即将消亡。在此问题上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在今后的日子里,应该如何对我国古老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规划和创新,笔者认为:

1.在经费上应采用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及传承人三结合的方式来传承和保护大腔戏。

2.当务之急应运用录音和视频手段抢救性的挖掘整理传承人所掌握的全部声腔。

3.邀请专业戏剧或音乐人士对现有大腔戏的声腔进行科学的规范性记谱。

4.在传承过程中,对学习者不仅要采用言传身教式的原始传承受课保持原汁原味,更要对学习者进行基础的、规范性的记谱方式训练。

5.在充分掌握了原生态的唱腔后,应尝试性的对大腔戏的语言、韵白、唱腔进行改编,以其适应现代人的欣赏方式和观念。

6.对学习者应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以保持其声腔演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