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渗透研究性学习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渗透研究性学习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及所学的数学学科知识中选择和确定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它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改变了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有益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内在各种需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活动,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创设情景,诱发探索欲望, 能动感知、分析、比较、抽象、括、直觉、验证、类比、归纳、讨论、交流,探索中经受挫,挫折中体验合作,作中获得成功,成功中增强自信。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征之一。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堂的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我曾这样设计问题的情境:有A、B、C三个小区,在他们之间建一所学校,使得这三个小区到这所学校的距离都相等,此校该怎样建?请你画一画,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讨论和猜测。接下来很自然得到:此校应建在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上。但该圆的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呢?教师的追问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也导出了课题,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激发,画图、思考、讨论,也有些学生仔细去看教材。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是由师生在多项合作中进行探究。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恰当的形式是课堂讨论。师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讨论。教师生共同参与,安排好每项教学措施,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一种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简化的、理想的形式下,亲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如在讲完直角三角形相似性后,可以让学生提出如下问题: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根据条件,结合图形,直接写出你能得出的结论,并加以证明。学生从角、边、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相似等关系出发,得到很多结论。再引出要教学的新内容――射影定理。这样探究,极大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做所有的事,也不可无目的地放任学生合作探究。应及时给予方法指导,进行活动调控,保证学生始终有目的地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从而每个人都能参与其间。

三、社会实践渗透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克服传统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渠道。

如A、B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两旁,县政府在公路边上建一个商场,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若A、B两个居民小区在公路的同旁,(1)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和最短?(2)问建在公路何处能使商场到两小区的距离相等?再比如,在进行“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发给每位学生一个破碎乐得圆形硬纸片。同时指出,每位同学拿到的是一台机器上破碎了的皮带轮,因为皮带轮坏了,机器只能停转,生产只好停下。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比比看谁能最快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使机器尽快恢复运转?学生们立时忙乎起来,有的用量角器、圆规比比划划,一段弧一段弧地连接;有的几个人在一起唧唧喳喳,把各自的碎片拿来拼凑;……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个几何定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在这样的活动中,无疑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学科的理解和热爱,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也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开展研究性教学中,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题学习中学生都应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讨论或交谈。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教师成为学习中的“配角”,从而形成了一种教学相长、共同合作研究的新型师生关系。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增加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体现教育回归青少年本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柏荣:《数学教学艺术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朱玉如:《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江苏教育 2002

[3]王薇:《在开放性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学数学教学 2002